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 电工电子技术第四版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 电工电子技术第四版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1:54 影响了:

  摘要:教学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教与学的指挥棒,有效的教学评价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本文对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进行探索,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阐述了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的组成结构和评价方法,总结了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价改革;组成结构;评价方法;效果
  作者简介:马映儿(1973-),女,浙江慈溪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职教中心中学一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0-0054-03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用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90)%,平时成绩占(10-20)%,而且平时成绩的打分方法也比较笼统,往往以教师大概印象主观打分为多。教学评价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关系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评价下的课堂教学势必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动性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电子技术学科深奥枯燥。没有较大的兴趣、没有扎实的基础,中职生自身没有能力和毅力克服学习困难。而终结性评价要到学期结束时才见分晓,所以中职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困难会使他们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到期末考试时出现大面积的不及格,为了保证合格率,在考试前的辅导中,教师不得不划出考试范围,从而使学生滋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时死记硬背过关万岁”的病态学习模式。显然,这种病态模式只能应付考试,使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在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下,根本就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也不能较好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更无法有效地创设“和谐、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评价的组成结构和评价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子技术理论课和电子技术实训课,因为理论课和实训课相辅相成、同步开设,一般也都由同一个教师执教,教学评价按照两门课程进行打分,所以有关教学评价改革就同步开展。
  
  
  (一)快速反馈的独立小作业
  每两节课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前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独立作业测试,内容包含基本概念阐述(关键词)、工作原理简析或分析计算等。学生解题,教师巡视,一边巡视一边表扬快速正确解题的同学,发现倾向性的问题在小作业收上后立即讲解。下次课对小作业进行讲评。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表扬学生、调整教学进度或者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安排学生对学生个别辅导。特别是刚接手一门新课的第一个月,对于小作业优秀的同学每次给予表扬。所以小作业深受同学们欢迎,每次一拿到题都竞相解答,班中的学习气氛也因此变得和谐热烈。定期及时的小测试、频繁的表扬、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做”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起相应的知识经验。对每次小作业进行记分,学期结束时汇总统计,课堂小作业占总评成绩的25%。
  
  
  (二)有效互动的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不占总评分,以精神鼓励为主。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有10分钟左右用来做课堂作业,我在一旁观察。一会儿我就报“A同学正确完成!”“B同学正确完成!”……这办法极容易激发学生的竞赛心理,绝大多数同学渴望被报名。但有时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思维阻塞需加以点拔,我来不及指导时,又会说:“下面请A同学协助这几桌同学解题!”,“现在B同学可以接受咨询!”……于是几个同学一组开始讨论问题。课堂乱了,但也活了,每一个同学都投入了紧张的解题或者讨论之中。A、B、C同学成了小先生,成了我的助手。于是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考他人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方法,于是更多的同学帮助别人或者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在同学们解题和讨论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调整上课的内容。此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作为引导者,教师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极具挑战的课堂问题
  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挑战难题占总评成绩的15%。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我们有时会问学生“你们懂了吗?”或者“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基本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我们也无从真实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需要思考、归纳、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请同学们回答。对于这一些题目,除了口头鼓励外,每个问题给予一定的加分,请课代表登记,学期结束时汇总计分。
  对于少数天资聪明、学有余力的学生,经常设计一些综合性且难度大的问题,给他们戴上高帽,请他们解答。极具挑战的问题极容易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如当我们学完整流滤波电路后,抛出倍压电路请同学们分析:“有没有聪明的孩子,用分析滤波电路类似的方法把倍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出来?”有同学跃跃欲试,不出两分钟,工作原理迎刃而解。这原本至少需要半节课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问题,因为激励,在极短的时间内迎刃而解。而解出题目的同学感到了极大的精神荣耀,带动一批学生竞相钻研,同时也使广大同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通过这一做法也实现了教学的适当分层。
  
  (四)层层把关的单元测试
  我特别重视单元测试。经过课堂教学、课堂作业、独立作业的层层训练,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单元测试已经比较容易,学生也非常愿意进行单元测试。在单元复习的时候我把帮辅的重点放在慢热的同学身上,还是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策略帮助这些学生掌握知识,单元测试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对于个别实在是学习困难的同学,因为单元测试采用过关考的形式,测试后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使之学会本章中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相比期末考试,单元测试全面细致地体现了教学内容,多次操练也使学生透彻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另外单元测试由本人监考,成绩相对比较真实,再说谁有多少老底,师生都心中有数,也有效地扼制了学生作弊的念头。单元测验占总评成绩的25%。
  
  (五)“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点论的实训课评价
  对于操作课,过程性评价占80%,终结性评价占20%。过程性评价由每次的实训成绩统计得到,终结性评价自行设计、制作一个电路,视电路的技术给分。
  过程性评价(如上举例的量表)中,“技能”占60%,“职业素养”占40%。打分过程细化每一个训练环节,加分和扣分落到实处。对职业素养的评价,从考勤、纪律、环保、卫生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操作课的教学理念和评价方法基本类似于理论课的评价方法。如主张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技能训练;竞争、互动中提高学生效果;精神鼓励激发学生自我挑战;多次操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渗透分层教学思想保证因材施教等等。如每一次电子小制作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完成;对于全班前十名完成且通电成功的同学给予加分来强化效率意识,培养竞争意识;请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协助老师检查线路、帮助同学排查故障等办法培养同学们互助合作的精神,也借机强化训练优秀学生技能水平,最后带动全体同学学好技术。
  
  二、取得的效果
  
  教学评价改革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使教师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变成了可操作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实现了课堂环境的师生和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作业、课堂提问、小作业测试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满足和发展。
  
  (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成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反复的表扬和鼓励之中,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使学生对学习电子课程不断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效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小作业使同学们的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强化单元测试帮助学生阶段性地分步巩固知识,防止到期末考试时的囫囵吞枣式的死记硬背;这些方法都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性的教学评价十分有利于营造一个学习奋进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过程性的评价中强化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等等,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得到认知的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体现了教学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新理念。
  
  (五)切实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人连续三年在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的电子技术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07学年第一学期结束时,我在06计算机班进行了“谈谈我学习模电”及“给老师教学的建议”的不计名调查。全体学生都对我的教学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学生很希望下学期的数电课仍有我来执教。一学生说:“我在快乐中学模电!出乎自己意料!”“开始时我们的教学进度很慢,我觉得好象很浪费时间,小半学期以后,大家都入门了,打好了基础,学习劲头很足,居然一下子学了很多东西。”“我们很喜欢上实训课,下次有机会,老师多安排这样的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