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后危机时代”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研究] 2018大学生就业现状
 

[“后危机时代”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研究] 2018大学生就业现状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1:37 影响了: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关系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切实发挥职能,努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府;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不仅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而且经历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考验。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缓慢好转的迹象,尤其是我国经济复苏明显。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下简称“后危机时代”)。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很重,就业压力也很大。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社会容纳大学毕业生数量少。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比较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虽然促进了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对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加上分配不合理,使得我国消费规模偏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尤其是遇到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容纳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使大学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最能增加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只占GDP的40.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也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有效就业。
  (二)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走过了一段大规模扩招的道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阶段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高校忙于扩招和建新校区,忽视了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的改革,导致了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习惯于对高校进行微观管理,致使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而造成教育质量不高。
  (三)体制性障碍和政策缺失导致了社会人才不能高效合理配置。创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前提。在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人的身份色彩依然很浓,甚至某些大中城市为缓解城市压力,设置障碍阻止人才的合理流动。此外,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高校“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许多政策具有柔性色彩,这就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时会大打折扣。另外,这些法规过于宏观,还缺乏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制约了法规作用的发挥。
  (四)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追求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社会责任。遗憾的是,很多用人单位不能担当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一是较强的成本意识,不愿支付新进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成本,无视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往往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绝接收应届毕业生;二是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愿在危机背景下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反而乘机压缩人员、降低待遇、排斥人才;三是高学历情结,人为抬高学历门槛,以硕士、博士为招聘对象,拒本专科毕业生于门外。
  (五)舆论导向偏差导致了社会和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媒体报道大学生就业现状是必要的,但是部分媒体偏离舆论引导的方向,过分渲染大学生就业难,有意无意地误导社会舆论,增加了大学生及其家人的心理压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无所适从。此外,媒体对中央及各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不够,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统筹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和媒体服务相对缺失。
  
  二、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领导体制,把握促进就业工作大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树立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意识,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作为“解民忧、促和谐”的“民心工程”来抓。要进一步健全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劳动人事部门负总责、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同时建立大学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和决策咨询。要科学评估过去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正确评价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始终把握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局,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就业。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产业,扩大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要着力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给予第三产业和中小城镇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增强第三产业、中小城镇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要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大学生就业配套措施。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就业的政策体系,努力做好“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三)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意识,合理分流大学毕业生在中小城市就业。要促进高等教育合理分工,稳定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保各类人才培养数量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进一步改进高校评价和拨款机制,建立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拨付、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制度。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使高校能真正立足于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大学生。要进一步健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巧与能力。要进一步实施专业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开辟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
  (四)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要立足于社会大局和本地实际,逐步放开、取消落户限制,确保毕业生“进得来、出得去”。要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事、劳动、公安、教育等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人才招聘协作、管理服务一体化。要进一步健全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公务员制度,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也进一步改进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和工作作风。要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档案转移制度。要明确落实就业政策与法规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设立专门机构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及时公布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相关就业政策法规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五)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必然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个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好党和国家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让全社会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二是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和把握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广揽人才、用好人才;三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积极面向基层就业,面向艰苦行业就业,面向中西部就业,面向能发挥本人专长的岗位就业;四是大力挖掘并宣传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激励更多大学生积极就业、努力创业;五是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做好就业市场分析、发布就业信息工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
  责编:思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