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中历史校本选修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历史选修课
 

高中历史校本选修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历史选修课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7:51 影响了:

  “人文主义”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核心是对人的肯定。人文精神则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它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它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主张以人为万物的尺度;肯定那些在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活动中所折射出来的那种精神气质:独立不羁的自由思想精神,勇于进取、忘我献身的精神,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
  
  一、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历史新课标的出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丰富的方法所代替,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日趋多样化。新课标中的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学应该“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让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标中在课程目标一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次的要求,该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把传统教育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所欠缺的内容提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还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到历史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以及历史学习的评价方式上,新课标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
  
  二、高中历史校本选修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突出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教材只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内容,历史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一切有利于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因素构成了历史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国家课程中的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同时也允许在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作为校本选修课的内容。
  历史老师在教授必修课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它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而容易忽视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任务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我们这些尚未采用新课标教材的地区,适当开设历史校本选修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我们结合本地是太平天国运动发源地的历史,开设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史专题。这个专题,我们一改由老师开讲座的形式,而是采取由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通过实地的走访、参观、查阅资料,最后汇总汇报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体会了搜集知识、整理知识、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品尝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喜悦,进一步探求的观念已潜移默化进入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利用校本课程的设置,增加诸如历史人物评价、文化遗产介绍、历史之谜等方面的内容。校本历史选修课还可以引入一些学术界的动态和新观点,如李鸿章的评价、夏商周断代工程、美伊战争等。既丰富了课程,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追求真知、质疑问难、各抒己见。
  所以说,高中历史校本选修课符合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必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历史校本选修课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自己感受、体验人类的文明成果,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达到必修课所达不到的素质教育效果。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优良品质的丧失,国民素质的下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马加爵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再办没有灵魂的教育了。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历史教育,让所有的历史教师都来关注历史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