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广东“两部一省”模式:国家层面的产学研结合试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长
 

广东“两部一省”模式:国家层面的产学研结合试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长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8:23 影响了:

  高校只有把发展的视野超越校园的围墙,向农田、企业、社区延伸,才能形成发展的大格局、大舞台,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学研结合盛会。
  6月27日,“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100多所教育部部属高校的校长、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同一个省,由科技部、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产学研结合试验,广东是第一家,167所高校已经参与其中,其中有国家重点建设高校72所,70余所高校来自广东省外。
  “两部一省”携手,利用国内最强的高校科技资源,与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省级经济体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是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次最新尝试,也创出了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崭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产学研结合是喊了很多年的老话题。今天,在新的历史阶段,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从2005年开始,面对未来的诸多挑战,我国作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科技部部部长万刚称,“大学要建立面向国家战略和国际学术前沿的跨学科平台与团队,要积极融入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循环”。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说,“产学研结合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将产学研结合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纲要》强调,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要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推动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服务的力度。
  为探索一条中国式的产学研之路,2005年9月,教育部与广东省签署《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2006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广东省联合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共同选择广东作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先行示范区,联合推动省部产学研结合,探索以产学研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的新模式。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开展,树起了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面新旗帜,谱写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
  
  产学研结合的最好土壤
  
  为什么选择广东?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广东有着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最好土壤。
  “产学研结合”的概念在广东并不陌生。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除了“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大军之外,还有一支“星期六工程师”或叫“地下工程师”的队伍,借着改革开放硝烟的掩护,跃入了广东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当时的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还不懂得“产学研结合”的概念,但是他们知道那些戴眼镜、懂洋文、衣着朴素、小心翼翼的大学老师,能够真正帮助企业或农村发展致富。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民间产学研活动的频繁,当在全国之先、全国之最。项目、人才、资金都格外眷恋着今天才明白的“产学研结合”。
  企业要和国内一流部属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自己一定要有必要的技术基础和创新条件,否则,产学研结合就无从谈起。而在广东,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有九成以上设在企业,研发机构有近七成设在企业,全省的科技人员近80%在企业,全省的科技活动经费有七成多来自企业,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发,这些都为省部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强烈需求。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广东经济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仍然是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
  广东省负责人认为,省部产学研结合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而且还可使其获得持续的技术支持,从而迅速开发出新技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为企业赢得市场机遇创造了条件。
  
  省部合作初见成效
  
  省部协议签订后,省部合作在广东省蓬蓬勃勃展开,一系列新的模式相继涌现。
  清华、同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12所高校,联手广东美的、科龙、格兰仕等12家国内家电龙头企业,在广东顺德组建了“白色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华南理工、华中科大、哈工大等7所高校联手科达机电、广东锻压机床厂等5家机械装备企业,组建了“机械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两大联盟利用技术优势,加大对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了我国家电、机械制造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并向建立中国自己的行业和技术标准推进。
  此外,高校和企业联手的“数字电视产学研战略联盟”、“精密制造产学研战略联盟”、“汽车用高级钢板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已在今年签约。
  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产学研联盟是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是实施国家重大项目的新载体。下一步,将根据广东电子信息、精密仪器、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与部属高校共建100个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
  广东还建立了20多家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了广东区域创新体系,提高了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东莞市分别和华中科大共建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了“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两个研究院的总投资均达到2.4亿元。
  北京科技大学在广州和佛山先后合作建立了“北京――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广钢集团――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发中心”和“北京科技大学佛山研究院”。
  广东还实现了高校与专业镇的对接。在电子信息、服装、五金、家电、陶瓷等领域,已有100多个专业镇与28所高校进行了技术和人才的对接。例如,东华大学与佛山顺德牛仔服装专业镇实施了系列合作项目,使产品附加值提高20%,缩短生产周期30%-50%,并且降低了企业检测成本,促进了牛仔服装行业优化升级。
  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与专业镇对接等新的产学研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进入广东经济建设主战场,逐步形成了创新型广东建设的力量之源。
  2006年,广东省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有3287个,实现总产值1500多亿元,出口创汇30多亿美元。很多部属高校与广东的合作项目数量迅速增长:清华大学与广东的横向科技合作经费目前已经接近每年1亿元;浙江大学与广东签订实施了100多个技术合同,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超过3200万元;电子科技大学一年来和广东省27家企业签订了32项合作项目,累计科技经费1557万元……
  广东各地政府和企业从中获益匪浅。广钢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联手后,填补了CSP生产线不能生产集装箱板的世界空白,摆脱了我国集装箱板生产长期依靠国外进口的状况,为广东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基地提供了基础条件。
  
  省部合作触及大学深层次改革
  
  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虽有不少成功的个案,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层次和质量不高,合作项目比较零散,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而省部合作模式则给产学研结合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开展触及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涉及到了高校办学思路的调整与完善。
  我国高校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60%、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26%,但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省部产学研办副主任雷朝滋说,“这关键是高校对建设高水平大学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不同看法。”他说,高校中有不少人认为搞基础研究和发表论文才是做学问,看不起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其实,真正开发出几种被市场所认可的新产品、新技术,并不比在《科学》、《自然》杂志上发表几篇文章容易。
  教育部部长周济认为,“高校应该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自觉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在现实中解决第一流的问题,才能真正成为第一流的大学。”
  曾经,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参加国家信息办一个会议的时候,IT企业的老总提出:“IT人才为什么不好用?”陈至立回答:“我们的IT人才主要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国外的IT人才大部分是从企业里面培养出来的。”
  省部产学研结合正在冲击这种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很多高校正在将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学科人才)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工厂第一线去,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专业设置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对此感触颇深,他说:“通过省部产学研结合,我们实现了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由原来以学校实验室为主,由校内导师指导学生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向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省部合作带来了办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聘用、晋升、分配激励制度的调整。东南大学为鼓励教师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去,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扩大其研究生培养数量;对广东政府项目实施纵向管理,将其视同于国家纵向科研项目;为鼓励教师承担省部结合项目,专门设立了重大项目岗,对到校经费超过300万元以上项目,经项目负责人申请可以设立1个正高岗位,2个副高岗位,对其职称晋升论文等要求相应降低;对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项目,降低学校管理费1%-2%。
  省部合作使高校与企业实现了双赢。通过省部合作,华南理工大学科研经费已达8.5亿元,其中有60%的经费来自于企业。目前,华南理工已有60%-70%的应用技术成果得到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为社会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已达100多亿元。
  两部一省在广东联手的产学研结合试验,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广东和高水平大学的一大创举。周济部长表示,各高校都要把产学研结合纳入到学校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中。教育部将认真总结高校参与广东和其他地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向全国的其他地区、其他高校推广,以动员全国高校投入服务地方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