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怎样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强化礼仪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怎样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强化礼仪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8:40 影响了:

  〔关键词〕 礼仪教育;基本原则;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2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A)―0022―01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在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礼仪教育,对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礼仪教育的基本原则
  1. 要以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时总是和当地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2. 学习礼仪要以提高人的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自尊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特征。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学习礼仪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有在言行中才能体现出来,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善于在日常的言行和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内心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者遇到不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 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随时运用得体的礼仪言行,塑造自我良好形象,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二、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
  1. 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言谈举止中存在的问题,从站姿、坐姿、步姿、鞠躬、问候、致意、接递物品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
  2. 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编写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奖惩条例》《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对文明礼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
  3. 在校门口、楼道等处设立文明礼仪示范岗,负责值勤检查,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校门口每天由值周班教师派出学生,其他示范岗位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礼仪示范志愿者轮流值勤,形成由学生骨干和德育教师组成的管理检查队伍。我们还充实了“流动红旗”五项评比内容,增设学生礼仪方面的评比要求,进一步落实学校、年级、班级的三级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个人的言行与本班集体荣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进一步形成。
  4. 教师榜样示范,正面引导。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孩子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者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教师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名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
  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和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印发有关资料给家长,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编辑:陈富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