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黑森林上空的一颗闪亮星星]一颗星星的闪亮
 

[黑森林上空的一颗闪亮星星]一颗星星的闪亮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6:57 影响了:

  只要访问过圣布拉辛中学(St,Blasien),就很难忘却她优美的身姿:群山环抱中的一弯峡谷,绿得发黑的密密森林,霞光万道之下的静谧小城,古老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伴着山溪围着教堂的庄重校园。
  圣布拉辛中学是我校在德国的伙伴学校,位于德国南部的巴登一符腾堡州的圣布拉辛市,这里就是俗称的黑森林地区,学校1596年成立于瑞士,1859年搬迁至奥地利,1934年搬迁至德国,现有学生910人,分布在5―13年级(现开始过渡为12年级),有寄宿生340人,教师80人,在德国,它是最有名望的几所教会学校之一,也是所在州最有声望的完全中学。
  2009年5月31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圣布拉辛中学在德国建校(落户)75周年的庆典,庆典盛况空前,包括当地主教、德国教会的代表、罗马教会的代表、当地市长、州官员、各届毕业生代表、学生家长和友好学校的代表约700余人参加了庆典。我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的校长,享受到了在大会发言的待遇,得到的是欢快的笑声加经久热烈的掌声。
  利用庆典活动的空隙,我走访了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师、学生和一般民众,多方探询感兴趣的教育问题,努力想掀开披在圣布拉辛中学身上的神秘面纱,感受一直渴望了解的德国教育的现状。
  
  课程设置和管理
  ――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德国高中的课程设置分为五个领域,分别为语言文学艺术(德语、第一外语、第二外语、音乐和美术),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地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数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宗教,体育课业领域。
  德国高中课程的总体特点是:一是加强基础学科。规定语数外必修。二是加强自然科学学科,规定至少选择2门课程。三是鼓励个性选择。同时还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上课形式是,5―11年级为班级制上课,12年级开始实行跑班上课。
  圣布拉辛中学尤其重视学生的基础学科和外语的学习,其中外语除了拉丁语、英语外,还开设第三外语,一般有中文、法语和西班牙语,学生如果不选三外,就要选理科。
  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了近似学分制的积点制――6分制评分法,1至6分依次代表“很好”“好”“满意”“及格”“有缺点”“不及格”6个等级的评语,4分可以毕业,1分为最好。学生的毕业成绩由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加前两年4个学期的成绩组成。在巴登一符腾堡州,毕业考试考5门,语数外必考,其余两门学生自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就获得了大学入学资格。
  另外,圣布拉辛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如:基本上每学期都要安排两周的时间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会选择去敬老院、幼儿园干活和聊天,一般由学生自己联系,学校也会给予帮助,提供地方让学生进行选择,结束以后,学生都要写实践报告,记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体会。同时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也得到大力推广。
  
  师生关系
  ――平等信任加合作
  
  德国学校师生之间的联系方式与中国不一样。学生上午上课,由任课老师管理。下午活动由生活老师管理。这样学生有很宽裕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为了保证师生有效的联系,保证教学质量和管理到位,学校非常注重三个环节的建设: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信任”意识,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学生要相信教师,保持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透明”意识,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也应该让教师明白和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且接受教师的评价。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合作”意识,教师和学生形成了合作关系,教和学才会变得轻松和简单,学生才会乐意让老师督促自己,帮助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也处处体现着平等的思想。师生之间没有上下级之分,学生可以随意和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和讨论甚至辩论。上课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班级之间也必须一致,不许超出规定。如果学生提出个别辅导的要求,则属于个人行为,需要向辅导老师交纳一定的补课费用。
  课堂是师生关系的主要纽带,也自然成为评价教师工作效果的最重要平台。中德教育界对此是有共同点的,只是德国教育界人士不太同意让学生和同行来对一个教师进行评价,认为那是片面的和不专业的,容易带有个人因素。德国的教师遇到晋升问题,一般都是通过上级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听课来进行评价考核,至于中国教师晋升必需的论文,在德国是没有任何要求的。他们认为那不是教师该做的东西。
  
  治学理念――学生、学生、还是学生
  
  我们和两任校长合作过。哈佩尔老校长今年65岁了,他是我们两校友好关系的开创者,谈到办学理念,他随口而出:应该是满足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要尊重学生,考虑问题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服务,教师尽力了,师生就能得到双赢。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特地作了假设:如果要开除有问题的学生,那么首先应该开除有责任的老师。
  西普纳校长作为继任者,有许多个人的创新举措。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学习固然重要,怎样去学也同样重要。所谓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不是看结果如何,而应该看是怎样去教育学生的。学生有问题,就一定要得到帮助。
  他专门启动了一个教育特色项目――“天赋学生的促进管理”,其主题是“中心、个性、天赋、促进”。针对部分智商天赋测试得分极高,但是在学习和行为表现上极差的反常学生,或者在智商天赋测试中得分极高,而学校正常教学无法满足其个性需要的超常学生,进行专业鉴定、辅导帮助、小组训练和专门培养,以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这个项目已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教育预期――迥然不同的人才观、职业观和荣誉观
  
  德国人对于成才的认识与我们不同: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成功,就是成才。
  他们对职业的选择,不像我们对待遇、地位、条件、升迁发展考虑得太多,他们的选择,主要是出自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其他。这是德国教育的普及和观念的进步使然。他们认为,智力上人是有差异的,而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教育是人的权利,不是人的收入和地位的关联因素。人的地位的平等,决定了职业的分类也无高低之别,受教育程度与收入也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这里基于自由、平等思想的成分极为浓厚。
  对于学校荣誉,中国的学校领导,往往会津津乐道于各级政府的奖项,校友中有多少个院士将军专家领导,会不厌其烦地介绍学校的考试或者竞赛成绩。
  德国校长介绍的,往往是一些我们中国人忽略的人和事。比如,他们会介绍他们的校友,是如何喜欢自己的母校,并以她为荣的;哪些校友会经常回到母校,热心为 她做事的;哪些校友参加了什么基金会,为学校募集款项;哪位校友,把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送来上学后,又把自己的孙子或者外孙送来上学的。
  哈佩尔就专门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一位学生,大学毕业以后跟随他到了科索沃,在那儿的学校做义工,搞调查,写报告,回国后,宣讲自己的考察见闻,向基金会、慈善机构等部门募集捐款,带回科索沃建设当地的学校,给了自己极大的帮助。哈佩尔强调:他就是自己的荣耀,更是学校的荣誉。
  
  面向世界――开放而多赢的选择
  
  圣布拉辛中学属于私立学校,然而却是一所极为开放的学校,一直以来就吸引了周边的瑞士、奥地利和法国的学生前来就学,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学生来源,也从德国及周边各地,扩展到欧盟各国。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它又把眼光转向了东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越来越多,现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在学校87名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共14名,已经成为仅次于瑞士的第二大外国留学生群体。
  让人钦佩的是,哈佩尔校长以敏锐的战略眼光,预见到中国语言和文化对德国的重要性,1995年率先在所在州开设了中文课,派遣学生到中国来进行短期中文培训。学校每年有近二十名学生选修中文,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中国作为创业地,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对此,哈佩尔很是得意,他说,中国在亚洲和世界都很重要,德国的利益与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开中文课,寻找中国的伙伴学校,目的是让德国学生学好中文。并能有一个实习的基地。
  两校的交往始于1998年,双方得益匪浅。现在,两校已互相向对方派遣留学生和进修生,开设对方国家的语言课。为对方培训本国语言教师。交流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在圣布拉辛,中国江阴的名字就和中国上海的名字一样响亮;在江阴,圣布拉辛就是德国教育友好使者的象征。
  
  宗教氛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作为一所教会学校,圣布拉辛的宗教氛围较浓,学生可以自己选修宗教课,参加每周的宗教活动。学校最大最漂亮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当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教堂。历任校长,都由教会委派的神甫担任。另外,学校还有6位神职人员,大都承担学校住宿部的工作,这是学校三大职能部门之一,作用很大,有点类似于中国中学的政教处的功能。教会认为,日常的学校生活很重要,学生可以从中培养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住校生活,可以让学生体验什么叫做公平,可以领悟到哪里有上帝。因为天主教教义认为,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是能够找到上帝、接近上帝的。
  本次校庆也充满了宗教气氛。仪式就是从当天上午的弥撒开始的,由当地主教主持。庆典大会上,耶稣教派的代表还作了一场题为“为什么要办学校”的专题报告,阐述的观点中宗教因素固然有,但细细体会,重要的还是体现了德国人和德国文化对教育的本质的阐述,如: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预知结果。办学不是为了与别人竞争,不是为了评选,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社会公益。学生来校可能是被强制的,但是学习不能够强制。教会办学是国家办学的补充,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教会学校之所以有宗教课,要做礼拜,要参加社会服务,是因为家长们相信宗教能够教育人。
  
  圣灵降临节――盛大的家长开放日
  
  这次访问。正好遇上学校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对家长的全面开放展示日,时间持续三天,从周五晚上宴请家长开始,到周一中午结束。据了解,活动一般选择在每年的宗教节日――圣灵降临节开展,此时,小城方圆20公里内的旅馆全部爆满。当地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宗教仪式。学校要大范围地向家长们展示一年来的工作实绩。
  。
  学生们都非常起劲地参加这项活动,既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也可以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还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合作做点事。学生特别喜欢展示的是自己社会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如去敬老院聊天的镜头,去世界各地旅游采风,去高山森林大自然活动等等内容,与中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宗旨相当。学生的体育特长,音乐美术特长,生存和生活技巧,演讲辩论水平,经商技能,经过精心准备后也被一一展示。
  最让人赞叹的是,各个年级的合唱团,还有教师合唱团的专业素养极高。学校话剧团演出的是莎士比亚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盛况空前,一票难求。绘画作品展示的是学生全年的精选作品。
  透过这些,家长们可以以直观的形式,明明白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每一个方面得到的培养和取得的进步。
  当然,家长和教师的当面沟通交流必不可少,按照规定,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到校,向学生家长通报一年来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的进展情况,以及一年来主要的收获和成功。只有与每一位约好的家长都见面了以后才能离开学校,这也是对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检验,平时不关注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的人是很难应付这样的场面的。
  开放日其实渗透着这样一种教育观念:家长和学生就是“上帝”。
  
  安全意识――成功教育的组成
  
  这次访问,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没想到就在庆典的当天,我们会意外地遇到一次火警。当时我们正在与南菁的留学生座谈,师生异国见,情投相无间。突然,一阵刺耳的鸣叫声传来,我们对此没有一点意识,以为是学校的什么仪器声响,然而其中一位留学生江臣民马上中断了座谈,他急促地说:“老师,这是火警,我们必须停止一切事情,东西扔下,马上离开,到外面去。”我们听从了他的建议,随走廊和楼梯上的人鱼贯而出,整幢大楼没有嘈杂声,也不见慌张的神情。大楼外站满了疏散的人群,有老师、学生、家长和其他来宾,我回身观察大楼,没有发现丝毫的火警痕迹,以为是学校有意组织的一次演习,就想回教室去,谁知江臣民肯定地说:“这不是演习,是火警!按照规定,必须等到学校查明原因,发布命令以后才能回到室内,再长的时间也要等,否则就违反规定了。”半小时后,学校查明了原因,是一个班级在做实验时烟雾没有及时排出,火警感应装置自动启动造成的。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怨言,都能按照逃生的正确方式去行动。我们从心底赞叹包括圣布拉辛中学在内的德国学校,在对学生逃生自救技能方面教育的成功。
  
  庆典明星――中国学生的成功和骄傲
  
  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学生在圣布拉辛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两校合作以来,来到圣布拉辛的学生也已经有十多人,他们的状况是合作效果最客观的证明。让我们惊讶的是,这些高一就来异国他乡的少年,不管留学多久,身上都流露出了一种国内学生所不具备的成熟,坚毅、开朗和自信。问起学习状况,他们都很自豪,母校给他们打下的扎实的基础,培养的良好自学习惯,使得他们远比德国同学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对于两国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论,他们一致反映:出来求学,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习上的 好成绩,而是懂得了怎样生活,为什么而学。这是受益一辈子的。
  其实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中国的学生在圣布拉辛学习和生活是很艰难的,一个是德语关难过。二是生活差异大,适应难度也大。第一次离开家庭,就要独自打理自己生活的全部,完全是一种挑战。三是文化差异大。在这里,是非好坏的判断,光凭国内的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还需要对对方文化的适当了解。即使在学习上,两国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中国的教育太注重记忆性的东西,什么都让学生记忆,如果要记五个单词,中国老师一般会让学生背诵或默写后就完了。而德国的老师,则会让学生根据这五个单词创作一个故事,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评价,会让中国学生有一段很长的适应期。
  可喜的是,我们的中国学生,不管是江阴的还是其他各地的,他们都很珍惜这个人生难得的体验,他们在努力地调整着自己,适应着环境,并且在竞争中争取出人头地,争取赢得他人的尊敬。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已经懂得承载国家和民族的道义,他们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联系着中国人的荣誉,他们常为祖国赢得的国际地位感到无比自豪。在异国,来自祖国的一切都会让他们激动,老师、同学和亲人的嘱托,国歌、校歌和学校的故事,还有饼干、肉脯、榨菜和方便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庆典上,最抢眼的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学校向各界汇报办学成就时,特地提到了中国学生和南菁中学,三个参加庆典表演的优秀学生中,有两个是中国学生,一位是北京的顾莹涛,另一位是南菁的江维力。中国学生,俨然已成为圣布拉辛的骄傲了。
  
  并非完美――德国教育的问题
  
  德国的学生有很多中国学生不具备的优点,德国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然而客观地讲,德国学生和德国的教育也并非完美无缺,过于富裕的家庭条件,使得部分学生缺少了吃苦耐劳奋斗上进的精神;过度的自由和放松,使得部分学生不懂得节制,反而学会了放纵;过度独立的生活,一旦遇到必须的监护和约束,反而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叛逆。
  德国人做事执着严谨,号令统一,行动划一,在基础教育上也留有深深的烙印,如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是教本至上,同一有余,独创不足,上课不许多讲,不许少讲,也不能变化着讲;作业不许多做,也不许少做;授课完毕,万事大吉。与中国学生相比,他们的学生逻辑思维数理推理的能力要差,喜欢自然学科的人明显要少。与中国教师相比,他们的教师教学的钻研劲要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视这些问题,我们会以更平和、更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中外教育的差异,也会以更从容、更冷静的姿态去进行中外教育的合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