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8:48 影响了:

  正如17世纪末大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宣传他的宇宙观时曾提出“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一样,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即是学生个性差异之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合理的匹配策略需要予以重视。什么是学习风格呢?笔者比较赞同南京师范大学谭顶良教授的定义,即学习风格是体现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但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考虑全体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需要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有比较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定,即决定以其中的哪种学习风格为主,以便有利于塑造班级整体学习风格,又要照顾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本文拟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角度,以两篇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如何匹配学生的学习风格。所选两篇案例是2010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作品,同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修改文字》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学生学习风格的“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类型来对其进行分析。
  ● 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
  学术领域从不同侧面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②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③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④冲动性思维和反省性思维;⑤内倾和外倾。其中,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类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前者指有些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时,习惯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问题将涉及到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全盘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整体性策略的学生视野比较宽,能够依据对主题综合、广泛的浏览,在大范围中寻找与其他材料的联系。后者指有些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时,喜欢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关注问题的细节,先考虑如何解决某个问题,再思考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从一个问题的解决到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呈直线型方式展开。系列性策略的学生擅长用逻辑严谨、紧抓要点的方法,把学习材料分成许多段落来学习,到课堂学习活动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知识时,整体性策略的学生会从计算机本身的作用出发,集中思考中央处理器、主板、光驱、硬盘、网卡、显示器等部件的作用,并把这些组成部件联合成为一体,从而获得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整体认识;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喜欢按部就班地逐步认识每个硬件,先弄清楚中央处理器的作用,然后认识主板的作用,再思考光驱、硬盘、网卡、显示器等,当对所有组成硬件的作用都掌握了之后,才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形成整体上的认识。这两种解决问题的不同思维,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出合理的匹配策略,才能使教学效果理想。
  ● 案例分析
  所选两篇案例的教学内容均为文字删除、添加、移动、复制与粘贴(如下页表格)。案例一以匹配学生整体性策略学习风格为主,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作为课程的导入部分,并在歌词中设置部分错误,而要修改这些错误,就需要应用到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与粘贴等知识点。由于学生对歌词很熟悉,很快就发现其中的错误,教者成功地创设了修改文字的学习情境。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者采用任务驱动法,逐步引导学生对错误的歌词进行删除、添加、移动等操作,并在此过程中,补充其他知识点,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本案例的课程导入,是借助一个情境将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涵盖其中,让学生对任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种设计有利于学习风格为整体性策略的学生的学习。该类学生通过课程的导入部分,对错误歌词有了全面的认识,并能从中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他们在学习歌词的删除操作时,同时会思考歌词的添加、移动等操作方法。课程任务完成后,教师又要求学生回答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把所有操作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内容。
  案例二则以匹配学生系列性策略学习风格为主。在介绍每个知识点前,给出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相关的小情境,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再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入下一个小情境。具体做法为: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呈现一幅可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闪烁的光标后,告诉学生光标的作用;然后向学生出示四幅羊儿的图片,但未给出每只羊儿完整的名字,由此引导学生把羊儿们的名字填写完整,即为文字的添加操作;再出示一幅灰太狼的图片,和一段灰太狼的“自我介绍”文字,教师提前在该段文字中设置了部分错误,学生看到这段文字后,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错误,并产生修改错误的愿望,此时教师开始教学生如何使用退格键来删除文字;在讲授文字的复制、粘贴操作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了每集动画片结尾灰太狼都会说的那句“可恶的喜羊羊,我一定会回来的”作为材料,让学生比赛谁能将这句话“说”得又多又快,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复制粘贴的操作;在讲授文字的移动时,教师向学生呈现了一组图片,展示羊儿们所饲养的宠物,但在图片的说明文字中,宠物和“羊主人”的名字被前后颠倒,如“喜喜的宠物是喜羊羊”,通过这种情境展示,教师很顺利地向学生说明了移动文字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文字的添加、删除、复制粘贴、移动的知识点后,教师借助一个综合练习,即修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错误歌词,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认知。本案例在设计时,采用向学生逐步呈现相对独立的小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符合学习风格为系列性策略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以上分析中可见,这两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对所传递的教学信息进行组织,在学生中开展了贴近真实生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一方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另一方面,各自所选择的匹配策略,不但让教学活动按照其优势学习风格进行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还有利于班级整体学习风格的塑造。
  同时也应该看到,案例一的教学设计,虽然有利于整体性策略的学生进行学习,却对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关注不够;案例二的教学设计,对系列性策略的学生进行了匹配,却对整体性策略的学生“照顾”不全。这两份案例采用匹配其中某一种学习风格的方式,虽然有利于班级中该学习风格的学生,但对另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有所忽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设计出恰当的课堂活动,如课堂分组讨论的知识点总结活动,并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来开展该活动。每一组均分配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组成员在组内讨论中可以“优势互补”,即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可从系列性策略的学生身上学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也可以从整体性策略的学生那里学得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
  ●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步骤可归纳为:①分析全体,找出差异。教师在进行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选择立足某个侧面(如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对全班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找出之间的差异。②选择主要,关注次要。即教师根据对全体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分析,从中选择某种学习风格作为本节课主要匹配的学习风格,以其作为该堂课中全班学习风格塑造的对象;同时关注另一种学习风格,将其作为次要,在教学设计中同样予以考虑。③匹配为主,轮换进行。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根据所选择的主要学习风格,采用合理的匹配策略。同时还要关注次要学习风格,利用多种方式,如开展分组学习活动,对该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弥补”。以此安排教学过程,做到既关注全体,又注意个别,力争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由于每一种学习风格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实际教学中,始终以某一种学习风格为全班学习风格塑造的对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教师在进行不同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轮换法”,如第1节课匹配整体性策略的学习风格为主,第2节课匹配系列性策略的学习风格为主。每一节课均同时关注次要学习风格。这种做法才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