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家教风席卷英伦] 英伦风男装
 

[家教风席卷英伦] 英伦风男装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5:31 影响了:

  不久前,英国一些媒体披露,英国首相布莱尔一面把孩子送进公立学校,一面又走后门为他们从最佳私立学校请回家教老师。目前,该消息已得到了官方证实。为此,英国兴起了一场有关教育现状与教育政策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已促使英国政府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反对私立教育首相送子读公校
  
  走出唐宁街首相府,转向白厅,沿国会广场前行,不远处便是古老的威斯特敏斯特学校,这是英国精英主义的旗帜,私立学校的楷模。打从八百多年前,贝尼迪克泰恩教士创建了它,该校就一直在伦敦闹市中心,为首都乃至全国拔尖少年提供了一个神圣教育殿堂。但是,想进该校并不容易,光是学费,非住读生每年要付12267英镑,而住读生则要付17712英镑;要知道该国大学教授的平均年工资也不过8万英镑左右。然而,对历届唐宁街高级官员子弟来说,他们当然不必担心什么,家长们有足够的财力,为他们在这所教育质量顶级、教学与生活设施一流的名牌学府找到立足之地。学费对布莱尔家庭当然也不成问题,首相夫妇工资加起来,年收入超过30万英镑。正因此,在普通公众心目中,该校也必定是首相府孩子们的学堂了。
  偏偏不!威斯特敏斯特学校虽然离首相家很近,但却距首相公开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很远。作为政府与工党首脑,他一直宣称私立学校是一切特权之根;因此,与历届首相、部长们的时尚选择相反,首相的大儿子尤恩,二儿子尼基,都进了公立学校。
  
  媒体捅隐私布莱尔也请家教
  
  但是英国报纸说,首相严格挑选的是全国最佳公校之一的奥拉特里中学,尽管它位于伦敦西部,离首相家很远。该校创于19世纪,历史同样辉煌,教学成绩一贯位列全国之首。只是,它的历史学科稍有欠缺;英国人是很重视历史课程的,尤恩将来打算在大学里专修历史,为此,首相爸爸为他请了家教,专补历史。
  最早捅出消息的是英国《旁观者》杂志。知情者最初不过是把首相这段家庭秘闻当作宴会桌上的闲谈资料,想不到很快就传到了该月刊的编辑部办公室,总编鲍里斯・约翰逊起先相当小心,因为他知道尤恩正在参加全国性的A级水平考试,他不愿因为公布这段轰动新闻而打扰甚至损伤这位无辜的少年。然而,他的妹妹拉切尔也是一位记者,而且还是一个也为孩子请家教的母亲,凭着职业敏感,她深知此事意义重大,远不是隐私两字所能掩盖,于是,从《旁观者》得到信息后,便毅然写了专文,把整个事情抖了出去。
  文章特别揭露,首相到哪儿去请家庭教师。找的偏偏正是表面上保持距离的威斯特敏斯特学校,而且请回的是一位顶级优秀教师。英国媒体说,首相有没有付费购此特权尚不得而知,但无论他出还是没出钱,在公众心目中,政府首脑已在通过后门悄悄拥抱私立教育,而把公开拥立的原则抛在一边。
  
  家教风盛行四成学生忙充电
  
  布莱尔教育政策的变化,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自由,但却派生出了另一现象?押优质公校与私立学校为吸引更多更好生源,入学考试以及其他各种附加考试难度大大增加;而为了挤进这些高质量学校,家长们便千方百计为孩子请家庭教师,近年来,家教风已席卷英伦三岛。
  凯特罗格斯不过是典型家长之一罢了,她是伦敦南部的一位地产公司经理,为了10岁儿子将来能进高质量中学,如今她一面让儿子在一所收费昂贵的贵族化预备学校读书,一面还花大钱为他请家教。她说,她的姐姐有两个儿子在读中学,也都为孩子请了家教,许多有钱同事也都如此。在伦敦,如果你不想让孩子进质量糟糕的地区综合学校,就只有学习布莱尔夫妇,请家教。她还说,不仅在伦敦,她在外地有好多朋友,也都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
  伦敦国王学院的一些教师称,据他们了解,在不少小学里,半数以上11岁孩子有家庭教师补课,主要补语言与数学,时间集中在考中学前的18个月。
  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学生里,也有30%到40%的学生课外有家教补习。他们中有成绩不理想的,也有成绩好的,因为各有各的补课要求。他们中有综合学校学生,也有在文法学校读书的,因为各有各的努力方向。比如,布莱尔大儿子尤恩,早就把目标锁定了世界一流学府牛津大学。
  
  全民大讨论家教有利也有弊
  
  聘请家教现象本来已在全国悄悄蔓延,首相也请家教消息传出后,便引发了全民大讨论。不少教师不赞成家教泛滥,认为这势必会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并妨碍对各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估,督导机构弄不清一些学生的好成绩究竟是学校还是家教的功劳。
  大多数公校的学生家长却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认为,家教是公校教育系统的必要补充,在目前全国的家教热气氛中,不请家教是吃亏的,请好家教同进好校一样重要,都要经过同样程度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请家教的关键是钱的问题,这对收入不丰的家庭来说非常棘手。因此在最近的一次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中,70%的公校学生家长认为,如果负担得起,肯定为孩子请私人家教。
  因此,英国媒体指出,首相也请家教一事,不仅反映了全国家教热的程度,表明了有权有势有钱在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大战中如何稳占上风,而且暴露了政府教育政策的深层次矛盾:过去一味扶持综合学校的“平等主义”成问题,现在富家子女教育优先的“不平等主义”也成问题。现政府虽然左右为难,但是一定还要改革。
  
  布莱尔表态加快教改步子
  
  有意思的是,布莱尔本人对请家教媒体曝光一事并不恼火,相反认为不是坏事。他认为,让更多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拥有更多选择机会,本来就是他的政府的教改政策方向。既然全国对家教也即对整个教改的讨论已经公开,政府也就势必加快教改步伐,其核心是――面对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本人学习的多样性,发展多层次教育,让各种类型学校的质量都能得到提高,从而各得其所,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因此,既要加强对全国极少数的天才儿童教育,办好11至16岁少年大学生班,又要利用暑假及平时的双休日,开办多种形式的单科培训班,帮助培养地区级与学校级的尖子学生;既要支持文法学校、私立学校的发展,推广他们好的管理与教学模式,资助一些较不富裕学生进入好校,又要大力引进竞争机制,认真提高综合学校质量,以全面提高最大多数学生的素质。
  (荐自2002年10月22日《文汇报》)
  责编:子丑插图:李晓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