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深化技师学院改革 苏州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
 

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深化技师学院改革 苏州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2019-02-04 04:16:04 影响了:

  南京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重心是围绕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的。围绕这一目标,学院在校企共建高新技术专业上做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工作。把校企共建体现在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特别是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如下:
  
   一、建立互动机制,注重校企情感沟通
  
  (一)校企发展规划、专业、课程建设、招生就业深层合作
  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互动战略是通过信息沟通渠道联系起来的,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学院成立了二级校企合作组织,各司其职。
  组建校级校企工作的常设机构――“校企合作办公室”,总体负责拓展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是企业与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的桥梁、是协调、反馈合作信息的联络机构。机构下属分别成立由学校、相关企业、兄弟大专院校及我校一线教师四方共同组成“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这些机构对学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就业岗位需求等提供建设性意见和信息。两个“委员会”提供的信息资料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落实完善。
  此外,学校各系部建立该组织的二级校企沟通联系机制,由系主任主抓,专人负责联络,包括与企业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对接信息,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编制教学计划大纲以及实训教材,组织师生去企业顶岗实训,毕业生就业宣传安置、跟踪服务,企业满意度调查等具体工作。
  事实证明我院实践的由学院主导,校企办公室负责,系部积极参与实施的二级校企合作管理渠道,职责明确,科学有效。
  (二)校企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实施教学评价,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校企互动的推行必须依靠校企双方对“互动”的正确理解和贯彻,校企双方都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共同参与学生管理,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实施教学评价,开展学生活动。
  例如我院在教学管理中积极推行“5S”管理模式。“5S”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是在企业已运行多年,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学院先后邀请高华科技有限公司和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5S办公室两位主管人员,在全院教职工中举办了“5S”管理讲座,带领30余名干部、教职工前往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企业产品的“5S”管理原则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达到以管理促效率的目的。学院各系部从实习教学入手,并逐步将“5S”管理渗透至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成效明显。
  此外,我校凡是“校园艺术节”、“学生技能节”、“校园运动会”等活动都邀请合作企业专家担任评委、现场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展一些文化活动时,我校也都组织师生按时前往,特别是企业内职工技能大赛也经常邀请我校教师参加组织、培训、评判。通过种种努力,学院不仅加强了与企业的情感联系,也为学生营造各种企业氛围,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毕业生素质就业。
  (三)建立互动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师资队伍
  学院组织校企双方专家根据企业员工当前的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形成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批量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学校也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这样使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学校老师既可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源泉,也成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人才库。
  我院实施了《南京技师学院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的规定》、《南京技师学院“双师型”教师管理条例》等多项制度。精心挑选南京总参六○研究所、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和四开数控公司、龙贞电气自动化公司等多家专业对口、品牌实力强的企业作为教师顶岗培训基地。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牵头,系部落实,派遣专业技能强,有学习热情的中青年教师带着课题项目去企业进修。由于目的明确,注重管理,使专业课教师亲身体验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课改能力有了突破。为技工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技工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学院也为企业提供技能人员培训服务。多年来先后为南京消防器材厂、总参南京第六十研究所、熊猫集团、南化集团等企业举办了多期钳工、电工、电子及数控技术高级工及技师培训班。由于学院培训教学针对性强,紧贴企业需求实际,力争培训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
  
  二、校企合作模式灵活运用,学习教学产教结合
  
  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我院经过多年摸索,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和面向不同企业,采取灵活多变的合作模式,具体实践如下:
  (一)“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机械专业为主的三年制初中起点的中级班和“3+2”模式初中起点的高级班,我们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总参六○所等单位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成立“冠名班”。组织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参与教学过程,工学交替,顶岗工作,保障就业。这种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从而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二)“2+1”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年制,高中毕业起点的高级班,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综合素质较高,但专业技能与“3+2”模式的学生相比较为薄弱。针对这部分学生特点,我们采用的是“2+1”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同时选择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具备一定培训条件的企业,第三年在企业和学校内共同完成。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使得人才培养方向明确,目标明确,校企两个环境育人,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快,适应期短,很快能进入角色。
  (三)“学工交替”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学院“技师班”的学生,我们采用的是“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先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在此期间,间或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感受企业文化。到了第四学年时,开始到企业顶岗参加生产实践,完成毕业设计初稿。然后再回校继续加深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提高,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特点就是学生先学校,再企业实践,再回校学习。形成理论、实践、再强化学习的过程。非常适合学习周期长、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技师班”学生。2008学院电气工程系首届技师班与南京永贞高科技公司签订了实习的协议。2009年该班学生参加社会化技师考核,合格率达94%。
  实践表明,无论哪种方式的合作都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都要符合学校专业特点需要,都要建立在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大胆实践和创新,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采取有特色,多样化的模式,才能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三、学院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学校“一头热”,企业动力不足
  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可以说,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还是靠“关系和信誉”,企业对此是不冷不热,动力不足。
  (二)原因:意识+利益+政策使企业有点冷
  首先是观念落后、意识不够。在国内,人们普遍认为培养人才的任务在学校,不在企业。其次是利益问题,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中得不到什么实惠,各地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没落实,最后就是企业不愿承担相关责任。学生到企业参加培训、实习,企业必须配备相关人员进行指导,而且学生由于不熟悉实际的生产操作,工作质量低,此外对学生在企业实训安全也缺乏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一直不太感兴趣。
  (三)建议:引校入企,建全法规
  职业院校与企业能否很好的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学校不能仅满足吸引企业投设备,提供实训基地,完全依靠企业单方面的资金和设备付出,需要给企业实际利益支持。
  学校可以到企业建立生产实训基地,引校入企。目前政府对技工教育有一定的资金扶持,学校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实际可用于生产使用的设备,在企业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把实习课题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最大化的结合起来,师生参与企业的生产,解决实训场地不足等困难,也给企业带来效益,调动企业积极性。甚至学院可以与企业通过融资等方式共同组建实体公司,创立产品品牌等方式,在校企合作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总之,校企合作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学院与企业的互动中,学院要认识到除了注意共同利益外,还要注意情感交流。要在诚信合作,同舟共济的感情驱动下的合作才会具有永久性。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也有利于维护产教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职业院校要结合学院自身优势、企业特点、产品类型、学生学制专业等多个因素,探索有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和途径,从而达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实践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