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探析】应届大学生就业信息网
 

【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探析】应届大学生就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02-04 04:18:35 影响了: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履历造假、证书掺假、随意毁约等系列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将大学生就业伦理观置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中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现状与成因,强调合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之力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伦理观,从而改善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伦理教育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迅猛增加,从而导致了近年来大学生毕业数量的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显而易见,高校扩招虽然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充分条件,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就业伦理观缺失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履历造假、证书掺假、随意毁约等系列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表现
  
  为了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现状,进而揭示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和原因,对安徽省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7.3%。从调查对象的分布范围来看,既有正在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又有已经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伦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利益至上
  当前,有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较严重,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意愿,过于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忽略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忽视了回报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其功利性显而易见。当调查中问到“您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时,仅有4.91%的大学生回答是“社会需要和贡献”;在被问到“您认为最能留住员工的因素是什么”时,36.14%的学生回答是“待遇”;在被问到“如果有猎头公司找到您,请您去另外一家单位供职,您的做法是”时,70.18%的学生表示“会去”,而“待遇高”则是选择去的主要动因,选择“不去”的主要原因则是“待遇不理想”。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过于重视经济利益,重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忽视职业的社会价值,这种就业观与讲理想、讲奉献、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截然相悖。
  (二)职业定位功利化
  当前,有些毕业生能根据专业特点择业,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真正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应有的价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量等因素,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不匹配,就业仅仅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大学生这种主观上的追求再加上择业中受到社会世俗观念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导致择业价值观扭曲,在择业中盲目追求哪些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社会地位高的热门职业。在调查中问到“您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时,选择“待遇”的人占到41.05%,选择“社会地位”和“工作地点”的分别占15.79%和27.19%。由此可见,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急于把就业单位所能够带来的眼前的物质利益作为就业求职的评判标准,过于讲求实惠,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特点。
  (三)诚信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在求职中诚信意识淡薄。在对“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你对自己的基本信息是?”的回答中,只有17.19%的人选择“如实填写”;35.09%的选择“基本属实”;而选择“根据需要进行修改”的多达47.72%。在问到“您对简历或证书适当拔高的态度是”的回答中,表示“赞同”的有16.49%;表示“不太赞同”的有36.49%;而表示“可以理解”的高达47.02%。在被问到“您在面试时对自己的工作经验或是知识能力会”的回答时,选择“实事求是”的有18.42%;选择“基本属实”的有34.74%;而选择“根据需要进行修改”的则达到46.84%。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现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毕业生身上,每个求职的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求职履历进行包装,以期在求职中给用人单位一个好的印象,这一点本无可非议。但目前产生的问题是,一些大学生擅自改动成绩,或者复制他人的荣誉证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原因
  
  (一)就业压力的加剧
  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庞大,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今后一个时期新成长劳动力增长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八五”期间,我国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人口(16岁)为1952万;“九五”期间增至2022万,比“八五”期间平均每年多增约70万;“十五”期间增至2391万,比“九五”期间增至369万。如此大规模的新成长劳动年龄人口自然递增,必然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数目庞大。据有关材料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996年只有86.7万人,1997年为90万人,2004年已经有约280万人左右,到2008年已达到532万人,预计2011年的毕业生为800万左右。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尤其突出。据笔者对100名大学生的访谈,只有41%的学生表示有信心找到自己较满意的工作,59%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或说不清。大部分学生反映,“现在好难。就业压力太大”。“就业压力是目前最大的压力。”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就业歧视造成的求职困境
  据统计有54.9%的人在就业中曾经遭受歧视,其中身份歧视据首位,其次是性别歧视[1]。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之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机制不健全,社会歧视得以在这种夹缝中生存。目前,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一般有以下几种:年龄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等。当前就业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更为离奇的血型歧视、姓氏歧视和籍贯歧视。
  (三)教育观念的偏颇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力很强,理论研究很成熟,但问题是我们的理论明显的落实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德育有一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原理、原著的分析上,与现实结合的并不密切。思想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再加上功利主义之风盛行,功利主义之风的盛行必然影响到大学校园,校园不是孤立的,而是随时随地与外界发生着信息交换。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重组、升级,竞争愈加白热化,功利主义的浮躁风气在高校中蔓延。另外部分教育者道德形象的失范以及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就业伦理的负面影响。
  (四)“强求公正”的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们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除积极地展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外,有的还动用方方面面的关系,个别出现了违背政策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现象,一部分大学生恨不能接受,在他们的意识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是与就业状况的好坏成正比的,但现实有可能并不是如此,这种现象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在就业过程中,有不少同学埋怨上天不公,恨自己“出身”不好,怪社会没有给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与条件。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重构的途径
  
  (一)营造道德生长的良好环境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涌现出大量道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作为整体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是不能缺少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核心道德价值。同时也要加强法制建设,法制的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道德观念的重塑能够顺利进行。也只有在“德治”和“法治”的互动中,道德才有了信仰的基础,道德重建才成为可能。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用体系
  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就业信用档案,就业信用档案建立的目的是对大学生“伦理缺失行为”进行约束,有利于道德品质良好的学生在参加工作或其他各种社会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从而激励在校大学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发挥就业信用档案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注意保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防止不合理的或者侵犯到学生权利的情况发生。
  (三)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足。数量不足,就业困难,这也彰显出我国人才培养的弱点,即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改变现有的大学教育模式,培养适合市场的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减少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行为。
  (四)完善大学生的自律道德人格
  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依据的。然而,对专业课的过度重视往往使大学生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诸如人文知识和道德知识。自我修养的学习还应虚心求教、勤于积累。同时还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在就业中,不管是最终有档案查询的学生干部经历,还是无从考证的各种实践和兼职活动、个性品质、爱好特长等等,都应遵从实际的情况,据实对待。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的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主体,他们的专业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就大学生的个体而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的道德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道德素质的缺失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产生的危害不仅影响到用人单位、学校和个人,而且会波及到整个社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的稳定。总而言之,关注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及时的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www.省略.2007.3,27.
  [2]第二产业人缺口将达1220万人[OL].https://www.省略/html/12/art/20081052848.html.2008010.5.
  
  作者简介:林凯(1981―),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安徽省巢湖学院教育系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