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语文新课改:并不等于拒绝教学返真归本】 新课改
 

【语文新课改:并不等于拒绝教学返真归本】 新课改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9:31 影响了:

  语文新课改倡导革旧创新,强化人文教育,主张语文教学应该铸魂立人,培育学生善良美好的人性、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自主创新的品格。这样的课改宗旨并不等于拒绝对传统语文教学精髓的传承和弘扬,更不等于割断根脉地立异标新,大搞浮躁的泛人文教育。那么,在推进语文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究竟如何使语文教学返真归本,既教好语文又强化好人文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教学返真归本,必须准确定位语文教学
  要给语文教学一个合适的定位,首先就得把握语文的性质。目前,大纲和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笔者认为,这既没有准确、到位地揭示出“语文”的特殊内涵,也不甚切合中小学“语文”的独特内涵。如果非给“语文”下定义的话,还须观照到“语文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这一本质属性,较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再者,就中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平时所谈到的“语文”,应该是专门指向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即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学科,特指中小学学生在校学好母语、掌握理解和运用母语的本领所凭依的教科书中的语言内容。实际上,这一表述并不完全等同于广义的语文定义。依此推论,语文教学自然就是教师利用教材教学生学好母语、掌握理解和运用母语的本领并学会做人的一系列教与学的实践活动。这样来定义“语文”,自然就很到位地揭示了中小学语文的独特性,也就不会再把“语文”扯得太高深宽泛了。因此“语文”这个概念,就有了独特的性质和定位,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根本点和出发点,即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好母语、掌握理解和运用母语的本领。有了这个根本点和出发点,语文教学的功能、目标和任务也都明确地跟着姓“语”了。广大语文教师一旦充分、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在推进语文新课改的进程中茫然无措了。
  二、教学返真归本,必须保障教师主导地位与合理的讲授权
  新课标强调:“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笔者认为,从课程价值和学生发展的意义上讲,新课标的提法可谓高瞻远瞩,意义重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有人主张教师要放弃主导地位,要以一个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交流,实施非指示性课堂教学。这些主张和做法都是剑走偏锋、割断传统根脉的表现,对语文新课改的务实推进和健康发展恐怕都很不利。
  先谈谈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叶圣陶先生确实讲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句名言,但决不等于说一开始教师就可以不用教。非但如此,叶老反而特别强调教师要如何合理、得法、艺术地教,要把学生教会,而后才可以慢慢地放手,或者说教的同时就在为慢慢放手做准备。叶老的提法,与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发表独立见解之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洪宗礼先生也曾指出,“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关系中,教师的‘教’始终处于主导的方面,始终承担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诱发动力’和传道授业、解惑等多重使命”,“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教师艺术地“导”,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立,而且在个性上、意志上、人格上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从而在学力、能力、智力上都得到同步发展”。可见,推进语文新课改必须要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要追求一种教师主导下的本真、简约、灵活、高效的课堂教读形态,必须是在“教文”的前提下和过程中来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等。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在完成好语文教学根本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性人格、创新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升。
  再说说充分尊重和保障教师的合理讲授权。我们反对并坚决摒弃目无学生、死填硬灌的讲授,但我们决不反对教师自然、合理的讲授。具体点讲,针对课文背景较深的课文,如《祝福》《药》《拿来主义》《赤壁赋》《秋声赋》《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教师应尽可能地拓展生发。不拓展生发地讲好课文背景,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背景,他们就不可能很有激情地走进课文,就不可能深刻、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更不可能深刻地领悟到课文语言表现形式的奥妙。在结束某堂课或某个问题的探究之前,往往须对课堂或所探究的问题有个较明确的结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趁热打铁地讲,明确问题的结论,鼓舞学生的士气,满足那些做得较好的同学希望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的期待,或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这个任务就只能由教师来承担,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无法替代。教学过程中,还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大容易理解和消化的概念或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和生活情理,启智拨慧地给学生讲解。比如,教读古典诗词,经常会遇到“意象”一说。从概念到概念地讲,学生往往还是很困惑。这时,教师不妨讲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如满月象征团圆、梅花象征高洁孤傲,鸿雁象征情书等。这样讲生动有趣,对学生理解并消化一些概念肯定是很有益的。文章读毕,教师不妨作总结,以使问题的结论得到深化,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课堂教读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可见,教师的合理讲授绝非无视学生这个鲜活生命的存在,绝非漠视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探究的地位,更谈不上扼杀学生的自主人格和创造品质。不仅不会这样,反而可能会使课堂更本色、更生态、更人性、更高效。
  三、教学归本,必须传承并弘扬一些传统的教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是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领域内的一些传统教法一直遭到批判甚至抛弃,如字词积累、介绍写作背景、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中心等。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上,也的确罕见这些环节和教法了,尤其是一些示范课、竞赛课之类。
  先说字词教学。笔者一直认为,字词教学虽远不等于语文教学的全部,但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高中学段也不例外。但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上,生字生词往往只是在多媒体屏幕上亮亮相就万事大吉,结果仍是学生不断读错、写错。更可笑的是,学生常常连起码的字词掌握还没有过关,就开始进行对话交流、合作探究,发表独立见解了。说实话,这种严重忽视字词教学的做法,对学生秉实做人的品格的培养是十分有害的。
  再说背景教学。有些课文背景悠远,如鲁迅作品、“朦胧诗”、唐宋八大家诗文等,都必须进行背景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创作主张和创作意图等。否则,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感知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更不可能很好地感受和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等方面的良苦用心。这是教师应该合理讲授之处,前文已论及,此处不再赘述。
  至于概括段落大意、课文中心等,我们当然要反对和摒弃那种由老师规规矩矩地写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抄到笔记本上,最后考试还要死考的教法和做法。但这并不等于这个教学环节不需要了,更不等于学生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独立地归纳、概括和提炼段落大意、课文中心。现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多是吵吵嚷嚷、空洞浮泛的讨论、探究,而后在多媒体的屏幕上“闪放”一下相关结论。这既剥夺了学生亲自整理、提炼、加工语言的机会,也无益于学生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和提升。传统的环节和教法未必天生就害人,关键是看我们语文教师怎样去把握。为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决不能不加甄辨地对“传统”进行批判和摒弃。那些实在的、合理的和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环节和方法等都是前辈们教读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传承、弘扬和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使语文新课改能够务实推进和健康发展,就必须给语文教学一个合适的定位,就必须尊重并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合理的讲授,就必须传承并弘扬一些优秀的传统教法。这种返真归本,决不意味着语文新课改是在开历史倒车,非但如此,反而更有益于在扎实“教好语文”的前提下和过程中很好地实现新课改铸魂立人的人文教育理想。为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返真归本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地共铸一种守本务实的教学品格,以完成教文立人的伟大使命。
  [作者通联:顾勇,江苏泰州第二中学;董旭午,江苏泰州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