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7:58 影响了: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立足快乐教育和探究教育,彻底明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头等大事。作为教师,如何切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点是很关键的。因此,有效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迫在眉睫。笔者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领悟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点滴体会,愿与同行商榷。
  一、教师必须拥有超前的思维与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超前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放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最佳的创新过程。只有教师率先具有创新意识,学生才会逐步构成创新意识;只有教师首先开始创新,学生才会大胆创新。社会需要我们创新,国家更需要我们创新。只有创新的意识、观念在我们教师的思想中不断萌生,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才能大胆突破,全面改进。我们应有机地结合教科书内容,把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知识、新问题不折不扣地传授给学生,正确引领他们主动探究,全面创新。尤其是我们要站在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进而启发学生大胆思维,积极创新。
  二、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思维、想象、探究、创新的强大动力,兴趣也是创造的强大动力。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或制约孩子们探求真理的欲望。”事实上,一切创新、创造必须要有饱满的情趣、强大的兴趣来维持。为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热切的愿望与浓厚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热衷于探求未知与新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激励与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以知识作为凭借。在实际教学当中,当遇到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时,教师应在关键处设疑,激发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思维心理,使他们在认知矛盾中形成冲突的火花,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贵在触动他们的思维,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思维,有思维就会有新质疑,提出新问题。一旦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创新也就成功了。
  教师要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浩瀚的想象、坚强的毅力和独特的性格,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探究创新的活动中。好奇是孩子们固有的天性,好奇是一切思维的开端。只有好奇,他们才有创新的欲望,才有信心揭开新事物神秘的面纱,才有激情燃烧起思维的火花。所以,好奇是思维的强大动力,我们应该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和平等竞争的大平台。比如,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推理故事演说大赛、逻辑数学笑话晚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活动操作过程的艰难,感受到展示自我特长的喜悦,也感受到创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为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与创新的乐趣。
  教师要尽量把生活实际中完美的图形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于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驱使他们积极创新,维持他们长久的创新兴趣。鉴于学生非常喜欢听奇人轶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讲一些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诱导学生探究数学的信心,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情趣,培养创新精神,最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善用鼓励法进行教学,让所有的学生用脑思维,用手操作,用心记忆。尤其是要善待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启发他们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诱导他们提出问题,参与他们讨论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同时,教师务必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运用激情燃烧的深度语言鼓动学生敢于冲破界限,打破思维定势,勇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展开批判性的当堂质疑和现场问难,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教材内容质疑,敢于向教师讲解质疑,积极对新课题质疑,敢于一题多问,善于一题多解,发扬“打烂砂锅问到底”的挑战精神。只有勇于打破常规,发扬批判性的质疑,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塑造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
  在数学教学实施中,教师可有意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判断,加以解决,在讨论和辩论中各抒己见,各摆观点,诱导学生提出各自发现的更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他们的精深思维。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弘扬个性、发挥特性,让思维流畅、反应敏捷的学生表现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助推他们的创新思维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保证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师生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阵地,全面合作,积极参与,共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责编 张晶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