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_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_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发布时间:2019-04-01 04:31:24 影响了:

  怎样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怎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我利用公式:(a+b)2=a2+2ab+b2,进行了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教学设计介绍于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提出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能使学生自发地产生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时,为学生安排以下问题:
  问题1:(a+b)2与a2+b2相等吗?
  指导学生用具体数字代入进行试验。如(3+4)2=49而32+42=25,两者不相等(25≠49)。
  问题2:要使等式(a+b)2=a2+□+b2成立,方框内应加上一个什么样的代数式?从而激起学生们的思维的浪花。
  二、试验、猜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取特殊值进行试验,大胆猜想,找出规律。学生经过试验、探索,就可以得出猜想:方框内应填上2ab。
  经过学生自己发现的公式无论从思想感情上,还是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公式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更易让学生掌握。
  三、证明
  数学创造往往开始于发散思维,而继之是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有了猜想的结果,猜想结果的正确性的证明就变成了学生自发地需要了。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发明者的发现之道。
  证法1:引导学生从一般乘法法则出发证明,即(a+b)2=(a+b)(a+b)=a3+ab+b3+ba=a2+2ab+b2。
  证法2:由学生拿出硬纸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学生就会发现:(a+b)2=a2+2ab+b2。
  优美的图形,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给学生数学美的熏陶。
  四、推广
  数学概念的完整性与数学模型的普通型是数学探索的主要内容,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a+b+c)2=?使学生的思维跨人新的高度,经过学生探索、讨论,教师补充得到:
  证法1:(a+b+c)2=(a+b+c)(a+b+c)=……
  =a2+b2+c2+2ab+2ac+2bc
  证法2:(a+b+c)2=[(a+b)+c]2=(a+b)2+2(a+b)c+c2
  =a2+b2+c2+2ab+2ac+2bc
  证法3:拼图法。
  五、延伸
  临近下课,出一思考题,让学生们猜想(x1+x2+x3+……+xn)2=?(n是自然数)让学生思考而产生悬念,唤起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的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本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给出公式-证明公式-应用公式”的教学模式,而且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作者单位 河南省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学校初中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