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地理八上【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探究】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地理八上【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探究】

发布时间:2019-01-13 16:37:09 影响了: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应当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外活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有校内进行的课外活动,也有校外进行的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课外实践 课外活动
  任何一种教育都有一定的目标的,都是围绕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思维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而进行的。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各方面素质的人。高中地理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它反映了中学地理教育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体现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比如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师生教与学地位的转变等。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我认为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从实践中来,也必将到实践中去。要使学生经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得到终身的收益,必须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实践的知识才是终身难忘的。要体现出地理教育的实践性,必须重视地理课外活动这种教学方式。
  一、应非常重视地理课外活动这种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工作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的老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开展好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触和观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这是一种最直观的体验,同时还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加以具体的应用,还可以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能力以及实际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扩大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并且还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理解,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理解、检验,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力,研究能力等。有很多效果是课堂上口授笔述所无法达到的。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极强的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相比其他学科,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因此,地理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向实际,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在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离开了实践,也就谈不上实践能力。所以地理教学必须重视课外实践活动让它同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二、校内进行的课外活动
  1.地理墙报和手抄报
  墙报又叫黑板报,它是学习、宣传地理科学知识,进行地理时事报导的园地,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墙报形式要新颖活泼,文字要生动简洁,标题要醒目富有吸引力。为了编好地理墙报,应建立“地理墙报活动小组”,轮流,定期刊出。地理手抄报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整理,围绕一定的主题,以小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编辑、设计、制作过程中不仅能积累地理知识,而且能体验参与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在学生出地理墙报和手抄报时,由于缺少选择资料的能力和工作经验,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资料,指导编辑工作,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其他的动手能力,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投稿或提供资料。
  2.地理主题班会
  地理主题班会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活动形式。是一种文艺化的地理课外活动,如果地理主题班会重复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肯定是不欢迎的,要失败的。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以学生为主,但教师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加强指导。班会的形式可以有许多种,简单易行的有以下几种:灯谜、地名对话、地理拼图、击鼓传花等。主题班会可以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巩固、扩大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也可以和历史、语文等其他学科的老师联合举办主题班会。
  3.地理园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A.C.布敦建立地理园的经验传到了我国,但目前应用不多。实际上地理园是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很好的形式,地理园的建设为地理教学开辟了天然的大课堂,我们借助地理园的各种地形、地貌模型和各种实物,使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丰富的地理表象,通过仪器对天文和气象的亲身观测,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园的地点应选择在地势略高的空旷场地上,南北朝向。由三部分组成:地形地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天文部分的仪器,主要是用来观测北方星空的。把它们放在北边,观测时不致受其它设备的影响。主要仪器有日影杆、斜度测量器、赤道日晷、季节日晷、星晷。主要的活动有测定子午线、观察日出点和日没点在地平上的移动、太阳高度角、测定本地的地理纬度、观测星体的移动、测定本地地方时、阳光的季节变化等。气象部分的仪器,使用的机会较多。把它们放在中间,便于学生进行各种气象观测活动。主要仪器有百叶箱、温度表、湿度表、雨量器、蒸发器、风压器、风级牌、风向旗、日照仪、测云器等。主要活动有:观测大气的温度和湿度、观测降水量、观测蒸发量、观测风向和风力、风级、测定日照时间的长短、云量的观察等。地貌部分的设备,一般都不太高。把它们放在南边,对气象观测不会有妨碍。主要设备有:乡土地貌模型、断层和褶皱模型、三大类岩石标本、表示岩石风化过程的标本、冲积平原的剖面模型。通过对这些地形、地貌的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他们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和发展。
  利用好地理园进行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独立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当讲到地平面上八个方向,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比例尺等内容时在课堂讲解的效果都没有在地理园内观察、操作的效果好。
  三、乡土地理研究活动
  乡土地理是本市县、乡镇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包括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乡土地理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生活,可研究、探讨的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它对于地理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寓的。
  1.确定观察、调查的对象
  (1)自然地理方面
  包括地形特点、地形区的分布、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气候(当地的降水和气温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湖泊(名称、水量、流域面积、污染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污染及保护)、植被(类型、分布、利用现状、产生问题及保护)、土壤(类型、分布、剖面、利用现状、产生的问题及保护)以及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2)人文地理方面
  包括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的分布、影响因素、兴衰原因、改进措施、规划)、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类型、影响因素、农业现状、改进措施、规划)、市场的布局(影响因素、兴衰的原因、布局的调整)、特色产品(开发、形成、地位、影响)环境污染(类型、现状、对人类的影响和治理)民族族和人口分布、历史变迁,语言(主要方言、分布)、交通(现状、对当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改善措施)、聚落(聚落景观、类型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名(由来、历史变迁)以及民俗风情等。
  2.野外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要注意观察的内容要与课本衔接,要及时安排进行。比如,在讲完地形地貌内容后,可把学生带到学校所在城市附近的制高点上,观察城市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河流情况等。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多样的自然现象和有别于课堂的自由氛围,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思维潜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老师可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后把问题带回去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观察使学生找到了书本知识的原型,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地理就在我身边。比较适合此种实践活动是水文、地质、地貌、植被的观察,农作物生产、交通线、城市轮廓、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观察等。地理野外实地观察可以是总体的观察,也可以对某一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3.走访调查
  对于人文地理范畴的内容的实践活动,走访调查是比较好的形式,比如当地的各种资源情况,经济活动、人口情况、文化宗教等,这些是学生平常看不见的,只有通过走访调查才能掌握现实的第一手材料,并同课本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比如土地资源,经过调查学生就会深刻体会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土地,交通建设需要土地、城市建设需要土地等,另一方面土地的污染、土地生态的破坏、土地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这些通过学生亲自走访调查得到的数据和结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
  4.请当地的地理专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作报告
  学生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走访调查得到的结果可能范围是不够全面,也比较肤浅,因此请当地的地理专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作报告,有利于补充学生调查的不足和加深对调查结果的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后续研究和写好总结报告。地理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组织交流,使大家掌握的情况能够互相沟通交流。然后要求每人或每小组写出总结报告。也可以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写一篇有关的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小论文。
  总之,地理教学必须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特别是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有研究分析问题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慎予.地理教学的形式与效果[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1).
  [2]李德荣.有组织地开展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J].师范教育,1987,(10).
  [3]黄祥康.中学地理课特点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