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

发布时间:2019-01-14 05:11:56 影响了: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不良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对学生人格教育和培养,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们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人格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与学习。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人格发展 学校教育
  
  学生的人格发展问题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学生如果出现人格障碍,小而言之,对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不利;大而言之,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悲剧。
  对学生的教育,不外乎两个方面:做人和学习。而做人应该是第一位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以德为先,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如果没有其良好的品德,高智商和强健的体魄往往会成为犯罪的帮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高于一般的犯罪。例如,近几年来的以网络犯罪为代表的高智商犯罪案件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其犯罪人员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所以说,人格教育对学生来说其意义是何等的重要,我曾听到有几位老人在闲谈时,谈到教育子女时说:“我们对子女要求并不高,不求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只要不危害社会就行。”其实,这就是对人格重要性最简单、最朴实的看法。
  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先就是促进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重视对学生人格健康的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一项特殊而急迫的任务。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而国际间的竞争主要突出在国民素质的竞争,其本质上是要求学校的教育,培养现代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能力还具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即“授业的本质是通过其学历的形成过程去积极谋求人格的形成”。只有具有高素质的人格的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才会立于不败之地。2008年的“5•12”大地震震垮了房屋,震碎了人们的心灵,但在电视画面上有一显著的镜头,有一学校的校训:“人情、人性、人格、人才”始终屹立着。这充分地说明必须先塑造人格,在人格塑造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从当今社会发生的诸多学生问题中我发现,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有一定影响。当今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让子女吃好、穿好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王某上课经常迟到、不爱学习、说话也比较粗鲁,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有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他说:“学习有什么用呢?我的父母说,你们当老师的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块钱,他挖煤炭一个月的工资都有四五千!”我当时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有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父母的一句话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我想在这样的父母的教育下,其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啊!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的了惊人的成就,物质文明丰富了,但精神文明的建设却并不尽如人意。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丢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颓废思潮开始在家长、老师、学生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些学生接触新事物但并不知道如何去甄别,如在网上接触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一些低俗的东西,颓废的文化、**的网站迷住了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网络游戏让不谙世事的孩子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毕竟他们只是孩子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他们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看到这种现象,不禁感叹:校园多年的教育抵不上社会这个“大染缸”几天的“染色”。
  3.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能,轻人格的培养也是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统领着学校,升学率和高分数成了各学校的追求目标也成了考核老师的尺度。学校和老师追逐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德育及音体美等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课程却成了课程表上的装饰之物,大都被所谓的主课挤占殆尽。许多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法形成,在分数的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理疾病愈发严重,考试失利者为逃避现实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事件屡有发生。不良的教育方法成了学生人格健全的绊脚石。
  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诸多因素。而学生人格发展教育则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以做人的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不断调适,实现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即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培养他们步入社会以后终身接受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的教化,完善和发展个性的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1.学校人格教育贯穿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五育德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各科目的日常教育教学中,都应实时地将学生德育贯穿其中,通过日常教育教学,让学生耳闻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崇拜”。比如,历史教学中,我们会讲唐太宗李世民,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名垂千古无不与他严于律己,虚怀纳谏的人格魅力有关。
  2.学校人格教育联系社会生活,把学生培养教化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分子,不断促进他们的自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使他们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和技术环境,才能使创造性不断得到表现和发展,不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延续和发展社会生活积累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讲座或者学习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真实感受生活中“活”的英雄,从而对学生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3.学校要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教育。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传统文化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指导青少年科学认识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所产生的自身发展价值、利他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把教育、约束和必须的惩诫结合起来,推行修身准则的规范、校内外风纪表现的评价、纪律和道德惩诫等相统一的教育方式。
  4.学校要进行担当意识、责任感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目标定位和行为指向,可通过轮流做班干部等形式实现。
  5.学校要进行制度教育,学校风纪规范。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特点的行为规范的同时,还必须制定相应的风纪惩诫制度,把风纪规范、榜样引导、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惩诫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学生修身条例,从言行要求、学习常规、修身常规、安全守则等各个方面简洁明确地加以规范,强化社会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和自我意识化。
  重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青少年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我们教育学生,要求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教育的真谛,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一块奠基石。
  参考文献:
  [1]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习成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