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处理及防治办法 运动创伤
 

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处理及防治办法 运动创伤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5:38 影响了:

  摘要:在高校体育运动中损伤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增强体质。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的危害,了解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过程及预防措施,并能即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因此,了解和学习运动创伤处理方法对其发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处理 防治办法
  
  一、运动创伤急救能力的作用
  1.运动创伤急救能力的基本作用
  所谓运动创伤,在辞海的解释为: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身体各种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运动创伤的发生将影响运动者的健康和学习,轻者给机体带来伤害,重者会造成身体残疾以及心理障碍。运动创伤的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伤员的转移和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8分钟,严重的创伤伤员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可见运动创伤入院前的急救工作异常重要。
  2.运动创伤急救能力的心理作用
  当运动创伤发生时,特别是严重的急性损伤,受伤者完全处于惊恐当中,甚至绝望不知所措,如果没有人懂得运动创伤急救,对伤者进行救护,伤者可能经受不住压力和惊吓而昏厥或休克。掌握运动创伤急救能力的人,不管是伤者自己还是他人,对伤者来说急救者的到来是心理上的一种镇静,是一种希望和信心,为伤者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并及时的配合救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候这种心理上的信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动创伤急救能力对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体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体育老师和社会体育运动的指导员,是直接教育和指导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体育工作者。一方面,运动锻炼本身是以健康为第一位的,在运动过程中不管预防多好,运动创伤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运动创伤急救是保护人们健康运动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掌握对运动创伤者的当场救治及以后的进一步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运动的推广,体育专业学生是背负这一责任的主力军,没有掌握运动创伤急救能力就是一个不全面的指导员,所以掌握专业的运动创伤急救能力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是对体育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二、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状态不良,对运动创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创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创伤的认识不足有关。他们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如“运动创伤难免”、“运动创伤是一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预防运动创伤是医务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等。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好胜心强、好奇心大,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运动创伤的观念,往往心血来潮,忘乎所以,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创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不足
  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而部分学生缺乏做准备活动的概念,轻视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效用,认为随便活动一下就可以,不可能发生运动创伤,甚至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时间、消耗体力,往往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结果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以致发生运动创伤。据国内有关资料的调查统计,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创伤的首位原因。
  3.动作技术掌握不良
  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其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较差,学习动作时常常没有按照要领,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从而容易发生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例如,排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支撑腾越时,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动作不协调,速度太快,向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4.课前准备不充分,组织涣散,管理混乱
  部分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授课教材不熟悉,对所任班组学生身体素质和个别学生身体状况不了解,导致在对教材的搭配和教学安排上出现层次不清,对练习密度、运动负荷掌握不当,安排运动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学生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在课堂上,部分体育教师对课堂常规的要求不严,教学组织能力差,学生练习时,体育教师的保护办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例如:上课时,个别学生穿皮鞋、拖鞋以及佩戴(带)胸针、小刀之类的危险;课堂练习时,个别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相互打闹;“上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不遵守运动场地的分区使用,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帮助等。这些都可成为运动创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5.运动量
  安排运动量时,欠缺周全考虑,尤其是运动量过于集中使局部负担量过大,人体负担量(运动量)超越了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承受能力,这常是在运动训练,特别是专项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一般体育教学课中,一次教学课安排内容过多或内容安排不合理,同样也存有负荷量过重的问题。倘若一节教学课安排三四项内容,从表面看,内容丰富、多样化,但实际上往往会造成身体某部位负担过重造成损伤。例如,一节课安排原地推铅球和跳山羊练习,显然对肩关节的屈伸肌群负荷量过大,易造成肩关节损伤。
  6.运动纪律
  纪律的约束对于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倡在锻炼时,同学们要严格遵守纪律,同学间要相互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体育道德风尚,严禁锻炼和比赛中的野蛮粗鲁的动作与行为,反对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人为的伤害事故。
  7.自我保护意识
  许多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人,缺乏真正的运动卫生知识,自我表现欲强,而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造成诸多运动损伤的原因。如受伤后不及时医治,带伤坚持运动甚至比赛等;虽精神可嘉,但毕竟不符合运动卫生的要求。这一点,应引起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重视,平时应处理好运动卫生和意志品质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运动创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预防运动创伤的认识
  体育教学中发生的运动创伤,常常是在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点,把安全教育列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根据各项教材的技术特点及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明确的预防要求,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运动创伤的预防。
  2.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实践证明,许多运动创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做准备活动时,既要将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将各个小关节活动开,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气象条件和教学情况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肌肉僵硬时,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认为,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3.教师在讲解示范和指导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规范、正确
  特别是对练习中的保护和帮助方法及自我保护措施的讲解示范尤为重要。
  4.注意医务监督和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的安全卫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面部表情,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以防运动创伤的发生。
  5.加强保护帮助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多数学生表现欲较强,在复杂,强度较大,空间动作较多的运动项目上,他们往往不会等掌握了技术动作再进行练习,而是在对技术动作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盲目练习。
  6.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充分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对于那些不易掌握和容易发生错误动作或造成运动损伤的动作与环节,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新难动作应进行重点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对动作要领有正确的概念的前提下再进行练习。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合理的搭配,注意身体各部的负担,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运动负荷量应遵循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这一原则,这对保证体育教学中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建议
  无论哪一种运动创伤,都会给创伤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应针对大学生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高校开展“朝阳行动计划”,使大学生经常性、计划性、科学性地参加身体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根据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运用“三自主”教学模式,灵活选择时间、合理选择地点和运动项目,培养大学生专项运动水平,减少运动技术性伤害;在足球、篮球、田径运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一套或几套预防运动创伤的准备活动,减少因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创伤;普及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让大学生学会自我保健与自我按摩;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注意维修和更换不规范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避免体育运动创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运明,刘忆冰,杨明.中药熏腰法对腰部运动损伤运动员的养护疗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
  [2]甘晓伟.大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现状研究[J].成都体院学报,2001,(3).
  [3]董晓起.论篮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病因与预防[J].武汉体院学报,1999,(3).
  [4]郑李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J].湖南体育科技,2002,(4).
  [5]姜建华.不同蹬地动作下肢诸肌群拉伤力的比较[J].浙江体育科学,1999,(4).
  [6]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7]郑隆榆.运动损伤概述[M].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