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21 04:24:10 影响了:

  摘要:交互性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尊重师生交互主体,旨在解放师生,培养创造性,追求生命意义教学形态。本研究立足于大学交互性教学实践,以“问题――解决”为基本的技术路线,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大学交互性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构建交互性教学的理论,探讨大学交互性教学应用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交互性教学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针对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而提出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为突破口,以校园网和交互性网络课程为平台,以推进大学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全面更新为目的”的一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从2002开始,课题以项目主持人博士研究课题为依托,在进行教学方法理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实际,启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研究工程,设立由12个子项目组成的50多人直接参加的专项研究课题,提出了“开展新技术条件下理念更新、方法改进的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技术手段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的研究思路。历时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范围内开展的“交互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新世纪,在世界范围内,高等学校正承受着社会对大学培养人才标准和手段的批评压力。而目前大学教学依旧是由老师到学生、以接受为主、以知识传递为主的单向模式。这种模式反映的是僵化的、由上而下的师生关系、授受关系。当前,虽然大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一种潮流,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但计算机辅助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重形式活泼,轻实际应用;重人机对话,轻师生互动;重教师的“教”法,轻学生的“学”法;重课件的“外在美”,轻课件的“内在美”;重形象思维,轻抽象思维;重演示现象、传授知识,轻揭示过程、培养能力。这样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为高速的“机灌”,使计算机教学异化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只靠技术就能解决问题,不能指望现行教育技术方式的变革去达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结果。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对外引进,对内深化,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但许多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先进成果在大学却鲜有所闻,有人戏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学不如中学,中学不如小学”。大学教学急切呼唤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变革与指导。
  有专家称“目前还没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真正的合作学习环境”,许多教育者要么没有意识到,要么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主体和主客体间的交互对于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实际上,人机(Face to Machine)交互与人人(Face to Face)交互以及人机人(Face to Face through Media)交互对人的情感影响是极不相同的,这些不同是我们选择教学模式所凭借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在我们对传统大学教学变革中,教育信息技术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教学主体的观念和行动。如何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重建,厘清和建设一种多重交互、教学主体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交融的全新的大学教学框架体系,是当代大学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理论架构
  
  2002年11月,在山西农业大学进行了一项有关当前师生关系的抽样调查,对象包括6个院(部)的347名本科学生和60名教师。结果显示,55.1%的学生认为课堂缺乏互动、气氛枯燥乏味,31.4%的学生认为没感觉,仅有8.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是轻松愉快的。据统计,课堂上极少、没有主动回答或提出问题的学生分别达到81.2%、80.7%,只有18.8%、19.3%的学生在少数情况下会主动回答和提问。
  通过调查可以明确看出,当前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不多,课堂互动不强,气氛不太融洽,师生关系淡漠,交往双方的主动性都不强,师生之间很少共同参加活动。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中交互理念和精神的缺乏,使现代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表现为占有式教育和异化的师生关系。
  何谓“交互”?交互(interactive)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过程,也即人机对话。它是计算机具有的重要特性。在麦加利辞典(Macquairie Dictionary)中“交互”的一般定义是“相互作用(action on eachother)”。说明交互意味着某种共同的或者相互的行为。在这一行为中,人或者事物互相影响了对方。这样,“交互”被用于描述各种相互作用的事件。在教学中交互性应该是媒体支持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能力或特性。这种交互性教学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系统的人机交互,还包括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人际交往。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交互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不少学者在承认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交互性能、实时性能的同时,又强调相比之下,“课堂教学的实时性能和交互性能更强”。因此,交互性教学是师生通过一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采取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传递方式,从而形成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包括师生的传递,还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媒体,教师、学生与社会等的多向信息传递方式。因此,教学传播中,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可见,交互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体,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发生的教与学的交流、交往、沟通、联系、影响及相互作用的关系。交互性教学更强调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与媒体交互等形式,通过交流、对话、讨论等交互学习方法,使其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得到升华,从认同到协作产生共鸣,将过去、现在和未来集于一瞬,进而进发创新意识,使教学过程充盈着愉悦、创造,使师生双方从满足到升华逐步达到完善。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全面深入的运用,促进了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一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当代人与人的关系不仅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的互动不仅更为频繁,而且扩展出诸种新的特征。不论个体生活在何种时空条件下,他决非是孤立的、自我封闭的,而必定是与他人相互联系的,更为突出地表现为人和人是一种共生性的存在”。信息化社会形态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从教育发展的视野来看,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 造信息时代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使我国广大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生存环境,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实践探索
  
  1 创设交互性教学环境,构建交互性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2002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利用校园网络构建了交互性网络课程教学的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学校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运行“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专用网络化辅助教学系统教学的基础上,2005年,课题组受学校委托在引进中国教育科研网推广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交互性教学”改革实践,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搭建了新平台。同期,还引进了Teaching Cast Pro网络视频教学系统,建成了学校数字化教学素材库,包括种植、养殖等各专业领域的视频素材300余部。建立和完善了精品课程网站,包括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等。自2002年以来,先后投入25.6万元资助了140门课程研制和引进多媒体课件,目前已有120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认证,不断上网发布,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另外,还创设教师个人主页、校园BBS、教师留言簿等。
  
  2 加强交互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防止由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满屏灌”现象出现,在保留传统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教具等)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制定培训制度、采用参与式培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建立培训网站等方式,先后举办4期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教师351名。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及多媒体教学竞赛,在全校营造了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
  
  3 引入交互性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实践
  以交互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引领大学课堂教学,要求达成四项变革目标:即实现教学目标的位移,要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实现教学伦理的转型,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过程;实现教学秩序的重建,使教学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变,强调合理运用技术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传统单一的讲授为讨论、协作等学习,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此,2003年,课题组申报了校级“大学教学法研究”课题,下设12个子项目,50多位教师积极参加,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方法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在实践中大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渗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图解教学法、工具剖析法、反馈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等多种新教学方法。英语系的老师们通过运用交互性教学精减课时,将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改为英语自我局域网学习、英语阅读和英语听说三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局域网中的各种资料和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和听说相结合的启发式情景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对交互性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前期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2004年底至2005年,课题组受学校委托起草了《关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交互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个案,根据交互性教学的特点,引入ISO质量管理思想,建立了交互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于2005年9月份全面启动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交互性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校园网开展学生讨论、提交作业、辅导答疑、测试等,实现了师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师生与媒体交互,课内与课外交互,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120多门课程的教师参与了交互性教学改革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师生们的积极性。
  
  4 设计实施了“导学→自主学习←辅学”的交互性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包括三个互为作用的过程循环:一是教学模式运行策划,即制定教学模式运行的方案、配备资源和条件。二是教学模式实际运行。在山西农业大学2000、2001年的创新教育实验班及03级公共管理事业专业班,实施了“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三是建立教学模式运行的管理机制,保障教学模式有序运行和不断完善。其模型的操作方法是:
  “导学”: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采用恰当的媒体表达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内容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导学的实质意义是教师变“教”为“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表达的是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习者、把学习者进步的责任交给老师的现代教学观。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觉、主动进行的学习。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知识、能力、素质基础的自我认识、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进度、自主完成学习计划和任务、在自主性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和能力。自主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体现了使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教育价值。
  “辅学”: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辅助,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辅助内容的提供、教学管理的服务、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指导、学习者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框架的建立,为“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经过实践验证,大学交互性教学,不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而形成一种更加高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而且为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 杨裕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