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论城乡职高学生的异同及教育对策 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论城乡职高学生的异同及教育对策 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2:52 影响了:

  摘要:当前,中国职高学生的教育不论城乡教学对象的不同,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或在职业道德上有欠缺,或在职业技能上有欠缺。要解决这一问题,改进职业教育现状,就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效度,清楚地认识教育的主体对象的特点,改变以往那种不论教育对象的特点、设置统一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城乡;职高;人格训练;技能训练
  作者简介:李慧(1971-),女,江西省兴国县人,深圳电子技术学校讲师、文学硕士,从事语文数学、学生教育、外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7-0050-04
  
  当今,国家对职业教育空前重视。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同时,国务院已经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让职业教育者精神为之一振,但目前中国职业高中教育的落后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职高学生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要么没有真材实学,不适应企业要求,要么职业道德有欠缺,无法坚持工作。一方面是国家需要大量的职业技能人员,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学生无法顺利到企业就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效度,改进职业教育现状,就必须因材施教,清楚地认识教育的主体对象的特点,改变以往那种不论教育对象的特点、设置统一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找出城乡职高学生的异同点并因材施教,制定相应政策是教育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城乡职高学生的共同点
  
  身处中国的大环境,作为职高生,城乡学生都有着以下共同的特点:
  (一)从心理方面说,绝大部分职高学生都有自卑心理。无论城乡职高学生,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庭往往把读普高当作子女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职高被认为低人一等。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是被逼无奈才上职高,与普高学生相比,他们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从综合素质上说,职高学生整体素质不理想,表现为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弱。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学生基本上是上普高分数线不够的学生,表现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不强;表现在生活中,自制能力相对普高要弱,尤其是城市的职高生。
  (三)从家庭环境说,职高生普遍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城乡职高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因为工作问题,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指导。
  以深圳某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一个行政班为例,学生的家长90%都是商贩,而且经济条件两极分化。或者家中非常有钱或者家境贫困,这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管理小孩。
  农村孩子很多处于留守乡下的家庭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量转移,这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学生。他们或跟随单亲生活,或跟随祖辈生活,甚至寄养在亲戚邻里家里。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管教。
  要解决这些问题,改变大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从大环境来说,只有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舆论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改变职业教育招生低于普高生一等的现状,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了,学生才能彻底改变自卑心理,充分发挥所长,真正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职业生涯中。
  在这方面,德国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德国是欧盟的核心,也是欧洲经济的核心,它的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联邦政府只管职业教育,说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全社会均负有法律责职的教育。德国的社会职业没有明显的尊卑之分,凡是通过诚实劳动服务社会,谋求生活的人都是很可贵的。培养―名技术精湛的劳动者,与一个知识广博的大学生,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社会有一种普遍的观念:某种职业资格,不仅是生存最重要的基础,而且是个性发展、感受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在德国,职业教育同样是精英教育。正是这种观念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学校要对职高学生加强心理辅导,防治学生的心理障碍。因为成绩不如普高学生,职高学生普遍有自卑心理。学校可以增设心理学课程,举办各种心理学知识讲座,同时,开办心理诊所。注意个别学生辅导与共同的心理教育。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精英教育,以前学习不好,不是由于智力低人一等,而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同时不够勤奋、缺少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是可以通过培养改变的。
  另外,加强与家长沟通,针对性地与个别家长交流,开办一些家长的培训会,让家长改变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加强对孩子的关爱,也能使学生有所改变。
  以上是城乡职高学生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职高学生的不同点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城乡职高学生有很大的区别。
  (一)从技能水平说,城市职高学生身处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很多新鲜事物,也有很多诱惑。这些特点使城市职高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视野相对开阔。同时,由于城市企业较多,学校比农村学校更有条件实行校企合作。另外,城市里地方政府对职业学校的投入要比乡村的多很多,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学设施也先进。学生学习技能、动手的条件比农村好。
  而农村的学生因为生活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接触的新鲜事物不多,环境比较闭塞,观念相对保守。另外,农村企业较少,学校想实现校企合作条件有限。同时,地方政府由于资金缺乏,对职业学校的投入不够,因此师资力量比较单薄,教学设施也较落后。学生学习技能、动手的条件非常有限。
   (二)从职业道德来说,尽管城市职高学生家庭条件不―定优越,但因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又深受城市优越环境的影响,不能吃苦耐劳、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们共同的缺点。
  深圳―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培养了一批就业学生,这批学生在某企业面试时得到认可,学校在上午送了十个学生到该企业,但下午回来八个。学生自行回来的理由有几个:一、吃住条件不如家里;二、工作时间长;三、工资太低,要找高工资、轻松的工作。
  高不成,低不就,怕吃苦,贪图享受是很多城市职高生共同的特点。这一缺点使得他们即使就业后,也难于安心工作,无法实现职高生的价值。
  另外,城市职高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力差,自治能力差。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不少学生因为无法适应企业严格的制度,被企业辞退。有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企业要人时,凡属于本地生源就不招的现象。学生人格训练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这一方面,农村的职高学生要好很多,他们比较淳朴,能吃苦耐劳。同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西一所铁路学校的学生,上岗后尽管工资只有几百元,但学生很珍惜工作机会,实习时非常努力,得到单位的认可。同时,农村的孩子比较有自律意识,通常能适应企业的制度,顺利上岗。
  
  三、教育对策的不同
  
  学生特点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对策的不同。
  对城市职高学生,我认为,教育重点应放在人格训练上。
  美国教育家、理想主义者赫琴斯提出,教育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给心灵良好的习惯。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人格训练。他们认为,工作的可靠性、责任心、独立性、创新性是工作的必备素质,实践性的教学目标要结合人格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
  由于城市环境相对复杂,各种诱惑较多,尽管很多孩子家境不好,但由于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无法吃苦。事实上,特区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加上学校相对资金充足,校企联合条件较好,在学好一门技能上有优势。但由于特区条件优越,学生怕吃亏受累、自我约束能力差,在面对工作时,畏惧心理强。
  因此,只有对他们进行充分的人格训练,才能改变他们的缺点,适应社会需求。
  学校具体体现在管理模式上,可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通识课程的设置。
  首先说说半军事化管理体制。所谓半军事化管理,就是参照部分军队的管理理念、管理条例和管理模式,结合本学校全面建设的需要,结合本学校的客观条件,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管理。它的核心就是纪律、意志、品质,这与现代企业对普通员工的要求基本一致。半军事化,可理解为强力的规则的必须遵守,类似于军队的纪律,但是程度减弱,针对职高学生的散漫、无纪律很有其必要性。
  半军事化管理体制的优点有三:一培养学生吃亏耐劳的精神;二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三强化学生的全局意识。
  事实证明,经过半军事化管理的学生,有非常强的纪律观念,比较能吃苦耐劳,同时更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全局意识。而这些都是企业最需要的品质。在这方面,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深圳育新学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圳育新学校的学生是全市职高分数最低的,但学生入学后,该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在学生的人格训练上有很大优势。
  如果说半军事化管理是从管理上强制学生服从管理,那么通识教育则是让学生从心底提高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中,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都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专业课程主要针对职业岗位来传授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通识课程则着眼于学生全面文化素质的形成。而目前职业学校较为普遍的情况是,通识课程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角色。通识课程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培养健全的职业道德心理方面有欠缺,个人综合素质低下,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差。哈佛大学出版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一书中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而这四种能力不正是我们的职高学生所缺乏的吗?
  只有学好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学好了技能但屡屡被企业辞退的现象。
  以上是针对城市职高学生特点提出的教育对策。
  对农村职高学生的教育,重点则应该放在技能训练上。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和传统观念的指导,农村职高一直沿用普通小学的教学方法,实施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以能考出好成绩为最终目标,不注重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活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常而易见。同时,由于学校办学资金欠缺,农村经济不发达,学校和企业联系不密切、学生得不到一个职高学生需要的职业训练,参加工作时,只能从头学起,浪费了在校学习的三年宝贵时间。在技能训练上,农村学生是非常欠缺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首先要解决资金筹措问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解决办学中的难题是不够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多方面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校办企业和社会服务收入,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的捐资,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获得经费等。特别是企业与学校合作,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既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解决了教育的部分经费,又能保持与经济技术同步发展,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无论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办得较好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是解决资金欠缺和技能训练与社会脱节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农村职高要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湖南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该校地处山区,但常年与深圳富士康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体制,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具有一定技能的学生。
  首先,学校要发动一切可动用资源,外出寻找可以联合办学的企业,不能坐等政府解决。凤凰职业学校与富士康的联系,就是建立在校友的关系上。然后,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市场的需求,学校可与企业签定订单,学校要制订相应的学生培养计划。改变以往强调理论教学的方式。这个培养计划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在内,真正做到三个一致,即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一致、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一致。
  专业设置必须与市场要求一致。做到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主动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学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求得生存,争取发展。学校应在市场指导下,适时调整专业。在这方面,山西铁路工程学校、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专业设置很有特色。山西铁路工程学校设置的专业是以铁路需求为中心的。他们培养的火车司机、铁道施工与养护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而且该校有专门的专业指导部门,专门到市场调查市场需求,适时改变专业。而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培养的厨师也遍及浙江省的各大酒店。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能突出本土特色,突出学校所长。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统一。如果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结果会使学生与社会脱节。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改变课程,将有效解决学生这一问题。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与企业应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以及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变化的需要,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共同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选择课程内容,并共同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做出必要的规定。
  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一致。作为职高生,技能训练至关重要。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很多农村职高学校采取放羊式的方法。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学理论,第三年让学生自己到发达地区去打工,所学东西与学生找的工作毫无关系,一年打工结束后学生回校拿毕业证。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得到的只有一个徒有虚名的文凭。如果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可以第一年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两年到企业有针对性地学习技能,真正做到掌握一门技能,同时学有所用。
  在发达国家,学生在企业接受教育的时间至少有二分之―。而中国有些农村职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几乎等同于零。
  解决了技能训练的问题,学生上岗才不会出现理论多于实践,没有任何实际技能的现象。
  除了与企业合作,农村职高办学主题也可立足于三农,服务于三农,培养现代化农民也是很好的出路。如今,大部分职高学生毕业后都想离开农村,所谓“跳出龙门”,到城市生活工作。农村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如果学校能让职高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一门农业技能,毕业后回到农村创业,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学生上手快,另外有学校作为技术依托,他们能改变本乡本土经济落后状况,带领本地农民共同富裕。因此,一方面,学校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改变观念,让同学们立足本土,发展本地经济;另一方面,学校也同样要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上做相应安排。在这点上,江苏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走出了成功的一步。他们学校培养的脱贫致富技术人员,遍及当地农业管理体制的各部门。毕业生的良好表现使他们学校的涉农专业的学生招生人数大幅提高,真正做到了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人员。
  总之,针对城乡职高学生的不同,制订相应教育对策,将有效地改变目前职高学生教育的欠缺,使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实践,成为真正具有职业能力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炳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14:3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