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浅谈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浅谈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7:28 影响了: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任何一种感情都具有信号和调节功能,即传导意图信息和引导行为方向的功能。每个人对一定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情感,而有情才有感。
  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时,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追求。如果把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融于有情有趣的案例、事件或故事中,就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怎样培养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情感呢?实践证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语言感染。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和载体,作为表达思想、传授知识的工具,具有影响感染他人的功能和属性。热情奔放的语言,使人心旷神怡;低沉凝重的语言,使人悲哀痛楚;干瘪平庸的语言,使人顿生厌恶之感。教师的语言是关系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育意图的一门艺术。教师如能用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必将激起学生对祖国一草一木的热爱,其效果远比干巴巴大讲爱国主义大道理要好得多。
  第二,情境感受。人的情感这种主观心理反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定客观情境刺激人的大脑,使人产生一定的感受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因此,客观情境就是情感的依据和基础。例如,壮烈的情境,使人感受到伟大,引起崇高的情感;肃穆的情境,使人感受到庄严,引起崇敬的情感;悲惨的情境,使人感受到凄楚,引起悲哀的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情境,给学生以特定的感受,就能使学生产生符合教育意图的思想情感。
  第三,情理结合。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教师在教学中对基本理论有真情实感的讲授和启发,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带着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去学习,就能实现情与理的结合和懂、信、用的统一。
  第四,亲师效应。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培养学生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渴望学习。这便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这一点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更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而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在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而且是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知识的交流在情感的交流中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冲“浪”激情。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初中生更不例外。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不仅产生愉悦的情感,而且产生更加强烈的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所以教师要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及时、适度给予肯定和赞扬,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六,情趣交融。教学中的“情”与“趣”是产生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原因,也是衡量气氛是否活跃的标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真正体验到求知需要满足的愉悦,感受到师生间知识与情感交流的融洽与乐趣,产生对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渴望和欢快感,那无疑是一种最美的精神享受。教师可调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用歌唱、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漫画欣赏等,使死知识变活,创设情趣交融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七,榜样激励。情感培养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树立榜样是完成这一环节的重要途径。选择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先进人物、英雄模范对学生进行教育,最能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兴趣,教育作用更明显。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同时又能使他们的感性认识理性化,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