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型创新_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游戏课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型创新_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游戏课教学效果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8:59 影响了:

   一、什么是体育游戏教学新模式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与之发展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已经限定游戏本身的潜力,不能很好地协调身体与心理,练习与思考等关系。新的模式应侧重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修养、各种能力等诸方面的共同培养,达到“丰收”而不仅仅是“收获”的目标,师生间的主客关系应更加明显,学生可在游戏中充分表现与发挥,有利于个性培养,更加贴近素质教育。
  ⒈教师应由组织者向参与者过渡,力争师生同练。传统的游戏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组织者和裁判员角色。虽然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但很难进入一种佳境,为此要更新观念,把自身融入到学生中去,从而达到三方面的转化。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会很高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练习激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作为一个小组的成员,为本组学生加油助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瞬间就会得以升华,缩短师生间距离,从而由师生关系向朋友关系的转化。在整个游戏中,教师要带头遵守规则,该钻的钻,该爬的爬,言传身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从以前的被动遵守规则转化为自觉遵守规则,最终达到自律目的。给学生创造组织管理的机会。教师可选择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本次课的裁判员,给学生创设一种争作裁判员的竞争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有很大改观,积极性高涨,从而达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⒉为学生创造思考讨论的空间。创新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结果,而形成的过程却少不了思考与实践。那么针对游戏而言,教师要把一定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开展小组讨论,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分析前一阶段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出很多好办法,如怎样才能快速躲闪、什么时机跃过障碍物更容易、如何绕过标志物节省时间,把这些好点子用于游戏中,会大大提高游戏质量,达到创造性完成游戏的目的。
  ⒊对于细节问题低调处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游戏开始时教师除交代游戏规则与方法,还要讲很多要求,游戏虽然完成了,身体也得到了锻炼,但却忽视了心理发展。学生做游戏时怕犯规,怕达不到要求。心理的节拍跟不上游戏本身那种欢快的节奏。所以在游戏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发挥、探索学习,尽情享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通过“四化”提高游戏质量
  
  1.游戏导言层次化。教师导言是一个完整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游戏所要实现的目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游戏创编的角度来看,很少能体现教师的导言所要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游戏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而后得出比较有层次化的游戏导言。所谓层次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导言具有清晰的脉络,即游戏的背景、游戏的简介、情景设定、德育渗透几个方面,一次游戏的成功与否不仅是看游戏完成的情况,还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游戏,投入了游戏。新课程着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那么学生在没有很好理解游戏就把游戏完成了,表面上身体得到了锻炼,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参与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游戏前一定要帮助学生们逐步进入游戏,引导他们去思考游戏;二是指教师的语言组织上要有“档次”。在平时的教研和听课过程中有些教师的导言还是老一套,缺乏新意。因此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创意方面应多加考虑,让学生听后有种身临其境,跃跃欲试的感觉,进而体现出导言的魅力,营造出游戏还没有开始,学生从内心就想参与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游戏的质量很容易得到保证。
  2.游戏规则软性化。硬与软是相对立的,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尤其是在“严格遵守”、“必须按照”等词汇的约束下,已经大大抹杀了学生的一些积极的想法和创新精神,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硬的状态应该逐渐进行软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游戏的规则中要求学生跑到跨栏架下,必须采用匍匐的方式过去。这里的匍匐就是一个硬规定,学生必须做否则就要扣分或取消成绩。下面我们把它的硬度软下来,即学生跑到跨栏架并从下面过去,这时学生的思考空间明显增大,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匍匐、爬、钻、滚等方式,甚至有些学生尝试倒着过去。当然软与硬是具有相对性的,就看怎样具体的认识和操作。一是减少不必要的定语,同样是跳五次绳转身跑回,就不要在跳绳的前面有如何跳的规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自由选择;二是规则的制定要力求简练,体育游戏的规则不要受运动竞赛规则的影响,过于繁琐的规则不仅不会使游戏很严谨,反而会束缚抑制学生,游戏的连续性也会遭到破坏,给裁判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三是关于安全方面的硬性规则不能软化,安全第一的教育要 落到实处。
  3.师生互动一体化。师生互动一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能够完善地实现却是很难,可以说互动是一个境界,可以把教师和学生凝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拳头”产品,更加需要教师的参与与“呵护”,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通过语言,在游戏开始后,教师可采用语言与比赛的学生互动,用语言去指导,用语言去鼓励,用语言去帮助学生排除紧张的心理,用语言去赞美,此时的学生大多不会利用语言去回应教师,而是把教师的用意汇聚到头脑中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去完成游戏内容,通过行动来与教师的语言形成一体;二是通过情感流露来与学生互动,在游戏进行的同时往往会有激烈的竞技场面,教师要暂时抛弃身份的限制(最关键),跟学生一起为比赛的同学加油助威;三是共同练习,这是最直接的办法,通过师生同练,学生的第一感觉是“平等”,而平等恰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的个体得到很好地张扬,课堂就此没有了等级,没有了特权,真正实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而推动良好师生关系的延伸。
  4.游戏管理科学化。游戏管理贯穿整个游戏的始终,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之所以提出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形成宽松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地位不十分明确,教师在管理时考虑的范畴也比较狭小、片面,只看中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孰不知,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学生的各种素质都会越来越偏离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目标,所以教师在游戏的管理问题上,应根据游戏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对其量体裁衣,建立合理科学的、健康人文的管理模式。
  
  三、游戏创编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具有实效性。从游戏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教者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多方面考虑,注重游戏的实效性,哪怕是一个2分钟的小游戏,一旦背离目标也会起到负面作用。游戏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的一个手段,它还具有弥补主教材的枯燥无味、增加课的练习密度、复习和为下一次课做铺垫等作用,一旦目标确定后,就可以把游戏自如运用。例如,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进行一个球类游戏,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下一次课的球类学习却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了前期准备,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次游戏,简单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备课和组织教学。
  2.游戏安排要与整堂课相协调。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教者要控制好节奏。游戏所需器材尽量与教材相一致。如,上完跳箱课就可以把跳箱看作障碍物进行游戏,增大器材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搬运损耗;游戏场地与教材学习场地要一致,减少由于来回穿越场地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游戏时间与主教材时间应合理分配,主次分明,不因游戏而影响主教材学习。游戏安排要讲求其科学性,做到宁缺毋滥,真正达到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的。
  3.加强游戏的趣味性。游戏之所以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这一点也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者总是希望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学生却希望通过游戏来表现自己,好好玩一场,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如何看待这一矛盾,笔者认为还是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游戏中加大趣味的投入,不要把游戏限定在一个狭义的空间,要让学生尽情体验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4.游戏准备要充分。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性质以及参加的人数和水平等情况,在课前充分地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体育游戏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
  5.继承与发展双管齐下。在继承中创新,在变化中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我国有许多传统游戏,像“老鹰捉小鸡”“钓鱼”“丢手绢”等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今天我们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编、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参与,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6.注意安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动作幅度较大的地方,应考虑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的具体对策。二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科学,特别是在使用某些投掷器材的时候。三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重拍游戏者,跑动的路线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四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如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责任编辑:黄超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