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生活有品味的句子 [打造有物理文化品位的课堂]
 

生活有品味的句子 [打造有物理文化品位的课堂]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3:26 影响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不考不讲,少考少讲,平时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所以有人戏称,上物理课,无非是木块滑来滑去,小车碰来碰去,这样的课堂,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让学生增长才干,更不能使学生体验物理文化的博大精深,说得直截了当一点就是,这样的课堂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化品位。
  实际上,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作出的规律性总结,它的发展过程,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比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和经典光学的发展,相对论的建立和发展,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等,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里面包含着无数科学家的辛酸与泪水,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不但可以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律的本质理解,而且可以破除对科学创造的偶然性和神秘感的认识,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笔者的观念里,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是体现物理课堂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径。
  怎样落实物理学史教育呢?一线老师们所熟悉的是将物理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物理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实验研究方法,还有一种做法老师们可能见得少了,却是笔者比较推崇的,就是通过教学法的加工,将物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完整地重现于课堂,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场景,体验科学家当年的成功与失败,这种做法,无疑是让人惊喜与振奋的,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经典的案例。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教师扮演法拉第,边讲述边演示):
  1,法拉第的失败实验(每个实验由学生先假设结论,再由教师验证)。
  (1)1824年12月,他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结果发现指针不偏转,不能产生电流,换用强的磁铁或换用更灵敏的电流表,也没有电流。
  (2)1825年11月,他将导线回路放在另一通电回路附近,期望会改变导线中的电流,结果没有产生任何效应。
  (3)1828年4月,他把磁铁穿入一个悬挂起来的铜线环内,期望环内产生感应电流,但把磁铁靠近导线时,却没有任何效应产生。
  实验没有得到法拉第预想的结果,虽然经受了这一系列的失败,但他对自然力的统一性仍怀有坚定的信念,他坚信电与磁能相互转化,磁一定可以转化为电,正在此时,英国物理学家斯特金发明了电磁铁,他在一块原来没有磁性的软铁上绕以导线,通电以后,软铁就变成了具有强磁性的磁铁,这一发明对法拉第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2,法拉第的成功实验。
  (1)1831年8月,法拉第在日记中记述了他第一次成功的实验,他在软铁环的A边绕了三个线圈,可以串联起来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在B边以同样的方向绕了两个线圈,他把B边的线圈接到检流计上,把A边的线圈接到电池组上,当电路接通时,检流计的指针立即发生明显的偏转、振荡,然后停止在原来的位置上,这表明B边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当电路A断开时,指针向反方向偏转,把A边的三个线圈串联成一个线圈重做以上实验,对指针产生的效应比以前更加强烈,(2)9月,法拉第在两条磁棒的N、s极之间放上一条带有线圈的圆铁棒,线圈与一检流计连接,他发现当圆铁棒接触或脱离N、s极时,检流计的指针就会偏转,(3)10月,法拉第在纸做的空心圆筒上绕制了一个大线圈,线圈两端与检流计连接,然后用一根长永久磁铁棒迅速插入或拔出此线圈,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
  11月,法拉第总结了一系列有关的实验,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在文章中,他概括出了五类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并正确地指出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变化有关,而与原电流本身无关,至此,法拉第完成了他划时代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实验(改进装置的法拉第的三个成功实验,做完后总结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A螺线管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B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B中就有电流产生。
  2,铁棒的磁场发生变化时,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
  3,磁铁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
  分析:三个实验有个共同特点: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均发生变化,这样产生了电流。
  总结: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
  电磁感应现象:由于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师:请同学们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知道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之后,让我们回到170年以前,对法拉第的三次失败的实验进行分析,看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在这三个实验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师:回顾以法拉第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长达十年,主要是因为他们无形中都受到了一种错误的类比方法的影响,他们从奥斯特实验知道稳定的电流可产生磁场,就认为稳定的磁场也应该可以产生电流,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的指引下,他们做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实验,这些实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希望在稳定磁体周围的静止导线中找到感应电流,其中瑞士科学家科拉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用线圈与检流计连成一个回路,为了使磁铁不要影响检流计中的小磁针,他特意将检流计放在隔壁的房间里,科拉顿用磁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迅速地跑到隔壁房间中观察检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当然,他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上述片段再现了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将面向结论的“教”转化为面向过程的“教”,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物理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体会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最后教师还提到了其他科学家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在内的许多科学结论的提出,是科学家们经过精心观察、实验,经过复杂、艰巨的创造性劳动,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取得的,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和大胆质疑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才叫有品位的课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