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释《游褒禅山记》中的庐冢_庐冢的意思
 

释《游褒禅山记》中的庐冢_庐冢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5:30 影响了: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散文名篇,以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备受后世推崇,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保留篇目,但是现行的人教普通版教材的注解却引来了人们的诸多质疑,其中尤以对“庐冢”的质疑最为强烈。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教材注为:“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冢,坟墓。”
  这样的注解确实令人费解。
  教材注解首先把“庐冢”看作一个词,解释为“庐墓”;然后又把“庐”与“冢”拆开,分注为“庐”,屋舍。“冢”,坟墓。那么,“庐冢”到底理解为一个词呢,还是两个词呢?教材的注解的确有些前后矛盾。
  何谓“庐墓”,正如教材注解的,它是我国早在周代就有的一种风俗,指父母或老师死后,其子或学生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叫做庐墓。守墓一般为三年。孔子死后,群弟子守墓三年而相继离去,唯子贡哀思未尽,唯独子贡又守了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现在我们仍能在曲阜孔林里看到孔子墓旁边的“子贡庐墓处”。后来守墓之风日渐盛行。守墓之风俗源于儒家的“孝道”,它与源于印度后传入我国的佛教,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打开工具书,翻看有关“庐墓”的词条,没有一处释义、举例与佛教有关,可见,教材注解混淆了儒教和佛教,或者说,混淆了俗界和禅界。
  要弄清“庐冢”的含义,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它究竟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也就是说,它是指一种事物,还是指两种事物。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是这样注释的:“庐,庐舍,指墓旁的房舍。冢,坟墓。”在这里,王力先生没有简单的把“庐冢”解释为“庐墓”,并且把“庐冢”解释为两种事物。我认为王力先生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是较为接近客观事实的。只不过王力先生的解释过于简单,在这里,我们不妨来一番深入探究。
  有人认为“庐冢”是指高僧慧褒生前居住的房屋和死后葬身的墓地,也有人认为是指慧褒生前的庐舍(禅房)和死后的坟墓。这两种观点大同小异,较教材注解更为合理。但我认为仍有不妥。
  首先我们探究一下“庐”的含义。据《含山县志》记载,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24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二十余年。圆寂后火化得五色舍利子若干,遂声名遐迩。为彰显慧褒禅师的无量功德,人们改原山名“华山”为“褒禅山”,在慧褒禅师结庐处兴建寺宇,谓之“慧空禅院”。后经宋高僧中会禅师、元裕禅师等相继修建,寺宇规模逐渐扩大,香火鼎盛。由此可知,“慧空禅院”既不是慧褒弟子为慧褒守墓的小屋,也不是慧褒生前居住的房屋,而是慧褒弟子及众信徒在慧褒结庐处修建的寺宇。
  其次,我们探究一下“冢”的含义。在唐朝,僧尼死后一般有土葬、火葬、林葬、水葬四种葬埋方式。按照唐代僧尼的葬埋制度,得道高僧火葬后一般构筑地宫,用来安置骨灰,其上起塔。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僧人们把佛或高僧的“舍利子”放在塔中供养起来,这类塔一般称为“灵塔”或“舍利塔”。塔这种建筑形式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是从古代的印度传入的,塔就是“坟冢”的意思。慧褒圆寂后采用的是火葬的方式,火葬后得舍利子若干,其弟子将其骨灰安葬后,又造七层石塔供奉其舍利子,名为“慧褒舍利塔”,吸引了众多香客、游人前来顶礼膜拜。此塔一直保存到“**”前,“**”期间,褒禅寺被毁,此塔也被炸坍塌。因此,所谓慧褒坟冢应该是指“慧褒舍利塔”。
  综上所述,“庐冢”准确的含义应该是“慧褒圆寂后其弟子及众信徒在慧褒结庐处修建的寺宇殿堂及慧褒舍利塔”。
  
  冯仲英,语文教师,现居河北河间。本文编校:老 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