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数字校园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数字校园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9:56 影响了:

  2011年6月29日,本届高峰论坛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的典型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此番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参会代表对信息化管理、数字校园的切身体验。显然,数字化、信息化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适宜性。教育对象是人,教育信息化的对象也是人,如何把握人的不同、学校的差异,创设属于本校应用特色的经典,相信是每一位校长应该深思的问题。
  
   典型校经验
  阮国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罗明勇(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信息主管):
  一要合理分析校内外环境,挖掘数字校园概念内涵,形成共同建设数字校园的美好愿景。首先,需要认真分析学校信息化业务运作情况及师生信息素养,分析信息技术支持下可优化的学校业务,探寻有利于建设数字校园的内部动机;其次,要恰当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如各级教育政策、区域学校信息化建设动态等,强化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动机的形成;再次,要认真挖掘支持教与学的数字校园概念内涵,为构建有内涵、有深度的数字校园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二要结合学校特色与发展,构建内涵丰富的数字校园方案。服务人的发展,始终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课程是学校培养人的基本载体。数字校园方案的构建,就是要立足人的发展,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服务学校特色,彰显学校理念。我们所建设的“五个中心”数字校园方案,就是基于学校“6+1+1”课程体系提出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学校师生的发展。
  三要关注技术应用中人的体验,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校园技术框架。以人为中心,实现按岗定制的功能集成,可消除各应用系统的边界,使用户真正感受到数字校园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系统平台,从而给用户带来愉悦的技术体验。我们在设计数字校园技术方案时,借鉴云概念,提出了五层技术设计模式,即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业务层、表示层,为数字校园灵活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
  四要发挥自主优势,构建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与实施策略。数字校园的实施涉及学校全局工作,以信息网络中心为实施主体的项目运作模式,在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中推行,将遇到诸多难题。我们特别成立了数字校园开发、建设项目组,设立项目主管与执行主管,项目主管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实现项目扁平化管理,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我们以自主研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数字校园项目建设初期投资、应用的风险,同时锻炼了队伍,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师生的现实应用需求。
  在实施数字校园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1)建设视野要开阔,强调全局意识,不要形成各种孤岛,如观念孤岛、投资孤岛、资源孤岛、技术孤岛、应用孤岛。强调系统意识,并非仅仅强调实现技术的系统性,更要强调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应用的系统性,促进数字校园深层应用。强调创新意识,技术融入传统业务,必然会引起传统业务的变革,要围绕着核心业务,开展基于应用的创新研发,提升业务效率。(2)项目建设导向要明确。项目建设要体现人文、服务、互动与规范等特性;要凸显服务、特色与发展理念;要围绕应用展开建设,强调减负增效。(3)项目建设目标要清晰。要围绕着支持教与学的核心业务应用展开研发,要重点关注建设的生态性,注重应用的自我繁殖与自我深入;要瞄准学校发展特色及办学目标的业务展开研发;要注重系统建设的标准化与先进性,强调系统松散耦合,实现按岗按需个性化定制;推进要有策略。
  实践中,我们提出了项目演进的三大策略:一是“体验、服务、支持与共享”的建设策略,二是开发典型应用,实现“骨干人员的参与带动全体师生应用”的项目建设策略,三是以数字校园应用整合与校园文化融合为导向,提供个性服务的项目建设策略。
  
   参会代表感言
  
  数字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终点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为目标,以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首先,数字校园建设需要有软、硬件资源的共同支撑。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其次,数字校园建设要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的转换也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新的、丰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倪震祥主任提到的“自主发展模式”、“学校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精英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范例。我认为,“自主发展模式”,即“区域推进模式”是未来数字校园发展的趋势,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并推动学校的教学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湖北黄石市第二中学李 志)
  
  论坛代表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成文
   考察手记:数字校园应用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邓正益(重庆市江津区三口初级中学):根据会务安排,我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观学习。我们的到来得到了学校的热情接待。走进校门,首先领略到的是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建筑设计独具匠心,文化表达新颖别致。教学楼不同楼层走廊文化的设计,内涵丰富,精彩纷呈。尤其是图书阅览室的设计,古老金石文字、传统印章、青花陶瓷文饰等无一不体现了校领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发放到我们手中的《三色草》、《教研简报》、《校园十景》、《数字校园建设文件汇编》等资料,更是翔实地介绍了学校在科技活动、教育科研、文化生活、数字校园建设等各方面的丰硕成果。
  当然收获最大的还是该校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第一,注重理念引领和整体思考。校领导对数字校园的概念有一番清晰的认识,即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现代教学与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生态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育人活动空间,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第二,注重目标引领和具体规划。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做出了“五年规划,分三阶段实施”的具体目标,这是有序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保障。提出的“以网络硬件与应用支撑系统为基础、运行服务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为保障,数据资源中心为核心、服务中心为支撑、课程中心与指导中心为主轴、发展中心为目标”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即“五大功能中心”建设,这是对数字校园建设的准确定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该校数字校园建设有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首先是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数字化骨干队伍成长的保障,其次是技术层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推进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再次是全员教师的参与是实现数字校园有效应用的根本,加之数字化资源开发层的骨干成员敬业奉献精神和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开展工作,是学校数字化成绩卓著、富有特色的重要原因。
  
   典型校经验
  李 颖(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如果说朝阳区实验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有什么特色的话,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无痕的使用”。学校没有专职的网络管理员、没有专门的电教教师,兼职的电教教师也只负责市、区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但近几年学校却积累了教育素材资源200多个G。其中音乐组将小学1~12册全部音频内容数字化,美术组积累图片素材30多个G,各年级组教师制作的学生活动视频100多个G。经学校教研部门统计,仅教师自己录制、整理的课堂教学片段达200余节。这些得益于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得益于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司其职,与自身业务融合,每个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也是系统数据的提供者。
  学校致力于信息化提升办学品质的研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有实效的、能够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整合应用系统。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程序,给孩子们做电子评价,孩子表现好就给一颗小星星,如果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给一个小提示。那么这些数据经过系统加工后有什么作用呢?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自己的在校表现,也会积极地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树立好的做法。对于家长,随时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以后再和班主任交流的时候,针对性就更强了。对于教师来讲,则真正落实了“关注全体学生”,教师们可以查看一段时间以来对哪些孩子“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提示”,这样就可以认为“他被忽略了”。系统还提供了为学生记录成长足迹的功能,让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宝贵的童年回忆。
  又如,我们开发了作业诊断系统和考试分析系统。作业诊断系统内存储了许多作业的电子版,教师在孩子们做完作业后,将结果录入系统。系统就会自动产生一系列的分析和判断数据。基础数据录入到电脑后,孩子们还可以得到一份个性化的错题本,系统可以根据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自动生成个性化作业,这份作业是学生自己或家长都可以通过系统获得的。考试分析系统则可以帮助教师分析考试数据,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线查看历次考试情况。为了保护孩子更好地成长,系统隐藏了孩子的具体分数,只出示大致的成绩曲线。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每次考试各班级成绩情况,及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
  
  考察手记:有感于“信息化的无痕使用”
  
  崔东立(北京东城区回民小学):朝阳实验小学就在我家门口,几乎天天经过。24年前,我还只是这里的一名普通学生,如今却是以一个教育同行的身份回到了这里。
  跟着参观的队伍,我深切感受到学校办学中各种务实的考虑。比如教室和网络机房的鲜明对比。每一间教室里面都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触摸液晶屏、特色学生电脑桌一应俱全。再看看门口的门禁系统,我的头脑中瞬时迸出了这样一句话:“哇!这里信息化武装到了门口。”但是,走进有着校园网络中枢之称的网络机房,外观看起来却很是一般,看不出一点点气派。细想,这恰恰反映了学校的一种信息化应用观。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在课堂。正如余胜泉教授在论坛现场所言:教育信息化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务实工程。走出教学楼,一排排学生在操场上你一言我一语地为参观者介绍自己学校。依我理解,这应该是校方把参观活动“无痕地”转变为锻炼学生能力、进行热爱学校教育的一次机会吧。
  当我听到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自己完成各种信息化应用,从学校网站信息的发布,到自己录课、编辑……这些普通学校还需要专门教师来完成的事情,实验小学已经由一般教师自己完成了,我真的由衷佩服。实验小学提出的“信息化的无痕使用”是一种方向,是一种境界,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参观朝阳实验小学后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不仅因为我曾经在这一校园里学习、生活过,更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具体的应用,比如学生成长的记录、上下学的刷卡、电脑实验班等。有些我也曾经设想过,有些我也进行过尝试,但并没有坚持下来。其实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坚持下来,最终必有收获。坚持,也许就是这所学校的过人之处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