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29 03:46:35 影响了: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吃透教材,把握情感;借助朗读,培养情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师生和谐,激励情感;因势利导,发挥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以情施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着不可能低估的作用。
  一、教师倾情投入,感染学生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当然,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一个富有深情的导语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方有可能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二是语文课堂上,要注意通过教师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当然,无论是导语设计还是语言艺术,教师的倾情投入即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感受。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情不动则辞难发。纵然言于声也非出于心,不是伪饰,就是矫情。
  二、情感教学,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主要应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掌握。
  (一)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风格和文体特点来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里洋溢的“情”与课文的情感韵味相统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手段;无论是朗读,还是分析都应该一切以文本为中心。
  从文章风格而言:同样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与《荷塘月色》在情感上所表达的基调有区别,一个是对梅雨潭绿忘情的眷恋,一个是在月夜里那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教师朗诵时就不能基于一样的感情基调。前者需要轻快而深情的朗读,后者只能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朗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只能是单个的朗读,而决不能像朗读《风景谈》或《土地》那样一个组或是整个班的齐声朗读。
  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因而教学中教师在紧紧抓住都是语言艺术这个共性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其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它们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不能采用一个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原因是它们的风格与文体特征不一。
  (二)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而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知识信息的传递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在应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因势利导,发挥情感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因势利导,出情入理,发挥情感。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进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