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4:14 影响了: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情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本文回顾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与分类,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母语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获得使用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而当今世界中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这种形势下要求我们的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跨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求学习者在自然语境中能运用第二语言正确表达思想,与英语母语者沟通有无,同时还要求学习者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运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语言、文化与交际都有不同的定义。语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化则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文化本身就包括文字和语言等要素。而交际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指多人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的情感、信息的沟通过程。
  从这些定义可知,语言、文化与交际三者实际上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份,是语言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则制约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语言的功能就是为了进行交际,而交际的内容又与文化息息相关。
  一般意义上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与它的不同在于交际的对象属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例如中国的学习者与外籍教师,外资公司上班的中国与外籍员工之间的交际,都属于跨文化交流的范畴。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类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Martin与Nakayama提出了一种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心智活动特征和情境特征四个要素。
  知识因素是指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所在文化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越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越强。对于英语而言,知识因素主要指主流的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词汇等信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例如从价值观上来看,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中庸之道,讲究伦理道德,重视家庭关系;而主流英语国家正好相反,他们更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提倡自由和个性,做事往往注重实效。意识到这一点,学习者会更容易地理解为什么欧美的年轻人更加独立,上大学时通常自己打工赚钱,大学以后四处游走,不再和父母一同居住的原因。
  情感因素指交际者对待来自不同文化的交际对象和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态度:接近或疏远。其表现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焦虑。对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高的人倾向于避免与来自于外来文化的人交际,而焦虑程度低的更容易接受目的与语言文化。
  心智活动因素是知识和情感因素的体现。在言语表达时,学习者不仅需要能产出流利的言语,同时这些言语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用功能。一个不了解英语的人不会知道英语中基本的交际方式:问候、邀请、日常用语等。最简单的例子是中国人打招呼的“你吃饭了吗?”换成英文后外国人会误会你要请他吃饭。非言语表达也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之一,学习者因此要留意英语文化中肢体、时间、颜色等辅助性语言。
  情境特征是指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环境对交际的影响很大,例如,美国青年喜欢组织派,通常的场景是大家在一个气氛轻松的空间里手持饮料,互相交谈,但是如果让中国学习者直接组织或者参加排队,可能会感觉不适,他们更习惯于吃饭、KTV或者参与户外活动。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要在课堂中将文化与语言相结合,把两种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一过程要由教师来主导。优秀的教师能帮助学习者了解到本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异同,激发学习兴趣,降低情感焦虑,使学习者更亲近目的语文化,从而更好的掌握语言。具体来看,在课堂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展专题的文化讲座。除了完成课本学习,教师应该挑选一些相关的主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定期的文化讲座,以演讲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英语国家的政府机构、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差异等等。讲座形式也不必拘泥于只由教师主导,也可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点,查资料后进行课堂展示,最后由教师补充和总结。文化讲座能及时扫除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盲点。
  授课时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化要点。现在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教师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讲述关于二战的课文时,教师对数据干枯的描述不如清晰地展示几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音频。从多种感官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开展与文化相关的讨论,例如如何看待美国的家庭关系。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讨论不仅会激发思考,加深学习者对主题的了解,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建立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但是教师要注意在讨论前要提前布置话题,在讨论时要尽量保证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同时注意控制好讨论的方向。
  每一个学期,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两到三次的文化欣赏。文化欣赏也能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欣赏影片,如果课本内容是面对挫折的文章,教师就可以选择以励志为主题的电影,类似的活动还有学习英语歌曲,或者欣赏英语诗歌,又或者进行多媒体的音像展示。文化欣赏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在欣赏前教师要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在欣赏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作文、讨论或者角色扮演。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或者创新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培养跨文化意识。例如让学生模拟场景进行交际,完成图文并茂的作业,采访外教,或者在网上与外国人交流后进行观点总结等等。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时间,项目的可行性和学生的积极程度来安排。
  培养跨语言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导入文化时教师还必须注意层进原则、适度原则、主流原则和系统原则。教师必须将文化教学贯穿整个英语课堂,将讲述的内容与学习者水平,目的语国家的流行度等相结合,才能逐渐在学习者头脑中完整地呈现出一个英语文化知识体系。
  
  四、小结
  跨语言交际能力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学习者无疑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只有努力使自己具备了跨语言交际的能力,才能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合理、得体、正确地与外国人沟通和交通。而作为教师,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把文化融入语言教学,树立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使他们成为具备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合格的外语使用者。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2]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3-106.
  [3]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