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玉树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玉树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8:06 影响了: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第五章第四节《ASP脚本的应用》,介绍动态网页技术ASP,是对前三节内容的补充。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一个ASP的简单小程序体验ASP技术的应用,把它放在最后一节也是为了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体会动态网页制作的优越性。ASP的技术含量较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入“ASP”这个概念时,要避免纯理论的讲解。
  ●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学习了动态HTML的有关知识,对动态网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ASP”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问题探究,掌握ASP基本知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ASP的基础知识;学会设置ASP的运行环境IIS。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建简单的ASP文件,完善玉树留言网页的留言功能,从而掌握ASP的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拥有、珍爱生命的意识。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ASP创建实现简单留言功能的网页。
  难点:设置ASP的运行环境IIS,理解ASP的工作流程。
  ● 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玉树留言网页(半成品)。
  ●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2010年4月14日,又一个让我们刻骨铭心的日子,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向灾区伸出援手。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向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送上我们的安慰与鼓励。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这份爱心,老师制作了一个留言板,希望同学们在上面留下你对灾区人民想说的话。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这个留言板能否正常留言,我还没来得及进行测试。留言网页已发在同学们计算机的E盘中,请同学们帮老师来测试一下吧。首先请打开E盘“任务要求.doc”,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打开E:\yushu\ly文件,在预览窗口中输入你的姓名,点击“提交”按钮,观察能否提交。在页面上方查看网页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提醒:在留言网站的测试阶段,只输入姓名进行测试即可,不必输入你的留言。
  学生实践:输入信息提交后网页没有任何反应,并发现网页文件的扩展名是.asp。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ASP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如果在教学时直接引入ASP的概念,学生很可能对这部分内容一点兴趣都没有。因此我以“为玉树人民献上一份特别的爱心”为主题,设计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留言网页,通过让学生在网页上留下对玉树人民的一份爱心这一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网页不能提交信息,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ASP知识,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也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2.层层深入,分析问题
  师:通过实践,同学们发现不能提交输入的信息,而且还发现网页文件的扩展名不是我们所熟悉的.html,而是.asp。那么什么是ASP?为什么我们的留言页面要用ASP技术来制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ASP脚本应用的有关内容。
  (1)初识ASP
  ①什么是ASP?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服务器编程技术,其实也就是一套服务器端脚本运行环境。
  ②ASP的作用。建立动态的、交互的、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如交互式的动态网页,包括使用HTML表单收集和处理信息,上传与下载等。
  ③ASP的应用。将相应的ASP代码加入到HTML代码中。
  师: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建立一个交互的留言页面,还需要在HTML中写入能够实现对表单信息收集和处理的ASP代码,难怪我们的网站不能提交信息。由于时间紧,老师忘记将ASP代码加入到网页中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任务要求.doc”中的任务二,让我们一起去体验ASP代码的应用。
  任务二:打开E:\yushu\ly.asp。
  ①切换到HTML窗口,在提示文字下面输入代码,并保存文件(如图1)。
  
  注意:符号、字母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②再次在预览窗口中输入你的姓名,点击“提交”按钮,观察能否提交。
  学生实践:发现加入ASP代码后,还是不能提交信息。
  (2)体验ASP程序
  代码分析(如图2):
  
  ASP代码是以开始,以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ASP技术有所了解,并知道留言页面要能成功留言,还要在网页中加入相应的ASP代码,对这段ASP代码进行简单分析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实现交互功能的ASP代码输入到指定位置,检查无误后,发现还是不能提交信息,从而需要深入探究其原因,自然引出ASP的运行环境IIS这一知识点。
  3.探究实践,解决问题
  师:ASP是动态服务器页面,它是一种服务器端的动态网页技术。因此ASP程序的运行环境是需要专门配置的。ASP应用程序需在安装有IIS服务器的计算机上运行。什么是IIS?如何设置ASP的运行环境?
  (1)设置ASP运行环境
  ①什么是IIS?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将计算机虚拟为Web服务器。
  ②如何设置ASP的运行环境?教师演示设置IIS,请学生完成“任务要求.doc”中的任务三。
  任务三:
  ①利用IIS,为E:\yushu\ly.asp设置虚拟目录,别名为“yushuly”,并浏览ly.asp程序。
  操作步骤如下:①执行“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命令,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如教材图5-23所示。②按照教材图5-23所示的步骤打开“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对话框,然后按照教材图5-24所示的步骤设置虚拟目录。③设置好ASP虚拟目录,就可以运行并浏览ASP程序了。如教材图5-25所示。
  
  ②再次输入你的姓名,点击“提交”按钮,观察能否提交。
  ③单击“查看”→“源文件”,你还能看到我们输入的ASP代码吗?
  学生实践:通过设置IIS,终于能够成功提交信息。
  师: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为什么ASP应用程序需在安装有IIS服务器的计算机上才能运行,而HTML文件却不需要设置服务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ASP的工作流程。
  (2)ASP的工作流程(如下页图3)
  ①用户在客户端地址栏中请求一个ASP程序。
  ②浏览器向ASP服务器发送这个请求,而HTML是直接处理一个自身的HTML程序,不需要在服务器上运行。
  ③ASP程序中的服务器端脚本开始运行。
  ④ASP程序连续执行请求文件中的所有语句,然后生成一个HTML文件。
  最后服务器将100%的纯HTML代码发送到客户端(用户看到的不是ASP代码,而是HTML代码)。
  设计意图:ASP是动态服务器页面,它的运行环境需要专门配置,学生通过任务三,自已动手设置IIS,设置好IIS之后,发现留言页面能够成功留言。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让学生对ASP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将ASP的工作流程这个知识点穿插在这里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ASP程序经过ASP服务的解析之后,最终在客户端看到的是100%的纯HTML代码,而不是ASP代码。
  4.真情流露,爱心分享
  师:通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成功地在网站上留言了。真是很不容易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将自己最想对灾区人民说的鼓励安慰的话留在留言板上吧!
  任务四:请在留言板上留下你对灾区人民最真心的安慰与鼓励吧!
  学生实践:在留言板上留下自己最真心的鼓励安慰,并一起分享。
  师:看到同学们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爱心留言,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通过今天利用爱心留言网页为玉树灾区人民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一位同学不仅仅学习到了ASP脚本应用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能成功地利用ASP技术在网站上提交信息。让学生在爱心留言网页上留下自己对灾区人民的一份爱心,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珍爱自己的生命。
  5.总结提升,引发思考
  学生回顾并总结利用ASP技术制作的网站成功提交信息的几个重要环节及相关设置。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利用ASP技术编写程序,实现了简单的交互功能,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所做的网页和大家平时在网上所使用的留言页面相比较而言,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存在问题,如只能看到自己的留言,而且只显示最新的一条留言内容等。
  6.课后拓展
  教材第126页的实践(2)。
  
  点评
  本课例以为玉树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特别的爱心为主题,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解决爱心留言网页能否提交留言这一问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重组后巧妙地设计到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一系列的设疑、激疑,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应用ASP技术制作动态交互页面的优越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为玉树人民献上自己爱心的同时,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拥有、珍爱生命的意识。
  由于“ASP脚本的应用”这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展示更多的ASP技术。课例的设计巧妙地化解了本节的难点知识,突出了重点,把更深层的ASP技术作为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本课例的设计主题明确,主线清晰,难度适中,生活化的情境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点评人: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朱世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