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七重动力“链条”,启动自主学习的引擎
 

七重动力“链条”,启动自主学习的引擎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1:52 影响了:

  说起自主学习,一般想到的就是独立探索这一重含义,教师虽然并不否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对自主学习的底层动因却不做重点探讨。于是,当自主学习不能够理想地实施时,往往就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教育机制、学校环境、学生状况和学科局限等方面,依然把自主学习放在功利目标上研究。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从各个角度为自主学习寻找能量,更快启动自主学习的引擎,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着外因到内因的双重视角,我们将七个链条联合发力,尝试引擎的启动。
  ● 链条一:鼓动,让气氛high
  High是早就流行开的词汇,除去原有的“高、高涨、高级”之外,网络也赋予了其中国俗语“海”的意思。于是,high吃、high唱一并成为各种自我意识极强的“大肆”行为。但是细想想,不论是说或做,要的都是high的情绪、high的气氛吧?
  对信息技术这样一门时兴且叫座的小学科,受到“正统”高考学科的影响,自然是不容易叫好。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机房,等待的是严格的规定、俗套的任务,他们怎么能够high起来?再说,他们来的目的就是“玩玩电脑”、“玩玩网络”,就跟体育课上“玩玩篮球”、“玩玩足球”是一样的。要不信,去操场看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规则、原理、技法学习很烦。两者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感性的东西,并不喜欢用“科学道理”进行研究,这种思想会伤害自主学习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需要鼓动学生的活动需求、探索欲望和学科理想。
  怎么鼓动呢?除去科技界的名人名事、样例作品的炫酷精彩、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之外,还是需要把气氛high一下。主要方法是教师要练就“三寸不烂之舌”,从语言、情绪、举例到提问都要自己先high起来,带动学生感动、跟随、参与。适当的时候,再借用相关炫图、酷乐等媒体手段。比如,我在讲信息鉴别时涉及信息来源权威性。我声称从男人嘴里说出来的信息往往比从女人嘴里说出来更可信。班里一下子炸了锅!同意的是男生,反对的自然是女生。那就辩论吧――我先举亲历实例,向一个妇女问路,因她自己转了向而给我指成了“南辕北辙”。学生当然不服气。每当再有人发表观点,大家也是群起攻之。我顺手写下流言蜚语、小道消息、搬弄是非、瞒天过海、反间计等很多涉及信息来源的词汇,让学生情绪得到释放。
  ● 链条二:放任,让行动free
  Free的含义是“自由”,这是年轻人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我在一些文章里曾经提倡让学生自由一点,因为有自由才会有空间,有空间才能更好地成长。前一段时间,跟苍山一中的苗立才老师探讨治班方略,也曾经涉及这个话题。当时的思绪跑得太远了,如诸子百家的优劣,法家太严酷最需要道家的宽容来补充;兵家太算计且变化多端,最需儒家的真情与恒定来增效。进而讨论到,纪律过严的班主任会带出齐步向前的大众良生,但是宽松的班主任更易带出杰出的优生… …
  适当的行为放任,会让思维更灵活;适当的行动自由,会让创新更冲动。Free还有一层作用就是可以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会因free变得自然而然。
  ● 链条三:高调,让错误calm
  Calm能够使人面对错误、面对困难时变得淡定,从而能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涣散是现状,更因技术多样性、发展性而带来操作错误困扰教学。克服错误、纠偏取正不能缺少。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待错误的态度要高调,对待犯错者的处理也要高调。此高调不是要场面大,而是要立意高,多鼓励,因势利导。比如,我曾与一位非常调皮的后进生有过半年的机缘。起因是,我一直误认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另一位学生。在许多练习、测试、自习等场合,我时常鼓励他,表扬他,直至半年后才因为那位好学生没做好作业,我要批评时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好嘛,这次他还做得不错呢,我当然继续大加表扬。回头想想这事,虽是阴差阳错,但让一位经常跟其他教师对着干的学生跟我很要好,并且影响他发生了一些变化,临别时都恋恋不舍了,可真是无心插柳的教育啊!
  高调就是一种宽容,宽容让情绪淡定,calm应成为一种良好的心情和态度。
  ● 链条四:点拨,让智慧flash
  你现在还flash吗?你还想flash吗?
  小的时候谁都有强烈的表现欲。你还记得吗,每每老师提问,我们大家都举手,甚至包括根本就不知道老师问什么、当然也不知道应该答什么的同学。那时,大家的心闪耀着年少的激情。现在,人群之中的我们,越来越少表现自己,逐渐让自己形象暗淡,进而让自己思想凝固,让自己的智慧慢慢老死。活回自己,活回青春,虽不一定非要“炫”,但“闪”是必须的。
  信息技术这样一门现代化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培养出一个个软件操作者吗?有必要培养出一个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吗?如果那样,就不是人在操作计算机,而是计算机在操作人了!这是科学与哲学的剧烈冲突之一。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情况点拨学生,让他们体悟学术境界,在明确信息技术的核心与精华的基础之上放眼未来。这样做并不困难。且不说信息需求、技术价值这些已有做法。教师仅需拷问自己学习技术是为了什么,然后,再点拨学生这项技术的作用是什么。比如,“事件响应”在程序设计里是比较难的技术。可先自问我们平时生活中都在“响应”什么?为什么要响应?怎么响应?然后,把这些问题套在“按钮”等控件之上,于是事件容易被搞明白,人机交互的价值与意义也容易被悟出。一切操作都依赖程序,一切程序都需要算法,一切算法都张显思维,一切思维都闪耀智慧,由此可见,不论做什么事都能“闪”出智慧,“闪”出灵感,“闪”出创新,“闪”出未来。
  ● 链条五:感染,让兴趣move
  Move能够启示我们:先“打动”再“转移”。打动心灵的低级手段是鼓动、放任、高调等情绪调控,高级手段则是要让兴趣发生转移,然后深化。对于信息技术,转移主要是指从对主题活动的“热闹”、“好玩”转向对技术应用的“好奇”、“共鸣”。在教学中,需要通过高层次的事例、任务、互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技术的学习与运用中来。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的过程中,一提Word学生就反感,他们认为早已“学会”了,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学过”而已。我曾写过一篇《从先锋网吧到真知学堂》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修改与排版,同时通过这个集合孔乙已、藤野先生等人物的趣味文字介绍文章的修订、批注等技术,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感染下对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技术深层应用的兴趣。另外,也有不少人曾经试过引导学生写博客来加深对文字处理的兴趣,这也很有感染力。的确,文字处理并不是Word的专利,随着在线文字编辑技术的发展,交流性、协作性和共享性得到大力推进,受这些新特性的感染,对编辑软件的认识就只是一个环节而已,不再成为难事。
  ● 链条六:责任,让学习strong
  看到strong一词,我想到的不是大力水手,而是一段可爱的钙奶饼干视频广告“让我更强壮!”“补钙”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也很重要,但是盲目“搅拌”的居多,用责任去“螯合”的少之又少。
  关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如果说小学是兴趣活动,初中是技术实践,那么高中就是方法规律。不论哪一学段,学习目的都离不开技术应用,学习方式也离不开技术应用。对学生来说,学习是生活旋律,让学习变得更强壮,技术也就掌握得更强壮。
  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是目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对学习的责任感不强,成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争辩的焦点之一。于是,相应地产生了“引导”、“强制”等截然不同的教育手法。信息技术学科应感谢还没有被高考过度地重视,所以还有空间可以发展学生的责任感,而不是简单地为考试成绩的“目标”奋斗。当然,最好的切合点就是能够让责任感与目标感合拍共舞,让技术成为学习的支撑,让学习从技术得到强大的力量。
  为了学习责任,首先让技术教学主题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有效整合不是简单搅拌。比如,培养用电子化写作(输入、修改、校对文章等技术)的正确责任感,避免因为复制技术让抄袭成为当然。然后,应以技术本身的学习责任感促进全面发展,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技术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容易掌握的活动,借它可以重新启动落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影响自主学习的方法,尤其借助远程学习、网络资源等技术可以补充存在的不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因为技术学习而轻视其他学科,如果因我们的学科加深了网络沉迷,导致厌学情绪增强,则学科声望损失巨大。因此,只有责任、技术都健康,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变得更强壮。
  ● 链条七:成就,让理想lofty
  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为一点收获就高兴得不得了,并因此更加努力,这正是简单的“成功教育”的效果。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效的,也是值得推荐的,因为用它可以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普及教育”的基本理想。但是,这对现实学科的最高理想“学科教育”并不合适,因为这样的成功太短暂、太浅显、太近视。
  作为一个学科,必须要有它独特的“成就”,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基于“技术能力”的成就。这并非单指要培养多少信息技术特长生,将来出多少计算机工程师、科学家和IT界领袖,当然这也是一种很显著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在普及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科教育,让受教育者不论将来从事哪行哪业,他做学生时获得的技术素养能够为以后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技能与文化底蕴,工具上有基础,思想上有根基,理想上不断追求创新,这难道不是很lofty的吗?
  总之,如果我们力图构建high-free-calm-flash-move-strong-lofty的动力链条,就能更有力、更有效、更长远地让学生启动自主学习的引擎,并在终身学习中成为不竭的动力源泉。
  
  苍山点题
  完全地实现自主学习是一种远大理想,因为多数人对学习是有惰性的。当然不能忽视有很多人自主学习的习惯保持得很好,甚至转化成为乐趣。如何才能让自主学习走进更多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是本期解码试图引发讨论的价值取向。
  从第一篇文章,你或许认为是对最常见经验的总结。正是从这些最平凡的经验中,我们看到自主学习培养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是,我们却常说课堂不允许,课程不具备,管理不到位等很多理由,对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十分漠然。于是,我们不少人仍然在强迫学生按一个线路学习与训练,强迫学生记忆一些没有用的名词与概念,甚至仍然不惜浪费纸张地发给学生一张一张学案与试卷… …所有这些,都会继续淹没学生的学习兴趣,淹没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借这篇文章,我们再次明确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的课堂模式,只要在一些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刻渗透这种方式,学习的效果与局面是可以大为改变的。
  从第二篇文章,我们能得到更多的认识。当然,完全按照这些“链条”去做,也不一定能够符合自己的特点。但是,这些提示能给我们更多一些自主学习的着力点,用它更易启动自主学习的引擎。在教学实际中不妨一试,把它结合进自己的经验与做法,收获肯定多多。
  一切成就,存在于“观念一转”和“行为一动”之间。让我们想到了就去做,做过了再回头想,如此反复,会让自主学习的强力引擎永动不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