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优化演示实验,促进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有效教学
 

【优化演示实验,促进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4:49 影响了:

  在展示物理现象和导出物理概念及发现物理规律时,演示实验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直处于 “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近年来高考实验题,从考查简单的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应想方设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演示实验能够变抽象为形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 。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在不断的探讨、思索中,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如,用肥皂膜演示薄膜干涉,将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知现象、激发兴趣、建立模型。让学生去质疑为什么会形成明暗相间条纹,去探讨明暗相间条纹是怎样产生的?薄膜干涉又是如何得到两束频率相同的光?通过质疑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薄膜干涉的理解。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竖直放置的肥皂膜的干涉条纹随时间会逐渐变宽,让学生去分析形成原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应用物理知识,深化巩固物理规律的目的。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实验,不仅可以显示其实验技能,还可以得到科学方法及能力的有效训练。在满怀激情参与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中,学生对物理思想的理解大大提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以往做双缝干涉实验,仪器调整麻烦又不方便观察,现象有时还不明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玩具激光做光源,用刀片在不透明的挂历纸上割两道靠得很近的窄缝,以墙壁为屏幕,用玩具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就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学生还可以用玩具激光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和光的衍射等物理现象。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探究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体现在一些重要的观念和科学方法上的,科学探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爱因斯坦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物理演示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价值在于揭示自我认识的冲突和开始意义的建构,应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例如,在演示“机械波的形成”,讲解波向外传出振动形式这一特性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质点的起振形式有何共同之处,否则大部分学生仅仅能看见波峰与波谷这个振动形式向外传播这一单方面的结论。
  四、科学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多媒体展示物理实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可以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飞机“实际”投弹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飞机投弹,就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又如:在水波的干涉、衍射现象,用发波水槽借助投影仪演示,既起放大作用,又使其有动感,使学生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对学生脑子里形成正确概念有极大的帮助。
  五、重视 “迷你实验室”,促进有效教学
  教材中的 “迷你实验室”,具有贴近生活、直观明了,取材容易及便于操作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演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例如,我们用椭圆墨水瓶演示微小形变现象,效果就比用复杂的光杆系统装置要好。
  总之,在物理教师明确了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积极性,让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可以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了观察、探究、操作等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