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8:43 影响了:

  美国学者纳希从人们在闲暇时间所从事活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角度提出了闲暇层次理论,认为闲暇活动分为六个水平层次:反社会行动型、伤害自我型、消磨时间型、情感投入型、积极参与型和创造性活动型。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闲暇生活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马克思非常重视闲暇时间对人的价值,认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真正的财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闲暇生活道德失范现象分析
  1.对闲暇生活的本质认识不足引发人身道德失范
  闲暇生活本质是自由的,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其认识不足以致走向两个极端,他们把闲暇等同于“劳逸结合”中的“逸”,放松通常被认为是闲暇的全部内涵,把闲暇生活的目标定位在“追求轻松愉快”的低层次消遣上。由于过分沉溺于享乐和感官刺激,缺乏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探求,既有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又有损社会文明道德。而另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则把闲暇等同于课外学习,把闲暇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如阅读、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等。这类青少年学生不能充分利用闲暇放松自己,长期处于学习的紧张状态,有的因学习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因学习而精神分裂,以至于缺乏对自身生命的珍爱和生命价值的关注。
  2.闲暇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际交往道德失范
  在闲暇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日趋扩大,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际交往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和缺乏相关的实践,导致闲暇生活的人际交往平台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甚至人际交往道德出现失范现象。有的青少年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大局意识和与团队意识,人际交往中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严重。有的青少年学生热衷于借助网络虚拟平台进行网络人际交往,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喜欢打听别人隐私,发布一些不道德甚至极端的言论。
  3.闲暇生活的自控能力不够导致社会公德意识缺失
  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离不开学校、社会等各种环境。这就要求他们在闲暇生活中要让自己言谈举止符合相应环境的基本道德规范,所作所为符合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形象。但是一些青少年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缺乏自控能力,只图一时的快乐、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环境和场合,甚至放纵自己的言行,置公德意识于不顾;有的把课桌当成广告牌,把寝室当成喝酒打牌的场所;有的缺乏生态意识和网络道德;有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让座等等;有的在旅游景点大声喧哗、肆意踩踏草坪、采摘旅游景点的鲜花,置旅游管理规定于不顾。
  二、进行闲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闲暇道德教育是指在青少年学生在闲暇生活中,自由、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内心感受又富有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自觉参与和体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升。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闲暇道德教育应广泛存在于一切青少年学生闲暇活动的范围内和环境中,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闲暇活动的公共和非公共场所。
  1.闲暇道德教育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
  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也为文化的传播与变迁提供了新的动力和途径,文化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多元化使得时尚文化、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大众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青少年学生往往在闲暇生活中通过渗透、熏陶等多种形式接受这些文化。文化多元化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人生理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由此,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思想和观念面临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指导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文化生活,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追求自由自主、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中积极进行道德体验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2.闲暇道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当前,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现实产生了严重脱节。因此,必须拓宽学校教育的层面,挖掘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而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包含着对社会、生活、人生、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许多在正规的课堂教育中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往往在闲暇教育的特定环境中能够迎刃而解。许多学生中的个别的特殊性问题,以闲暇教育灵活性的特定方式去解决,往往可能取得明显效果。由此利用闲暇德育可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闲暇道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新旧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激烈冲突,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约束机制日渐式微,善恶标准出现扭曲。当前正处在心理未完全成熟期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失去内心约束,缺失了信仰和道德,在利益面前变得无所顾忌,甚至蔑视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部分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焦虑和心理冲突。再加上竞争的压力、情感的困惑、发展的期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心理上的失衡甚至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为此,一些学校已经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的专门机构。而闲暇道德教育可以通过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实践,培养其正确的闲暇道德,提高其闲暇生活的质量,培养其良好的闲暇习惯,从而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三、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道德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阶段,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通过文化传播等途径宣扬并渗透其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青少年学生极易受多元文化等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道德观,激发他们完善自我道德的内在需要,培养他们合理的闲暇生活态度,把闲暇生活看作促进身心愉悦、提高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2.以校园文化为重要载体,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进行闲暇道德实践
  道德教育效果的提高除了必要的道德灌输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去实践、去行动,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道德观,同时还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闲暇活动,提高他们的闲暇道德素养。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建富有青春气息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舍风,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良好校园文化气氛的熏陶和影响下,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真正树立起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以正确舆论宣传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闲暇环境
  科学系统的闲暇德育体系的构建除了树立正确的闲暇道德观、积极进行闲暇道德实践之外,还要以正确舆论宣传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闲暇环境。要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积极作用,通过报栏、广播、网络等形式,对各种闲暇生活反映出来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提高青少年学生对闲暇道德问题的敏锐度和鉴别力,激发他们正确的道德追求,大力提倡文明闲暇、健康闲暇、和谐闲暇,广泛宣传高尚道德情操的榜样事迹。
  通过闲暇道德观的培育、闲暇道德实践的开展和积极向上闲暇环境的营造,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闲暇德育体系,为提高闲暇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明福.大学生闲暇分析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 郑晓娜.闲暇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吴文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价值观刍议――兼议闲暇道德和休闲伦理.http://blog.省略/wx8438@126/blog/static/8626222200795864099/
  [4] 马立新.论闲暇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http://blog.省略/s/blog_50e3b6e501008i9c.html.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