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理解_太极图说 周敦颐
 

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理解_太极图说 周敦颐

发布时间:2019-03-30 04:19:59 影响了:

  摘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其学被称为“濂学”。 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等,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又从陈抟那里吸收了太极图式说,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从而为儒家确立了宇宙本体论,儒家的核心价值,独特理解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宋明理学。
  关键词:太极 无极 阴阳 动静 中正仁义 宇宙 儒家 道教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8-01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渊源
  周敦颐《太极图说》发扬了以图说易的作法,用太极图来说明易理。朱熹指出周敦颐《太极图》源自陈抟。《太极图说》中的“无极”应源自于《老子》“知白守黑,复归于无极”。《太极图说》中的“太极”应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系辞》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说》中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与唐僧宗密《原人论》人物生成的理论密不可分。可见《太极图说》,是儒、释、道三教思想的融合。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儒家确立了宇宙本体论
  “无极而太极。”文义是说,宇宙事物是从无形发展到有形,从无到有;“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宇宙事物在有形状态不断发展壮大,发展到极点又转化到无形状态,无形状态发展到极点又转化为有形状态。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在宇宙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阴阳转化、动静转化相互存在,相互依赖;“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宇宙事物发展到阴阳两气力量平衡时为最佳状态,天地生成。“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种物质按顺序相生,按时节运行。“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金木水火土每种物质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阴阳五行相生是变化无穷的,从而形成各种新的物质。
  通过对这一段文义的理解,这部分主要是讲万物化生、宇宙形成的过程。以“无极”为最高本体,无极是无形无象的虚无实体,即无阴阳的对立,也无动静交替的运动。“太极”是最大的统一体,太极是由无极产生的原初物质元气,由于元气自身的运动和静止,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五行之气,二五之精凝聚在一起,成为万物形成的物质材料。同时又禀有无极之性,构成万物的共同本性。雄性的和雌性的两类物体相互交感,产生了万物及人类。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论,是对此前所有的宇宙生成论的总结,从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中看,《太极图说》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儒家确立了核心价值论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文义是说,人得阴阳五行的优秀材料而生,为万物之中最灵的。身体既然生成了,精神发生,就有知识了,刚柔善恶等品质相互影响,万事层出不穷。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做人的最高标准,叫做“人极”,人极的内容就是“中正仁义”,而以“静”为主,无欲即静。
  通过对这一段文义的理解,这部分主要是讲人类的特点及其修养方法,即人性论和伦理观问题。只有人禀受二五之秀气,因此人具有神智,并认为人具有善、恶、刚、柔、中“五性”。中是指人们言论行动端正,完全符合仁、义、礼、智、信五常德要求。要实现“中正仁义”这些原则,必须主静,即以无欲为最高原则。 “无欲故静。” “静”就是安定、安宁。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的干扰。人只有“无欲”,仁义道德的本性就出来了。
  天人合一思想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博采众长,融各家学说于一炉,对“天人合一”有其独到的理解。
  周敦颐认为“人”由“天”而出:“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人极应依太极,“人”应复于“天”,“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文义是说,圣人的德行就像人面对天地一样伟岸,圣人在人间就像能发出光芒的日月,圣人做事之道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有序而不早不迟,圣人的吉凶就像世人看待鬼神一样。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表现出儒家对佛道的吸收
  道教有《先天太极图》,因而有人认为周子的太极图是得之于道教的陈抟。朱子也曾谈到这一点。周敦颐在宇宙本体论中吸取了道家的“无极”观念,在人性论中又吸取了道家 “主静”的修身之本。当然周敦颐虽对道家思想有所吸收和利用, 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了儒家的基本立场。“无极”的提出是为了探寻儒家学说宇宙本体论的需要, 同时, 对“主静”的追求也是为了更好地遵循中正仁义的儒家道德准则。
  关于周敦颐思想的佛学渊源, 明代黄馆说: “宋儒之学, 其入门皆由于禅。濂溪、明道、横渠、象山由于上乘;伊川、晦庵皆由于下乘。”(黄馆《明道编》卷一)。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深远影响
  周敦颐是第一个把道家的无极观念引入儒家的解易系统,取无极的虚静性质,既把它看作为宇宙本源,又把它看作人性的基本要素,从而把本体论与人伦道德统一起来。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性与天道”,程颢升华为“天理”,《太极图说》主静说,二程演化为“去人欲,存天理”。朱熹、张栻等人以二程的哲学观点解释周敦颐学术,认为周、程一脉相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宋明理学理论体系,后辈的儒学家、理学家都是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自己的理论。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方克立编著.中国哲学原著选读[M].南开大学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