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未来5年中国最期待的五大医学突破】 中国文化的五大精神突破
 

【未来5年中国最期待的五大医学突破】 中国文化的五大精神突破

发布时间:2019-04-25 04:26:33 影响了:

  2012年4月15日,中国健康网等7家网站联合评出了“未来5年中国最期待的五大医学突破”。这些医学突破是:  1.“云健康”的实现  所谓“云健康”,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使人们在家中就能进行健康体检和求医治病。这里的“云”指的就是网络。据悉,我国的东软集团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10座城市的500个家庭建立了云健康试点。在这些云健康试点家庭里,东软集团为他们安装了一个可联网的“健康管理盒”。这个健康管理盒的大小和电脑主机差不多,上面装有一个握力把。这个握力把具有测试人体心跳、血压和采集血液的作用。人们想要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只需要用手握住健康管理盒的握力把,握力把就会将其心跳和血压等情况记录下来,同时采集其血液,并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最后,健康管理盒会将采集到的人体情况汇总并通过互联网传给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会有专业的医生根据健康管理盒采集的数据对使用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使用者的健康状况,为其量身定制饮食和运动方案,最后将结论通过互联网传给使用者。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如果使用者被查出患有疾病,还可以通过云健康系统在家中接受大医院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总之,云健康技术将使远程医疗成为现实,它会为人们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据专家预测,在2017年左右,云健康技术将在中国50%以上的城市得到普及。
  2.进行胶囊胃镜检查的费用降低
  进行胃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这项检查的准确率极高,但检查的过程却十分痛苦,以至于很多人都“闻胃镜而色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胶囊胃镜”。这种胶囊胃镜与我们平时服用的药物胶囊一样,只是体积略大(长约1.5厘米,直径约0.8厘米)。它的一端是透明的,囊内装有一个米粒大小的摄像头。人们在服下胶囊胃镜后,胶囊内的摄像头就会以每2秒钟一张的速度拍照。并将图像实时传送给患者口袋里的记录仪。随着消化道的蠕动,胶囊胃镜会通过整个消化道,从而记录下整个消化道的情况。胶囊胃镜诊断的准确率与普通胃镜不相上下,而且属于无创无痛性检查,因此会深受患者的欢迎。不过,目前进行胶囊胃镜检查的价格比较昂贵,一次检查的费用在5000元以上。这是很多患者都无法承受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多家医药器材生产企业已经开始研发专门用于制作胶囊胃镜的可回收性摄像头和可充电式微型电池,以降低制作胶囊胃镜的成本。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随着我国开始大批量生产胶囊胃镜,进行胶囊胃镜检查的费用将会大幅度下降,其合理价位应在每次200元左右。
  3.对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在几年前,如果有人说通过手术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你一定会认为这是在骗人。可是现在,此项技术已经实实在在地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起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手术叫腹腔镜下胃转流术。该手术是将患者胃的中、下部横向闭合,并将接近闭合端的胃与小肠连接起来,使食物不经过胃的下部和十二指肠而直接进入小肠,从而激活患者体内的胰岛细胞,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现在,该手术被公认为是临床上唯一能治愈2型糖尿病的方法,并被纳入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的“2009年糖尿病治疗指南”。我国从2004年开始引入该手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2011年1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开设了我国第一个“糖尿病外科门诊”,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将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推向临床。现在,我国已有20多座城市的近百家医院开展了用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项目。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将有500万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4.治疗性乙肝疫苗上市
  众所周知,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疾病。如果一个人已经患有某种疾病,那么再使用该种疾病的疫苗就无效了。不过,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出现将彻底打破这一传统。目前,我国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3900万人属于慢性乙肝患者(已发病)。这些慢性乙肝患者大多处于免疫麻痹期或免疫耐受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家研制出一种具有治疗乙肝作用的疫苗。这种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对预防性乙肝疫苗进行改进后研制出来的,它可以诱导人体的免疫系统正确识别乙肝病毒,恢复和启动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从而激发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乙肝患者通过联合使用治疗性乙肝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就能达到治愈乙肝的目的。 目前,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已经进入到最后的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专家认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在2015年底,治疗性乙肝疫苗将开始在临床上大规模使用。这对于广大乙肝患者来说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5.干细胞技术应用于临床
  进行器官移植是临床上治疗脏器损坏或功能衰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不过,此疗法面临着两个极难解决的问题。一是器官供体少。目前,我国患者移植器官的来源主要为他人捐献。但受医疗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器官捐赠的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在等待进行器官移植,但在这些人中,仅有不足3万人可以得到所要移植的器官。二是进行器官移植后,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排斥反应,必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还会影响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而随着干细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这两个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干细胞的“干”是译自英文单词“Stem”,意为“树干”。干细胞其实就是指一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种干细胞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中都有存在。干细胞技术就是指医生通过提取某器官中的干细胞并进行培养,制造出一个新的该器官。这个新的器官与人体原来的器官一般无二,不但可以移植到人体上代替原来的器官,还不会引起排斥反应。近年来,我国对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目前我国已经能够使用干细胞培养出肾、肝和眼角膜等6种人体器官。专家认为,在未来5年内,这项技术将结束实验,正式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届时,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就能用上用自己体内的干细胞制造的新器官,从而免去了等待他人捐献器官和发生排斥反应的痛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