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论夸美纽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论夸美纽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5:56 影响了:

  【摘要】夸美纽斯和卢梭都曾站在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阐述过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天性。两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在对待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上就有所不同。分析比较这种不同,给我国当前教育以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 卢梭 异同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它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力图在教育理论上走科学化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认识教育本质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思考。夸美纽斯与卢梭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高潮,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夸美纽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1 教育遵循自然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一次从教育学的高度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他提出要培养身体、智慧、德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深刻地批判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病,指出中世纪旧学校的根本错误在于违背自然。改革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都要遵循自然。因此夸美纽斯提出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他试图从自然界中探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都是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要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人有感知万事万物的才能,只要服从自然,人就能获得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夸美纽斯所提出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是对中世纪神权思想的一种抗争,希望把人从教育神权下解放出来,使人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是反映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当时的封建经院主义的教育是人为的,“归于自然”的教育是让儿童远离嘈杂的城市社会,15岁之前都需要在农村接受教育。教育应回到自然,适应自然,乃至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认为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这三种教育完满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中取得主动的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他继夸美纽斯之后再次提出并强调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2 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
  夸美纽斯相信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一种共同的“秩序”,这一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而教育也是有自身的秩序的,所以要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他详细地研究了儿童身体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提出,儿童的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教育应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教学自始至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应该违背儿童的自然天性的发展。教师只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他的责任在于培植,不是在变换……假如他发现了某门科目对于某个学生的天性是不相合的,他就绝不应该强迫他去学习,要让每个人都“顺着他的天性倾向去发展”。
  卢梭的“自然”主要是指一种事物保持其本来面貌、原始倾向,不受外界干预,非人为的意思。他的自然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二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经院主义性质的封建教育强迫儿童服从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他认为,儿童在生长发展过程中,有其节律性、阶段性,而教育的自然适应性要求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实施。
  
  二、夸美纽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目的不同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诚”的人。他认为人类灵魂和看得见的世界是神的双重表现,并且密切相关。宗教思想始终贯穿在其教育实践中,他认为教育就是要将人引导到德行和纯洁中。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提倡舍弃今生幸福、经受虐待折磨,遗弃死后进入天堂,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来世。夸美纽斯指出,教育的初步价值就是在于对上帝的忠诚和敬畏,热爱生命,珍惜今生的幸福,充分利用现实的人生,这才是最好的为永生做准备。他反对那种粗暴的教育方式,认为那是摧残儿童,是不可取的。他主张采用良好的方式来教育儿童。在强调教育为来世做准备的同时,他又很注重现实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有理性的人,这是他对于教育目的的论述自相矛盾的地方。
  卢梭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自由人”。他认为,“我们出生的时候没有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要由教育赐予我们”。他还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论证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必要性。“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的,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抛开宗教成分,卢梭深刻地揭露和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教育和经院学校对儿童的摧残,第一次维护了儿童的权利,所以,卢梭在夸美纽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也更明确。
  2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象的不同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他这一思想被称为“泛智教育”,也就是说,夸美纽斯的教育对象是全部人,他认为一切适龄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学习。就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而卢梭认为穷人是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的,原因在于穷人们能够从自然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中接受应有的教育,能自然地成长为人,因此卢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的子弟。所以,在教育对象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将卢梭的教育对象视为“部分人”,那么夸美纽斯选择的教育对象就是“全部人”。夸美纽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泛智教育”使所有的人通过教育这个途径而获得全面的知识,并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人都获得人类全部的知识,这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新的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的蒙昧主义,提倡认识客观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发展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
  3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各阶段年龄划分的不同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1~6岁)在家庭中设立 母育学校,培养婴儿的外感官,使身体和四肢得到锻炼。儿童期(6~12岁)在每个村落设立国语学校,培养儿童的内感官,如想象力、记忆力等的训练。少年期(12~18岁)在城市中设立拉丁语学校,培养少年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青年期(18~24岁)在每个王国或每个省设立大学,培养青年的协调性和意志力。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幼儿期(0~2岁)是成长和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体育和保健,其实施的方法是母亲亲自喂养自己的孩子,主张让幼儿自由活动,反对束缚,培养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宜过早地养成儿童的习惯。儿童期(2~12岁)这一阶段又称“理智睡眠期”,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感官,训练儿童的感觉,具体是对儿童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第六感官进行训练,这一时期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法”并适当掌握一些道德观念。青年期(12~15岁)的主要任务是智育和劳动教育,在智育上,主张选择有用、实际、有益于儿童理解的知识。在方法上,卢梭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地学习,反对啃书本,反对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劳动教育要求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得到思想陶冶。青春期(15~20岁)的主要任务是道德教育和性教育。儿童由农村回到城市进行道德教育,让儿童了解社会,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和意志,卢梭注意到了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方法上不主张道德说教。
  
  三、夸美纽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异同的原因
  
  1 时代背景
  夸美纽斯生活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代,他是欧洲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第一位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人物。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他意识到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需要会有所不同。宗教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影响无疑是最深的,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和主教,使得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意味。在他的著作中,对基督教的基本信条都进行了很完整的表述,因此,夸美纽斯的教育是丢不掉宗教色彩的。一方面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崇拜自然的态度,夸美纽斯引证自然来反映对违背自然的“禁欲主义”和摧残儿童的经院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肯定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样受着普遍规律的支配。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当时的法国正兴起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可以说卢梭的成长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展开的一场反封建斗争。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全国居民按社会地位划分为三个等级。统治阶级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在思想上麻醉人民的意识,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是法国教会掌管当时的教育,进行着残酷和灭绝心智的教育,完全忽视了自然的规律和儿童的生长天性。学校的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心育高于脑育,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也是强制性地向儿童灌输宗教信条和传统偏见,实施严酷的纪律。
  2 理论基础来源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新教派的民主主义和宗教精神、培根的经验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由于深受宗教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双重影响,夸美纽斯把“神道”和“人道”结合起来反映在教育理论上,就是既皈依上帝又强调现实生活和自然的秩序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他这种宗教与科学并存的矛盾,反映出夸美纽斯力图使17世纪的教育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向现实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和特定的历史背景的限制,他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找到人与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所提到的“自然规律”并不是模仿自然秩序得出的结论,而是他本人和前人长期教育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因此,他只能牵强地将人类的教育活动与自然现象进行类比,使其理论显得有些机械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要来源于自然、事物、人为,与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相比显得灵活些,他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经院主义教育,而不带宗教色彩,在《爱弥儿》中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培育人,使人类自然本性中的自由、理性、良心得到回归,详尽地阐述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和器官的自然发展,尊重儿童的倾向、兴趣、需求,使儿童得到自然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是主观的、理性的,而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却被认为是客观的、机械的。
  
  四、启示
  
  夸美纽斯作为一位新旧交替时期的历史人物,其思想仍有些局限性,如他的教育思想仍受宗教观的束缚,但在教育史上他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夸美纽斯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针对经院主义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迫儿童死记硬背的教育事实,提出教育应归到自然,适应自然。两人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背景虽有些不同,但两人都阐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这一道理。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卢梭反对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实施强迫性的超前教育。当今社会,我国教育界和广大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认识普遍存在片面性,今日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儿童没有童年,一味地对儿童进行知识的灌输,这种不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在中华大地到处生根发芽。总是把儿童当做成人,把对成人适用的东西强加到儿童身上。这不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育,还会破坏、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我们应当借鉴夸美纽斯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的能力和自然进程实施教育,而不能破坏其成长的自然进程。
  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顺应人的天性,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当下提倡“以人为本”教育框架下,不能抹杀不同学生之间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也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从“教”的单向运动转变为“教”与“学”的双向运动,关注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真正做到“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的和谐统一,使教育真正成为儿童乐于做、主动做的一件事。
  再次,要热爱、尊重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和我们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们的想法,这对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至关重要,使我们的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