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互助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互助培训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4:12 影响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缺少任何一个教师的积极参与,新课程的理念将无法全面而正确的落实。鉴于此,学校必须在保持原有培训方式的前提下,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寻找一种全新的,有实用价值的培训方法,实现教师培训的最大规模和最大效益
  我校在经过近一年的尝试后,总结出一种“教师培训教师”的方法,即在教师内部开展互助培训,基本上每个教师都有培训任务,都是培训者,同时又都是被培训者,在学校展开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循环。培训内容围绕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三方面展开。这种方法较好的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开始努力主动去寻找使自己这“一桶水”时时清如许的源头活水,保证自己奉献出的“一杯水”是高质量的、真正解渴的水。具体做法如下:
  
  一、理论学习:等闲识得东风面
  
  每一项成功的教育改革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实践,必须先学习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先进理论的滋养,就会造成对教育规律的浅薄理解,就会停留在机械模仿阶段。
  新课程实施之初,学校教师都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理论培训,但过后总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于是,从2004年秋,我们便以三本书(红皮书《走进新课程》、绿皮书《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策略的研究》、白皮书《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依托,用“教师培训教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学校有研究能力的三十名教师每人一个培训题目,题目的确定采取个人自选与学校分派相结合的办法,既照顾个人特长又考虑培训全局。学校提出明确的培训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正确把握新理念;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三是要有生动的实例分析。然后排好培训顺序,每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培训时间,并在最后用5―10分钟现场回答其他教师的提问。
  这样,教师作为培训者便会自我加压,认真读书,精心准备有关材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同行做一些私下的交流和合作,努力使自己的培训有深度、有特色,能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事实证明,由于通过大量的学习,也真使每位教师在他所培训的领域站到了比其他教师更高的层次,很有点“专家”的味道,各自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满足了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被培训的教师也评价说这种培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讲的都是身边事,好理解,有收获。
  
  二、教学实践:绝知此事须躬行
  
  教师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了新课标的特点,这仅仅是停留在理性层面,但课堂上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改变轻松多少。比如,认同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但实践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用教材教”,但仍然“教教材”;了解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但课堂上浪费教学时间的现象严重……问题从课堂中来,我们就要从课堂中找答案,问题从教师身上产生,我们就要从教师身上找突破口。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所以我们又以“教师培训教师”的方法针对课堂教学展开培训。
  此过程可分三步走:
  (一)每人推荐一篇自认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如能有教者反思和专家点评更好),然后依照理论学习的模式,定时定点展开培训循环,与大家“资源共享”。推荐者在培训大家时应讲清本案例是如何将教育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的。同时又要领着大家从教学实践中揣摩、体会出教育理论的精妙。并且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两个对照”:一是将案例与教者的反思、专家的评点相对照,细细品味他人的教学设计;二是将案例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对照,发现自己实践中的迷茫之处,找出他人成功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培训,最起码每一个教师会研究透一个案例,每一个教师又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的培训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案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这样的熏陶感染,教师自有收获。
  (二)每人准备一节研讨课,供大家“评头论足”。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还要把自己推上台去亮亮相。许多教师都怕别人听课,怕“丢丑”,那是站在把自己当成模特让人去欣赏的角度去想,如果把自己当成求教者去想还怕什么?在新课程面前,人人都是学生。所以我们在研究优秀课例的同时,又组织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课堂上,作课者拿出“向我开炮”的精神去讲,听课者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去听。评课时我们的口号是:提出一条意见,增长两份才干。大家坦诚交流,真心沟通,双方所受益处比自己独自暗琢磨几周的都大。
  (三)开展“一课多人上”活动。同科之间开展“一课多人上”活动是研讨课的一个纵深发展,如果说上研讨课是“画眉深浅人时否”的询问,那么“一课多人上”便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较量了。从三维目标的制定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创新精神的培养,各位老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对课标精神的理解既有和谐的共振,也有不同看法的碰撞。虽说能力有大小,见解有高低,但通过这项活动,产生了“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几乎每位教师都让人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活动,教师得以揣摩同行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有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形成知与行的统一。
  
  三、课题研究:更上一层楼
  
  当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后,我们便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促使教师进一步成长,把教师的互助培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05年春,我们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确立了“如何把新课程落实到实处”的总课题。然后又把总课题分成几个子课题,如: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开发的研究等。几个教师围绕同一个课题形成了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合作的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自觉提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要求,他们互相鼓励支持,杜绝心浮气躁,不去搞“西红柿炒鸡蛋”式的短、平、快的研究,不复制加粘贴,不玩概念,不对热点趋炎附势,不对司空见惯的现象置之不理。他们着眼于真实的教学情景,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鲜活的现实案例中提炼出理性的东西。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自身水平也有相应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