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
 

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3:12 影响了:

  摘 要:本文通过总结“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教材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和分析“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提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包括: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开放式教材建设规划管理模式;完善高校教材建设管理,建全教材市场监督等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教材规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成绩斐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建设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基础课程等量大面广的教材数量空前增长,专业课教材尤其新建专业和新开课程教材数量较少;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和专业概论性教材缺乏;教材的适用性有待提高,真正体现分类指导;教材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等。此外,教材建设的市场化机制也是当前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对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新的要求,总结原有教材建设的经验,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新时期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各相关因素,对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一、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加快高校教材建设
  
  在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一直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规划教材是高等教育教材市场的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应逐步放开,从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转变为以出版社为主导、高等学校和教师广泛参与的建设模式,使得教材建设既遵循教育规律,同时又充分利用市场调节规律,加快教材建设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市场年销售总码洋近13年增加了近12倍,占到除中小学教材以外的图书市场销售总码洋的1/2~1/3。高等教育教材市场的迅速扩大使得出版社纷纷加强了对高等教育教材业务,扩大了高等教育教材数量和品种,加快了教材的更新周期,增加了教材选用的范围,教师对教材有更多的选择,逐步将教材的认可度由专家层面向教师、学生认可度转变。
  
  1.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版社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
  以规划教材为例,过去的教材建设规划,都是由高等学校组织教师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立项。为了更好发挥出版社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逐步强化出版社在教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在制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时,改为由出版社申报,高等学校只对本校要申报的立项进行必要性的遴选和审查。这样就使得高等学校将重点放在了教材的内容建设上,出版工作由出版社主动申请完成,解决了以往高校除了要组织教师编写,又要与出版社商谈出版事宜等复杂的工作,顺应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教材建设的需要。今年“十一五”规划实际申报情况说明,这项改革极大的发挥了有关出版社和高校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在最后确定立项的9716种教材中,吸引了全国220余家出版社的积极参与。
  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出版社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是利用市场机制,加快教材建设的重要举措。出版社不仅要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出版高质量的教材,也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深入教学一线,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做好教材的选题和编写,真正参与到教材建设的各环节,提高教材建设质量。
  
  2.遵循市场规律,保证教材建设投入
  “十五”期间,许多出版社都对所承担的规划教材增加了投入,为规划教材提供了编写经费。对于“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为了保证教材建设经费,教育部在公布“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教高[2006]9号文)中明确提出:“教材的出版单位要从资金等方面对教师编写教材予以保证”。同时,作为教材的研发基地和使用单位,高校也根据本校实际,设立了专门的教材建设经费,用于资助教师编写教材和相关教材奖励。如北京大学“十五”期间对于本校各级规划教材投入1000余万元,加上北大出版社的配套投入,教材建设经费投入达1800余万元;浙江大学及浙大出版社“十五”期间为出版本校各级规划教材,五年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等等,这些投入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教材建设工作更好地进行。同时我们也看到,出版社对规划教材的支持力度差别较大,部分出版社过多看中教材的发行数量,以发行数量的多少确定投入额度,而且体现在教材的出版后投入,对于教材的研发投入较少,缺乏投入的延续性和先导性,不利于出版社在教材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社要在教材建设中充分体现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扩大市场,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对高等教育教材研发和各环节的投入,使得教材建设真正以市场来导向。
  (1)引入竞争机制,打造精品教材
  “十五”期间教育部及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均提出并实施了精品化战略,北京市教委实施了精品教材建设工程,浙江省教育厅也实施了百本重点教材计划,有组织地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实施精品战略,应突出市场的检验,强化教材的适用性和分类指导,科学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紧密结合教育发展形势和人才培养需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实际教学需求,发挥不同高校、出版社的优势,在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建设大量的适合各个教学层次需要的精品教材,以保证教材的多样化和选用的多元化,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益。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为例,在公布的9716种选题中,有很大数量由一般院校和出版社参与的教材选题,尤其是高职高专教材,达2700余种,5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了编写任务。
  面对当前众多高校、教师和出版社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的形势,只有依靠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教材市场,优胜劣汰,促进市场形成良性有序的竞争机制,在抑制劣质教材的同时使精品教材脱颖而出,打造精品教材,形成我国的精品教材体系。
  (2)运用市场效应,加强编写队伍建设
  近年来,出版社提高了教材的稿酬标准,有的还实行了版税制,并大幅度缩短教材的出版和更新周期,提高了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面对新的形势和建设机制,还应改变稿酬的平均确定标准,使得高质量、高效益的教材编著者真正获得与其付出劳动及该教材的所产生的效益相适应的报酬。这样就有可能进一步吸引和选择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有效地改变在高校中一直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吸引社会各行各业有真知灼见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高等教育教材建设。
  (3)加强市场运作,扩大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在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有了明显增加,过去国外教材的引进工作主要由国家相关部门承担和投入,由于投入力度较小,很难满足国外优秀教材的及时引进需要。近年来由于出版社的介入,通过版权贸易引进了大批国外优秀教材,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就引进国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3000余种,仅2005年就投入资金200多万美元用于引进国外教材、教参及各类学术专著等。其他如高等教育、科学、电子、机工、北大、人大等出版社都有较多的引进,有力地支持了国内教学及教材建设和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建立开放式教材建设规划管理模式,加快教材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负责,出版社介入教学、组织教材建设较少。同时,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还不够繁荣,教材市场还不规范的情况下,仍需要具有很强针对性的高水平的各级规划教材的出版,发挥其引导与示范作用。而建立开放式的教材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应逐步改变过去封闭在教育系统内部搞教材规划并施行管理的建设模式,朝着要面向社会、广泛接受各方监督、在科学、公正的平台上做好教材规划的制订和管理,并努力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相结合
  “九五”期间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同时出版了近千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有效地把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及时将教改成果尽快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十五”期间在这方面许多高校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如北京交通大学结合学校的教改项目“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教改项目建设了多套系列教材,有多本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中也有大量选题都有教改立项的背景。
  
  2.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教材的编写要与相应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及时反映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尤其一些发展较快的专业,更应充分调动高水平科研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在提高教材适用性的同时,不断提高教材的科学性,使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材在组稿、编写时应及时了解各专业、学科的前沿内容,了解学科前沿的专家和科学工作者,积极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选题中,就有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六个科研院所的人员单独或与高校教师合作编写的多本教材。
  
  3.教材编写和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
  由于高职高专在大众化教育中承担着大量的教育任务,配合各种职业教育需要的实践性教材非常短缺,无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国外企业到国内设厂、办企业,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教材,只有与现代生产实践、职业工作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高校教师与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工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合作编写教材,这方面“十五”期间有些学校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十五”期间出版了几本业内很有影响的教材,就是由该校教师与北京全聚德集团有限公司、黎昌餐饮集团、北京饭店和香港丰琪食品有限公司等饮食行业高级技师共同合作编写的。这种由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及时反映了业界最新技术动态,很好地满足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又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院级立项教材《商业银行实务教程》,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就多次到北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调研,请行长和银行业务主管审核把关,许多数据、信息和个案都来源于一线。保证了学生能在学校课堂上接触到最新的理论、技术,和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拉近了课堂与岗位实践的距离。
  
  4.国内与国外相结合
  过去制定五年教材建设规划基本上都是国内教师编写的中文教材选题。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优秀教材,加快国内教材的更新,也为了推进双语教学的需要,建议每个学科都应把国内新编教材与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同时规划。此外还要鼓励教师针对国内教学需要与国外高水平教师合作编书或编译教材。
  
  三、完善高校教材管理,健全教材市场监督
  
  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管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材的选用管理,二是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管理。
  
  1.完善教材的选用管理
  在市场机制下,强化教材选用管理的作用不只是确保选用高质量教材,使优秀教材进课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教材市场的监督作用。这项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事前的评介与推荐,事后的使用信息反馈,以及根据反馈情况对现用教材及时进行调整。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对于教材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各学校应该努力完善教材选用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更新的动态的教材使用管理模式。
  
  2.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材编写工作
  为了及时、全面地满足教学需求,学校组织教材编写工作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要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新建专业、新开课程教材;要针对小专业、小语种以及具有本校特色的或改革力度大的专业教材;要特别重视安排原来基础较好的优秀教材及时修订,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打造精品;要针对本校国内领先的高水平专家,重点组织他们编写高水平教材。教材的编写在重视科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编写面向大众化教育的新教材时,应该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做到深入浅出。
  与此同时,在教学上要逐步改变一门课程使用一本教材,教师教到底、学生学到底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一种束缚。所以不能以“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或“符合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来衡量一本教材的教学适用性,而要把“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符合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等指标,来衡量教材的教学适用性。
  
  [责任编辑:陈立民]
  
  楼才汀,浙江大学教材中心助理研究员;白光义,清华大学教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