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李是杭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五加”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小李是杭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五加”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2:05 影响了: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就业特色则是各类办学特色的最终检验和理论实践。高职院校如何形成以“订单”拓宽就业渠道的特色就业模式,以市场细化所学专业,以社团活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以教学参与就业指导,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模式;特色
  
  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的“恒产论”思想的核心是“制民之产”,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就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好高职生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高职院校各方面工作的一个最终考量。
  
  一、长订单+活订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切实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职业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要切实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订单教育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在知识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静”是一种相对,“变”是一种常态。在促进就业问题上高职院校如何按照“订单培养”工作思维,以“不变”应“万变”,寓“定”于“变”之中,使“定”而有效呢?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做好在战略上的“长订单”与在战术上的“活订单”的有机统一。
  所谓在战略上做好“长订单”,就是对准市场设专业,围绕就业育人才,把抓就业工作前置到科学的专业设置上,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主要支点是:一定就业导向,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银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以此订好企业和社会这一刚性“买单”。二定市场需求,设置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专业,以此定好市场这个最大“买单”。有了这个前提,尽管在形式上学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书面“订单”,但却有了市场这个最大的“买单”作为后盾。对此,高职院校要坚持“出口先导”原则,使专业设置灵敏化、柔性化,充分反映市场关于人才的供求变化。三定质量素质,确保毕业生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有值得信赖的质量、素质。所谓在战术上抓好“活订单”,就是高职院校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新的用工个性需求,一是积极牵线搭桥,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二是在毕业生素质规格基本符合市场用工需求但又缺乏竞争优势时,高职院校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参加“活模块”计划,在3~6个月内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拓展毕业生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大专业+小方向
  
  与对准市场设置专业相联系,高职院校按照“差异化优势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具体做法就是“大专业+小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为学生提供课程组合模块让他们自由选择,使毕业生在通用专业基础上获得一个方向明确的优势增长点。
  当前,在学习已成为一种个性化、自由化行为的发展趋势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择学动机与方式也相应地大为改观,随之出现的就是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高职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大专业+小方向”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具体对策。“大专业”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夯实学生未来职业领域通用专业理论和基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小方向”则在学好所选专业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愿望和发展特长来选择课程。例如:依据这种办学理念,可在文秘专业设置贸易方向(强化经贸)、涉外方向(强化英语)、企管营销方向、公共关系方向、社区服务方向和传统文秘方向等;营销专业设置服装销售方向、电器销售方向、房地产销售方向、医药销售方向、汽车销售方向等。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构建“课程绿色通道”,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需,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高职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需求。
  
  三、课程+社团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产物,它一方面实现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在承担着使人全面发展的任务。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教育活动,还是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了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外,还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此,高职院校在按照教学大纲正常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组织社团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技能要求,结合院系学生会的情况,强化就业指导训练,鼓励在校学生创建各种就业促进会、创业孵化园等社团组织或经营性公司,并在场地、资金、技术、市场开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如由学生会组织部负责开展各专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宣传部负责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广播站工作,学习部负责组织各专业专升本工作,文体部负责与企业的联谊活动,实践部负责营销专业的“营销协会”、英语专业的“家教协会”、电子专业的“电子协会”等,实现了“各部都有就业任务,人人都能得到锻炼”的目的。这种做法对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就业+创业
  
  高职生就业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寻岗”,还包括主动意义上的创业“造岗”。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国现实国情的要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中,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职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差,尤其在优岗优酬问题上。因此,加强创业教育,把“捕鱼技巧”传授给学生乃是提高高职生就业率的上策。
  为了促进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使学生了解有关政策、创业条件,掌握基本的创业策略、技巧和方法等;二要依托各专业建立经营性的虚拟或实体机构,如医学门诊部、计算机服务部和艺术工作室等,推荐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进入其中进行创业“孵化”,从而建立广义上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三要对暂不具备条件成立创业机构的院系,鼓励它们与社会实体机构联合,建立有利于毕业生创业“孵化”的良好互助关系,确保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创业体验得以实现;四要依托专业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使它成为一个知识整合、技术创新、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生成、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综合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支撑;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创意比赛等途径形成创业项目。
  
  五、引导+服务
  
  实践告诉我们,高职生实现就业是众多要素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整体优化的结果。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就业观显得尤其重要。对此,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从毕业生择业心理、就业观念、创业意向等方面的调查入手,为学生就业把脉引路,指导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职业现状、前景、社会价值及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指导毕业生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近期发展区和未来发展空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科学定位、准确定位;抓住每一个机会,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以机会赢得时间,以时间赢得空间,以空间赢得未来。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程服务、优质服务。一是面向市场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及时发布上去,供毕业生自主选择;二是收集整理毕业生择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联系用人单位组织供需见面会;三是按照教育部“四化”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制定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
  责编:赵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