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常春藤八所盟校 长三角名校联盟:中国常春藤盟校雏形显现
 

常春藤八所盟校 长三角名校联盟:中国常春藤盟校雏形显现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7:54 影响了:

  高校联盟、优势互补,中国高校正迎头赶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潮流      在美国东部,有一个令全世界学子仰望不已的名校部落,这就是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8所世界一流名校为一体的 “常春藤盟校”;在我国东部,随着江浙沪长三角区域经济大融合步伐的加快,这些地区的百年名校也在牵丝攀藤,一个中国式的常春藤盟校――长三角名校联盟正在逐步形成。
  
  一个大胆的设想
  
  “长三角名校联盟”的构想源于2003年,当时某报大胆畅想:在长三角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融合的过程中,代表科研和教育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也应加快融合,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以新机制和新思路来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形成“学术常春藤”。尤其像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应联手合作,其产生的人才核聚变的能量将可想而知。
  这篇报道在当时的长三角名校中反应强烈。复旦大学率先响应,校长王生洪表示,今后四所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互相开放选课系统,研究生的免试直升也可以在四所学校中扩大名额。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十分赞同王生洪校长的提议,他认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与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服务,是高等教育界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他提出了长三角名校联盟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质性合作与交流的三项创意:促进四校学生联合培养、增加研究生互换保送名额、实行教师交叉任课。
  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和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对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校长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认为四所学校若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由此,“长三角名校联盟”的称谓也开始为公众所知。
  
  “交换生”计划付诸实施
  
  在各校校长的努力下,长三角名校联盟很快进入实施阶段。2004年,浙江大学发起了“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课题由浙江省教育厅立项为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该项目提出后,立即得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5所高校的响应。
  2005年8月,6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齐聚杭州,为这一课题正式开题。2005年12月,6所高校在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长三角六校交换生计划备忘录》,希望通过交流,实现6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优秀学生跨校学习提供途径。
  该课题的主持人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表示,这次跨省高校教育合作,属全国首创。6所高校希望通过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极”,促进该地区的共同繁荣。同时,也为国内各高校特别是几个主要经济圈内的高校融合提供参考。
  “这是一个突破”,在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马磊看来,虽然前几年国内一些高校尝试过“网上联盟”,实现了网络课程互选并互认学分,但毕竟是停留在虚拟层面。这次长三角高校间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则获得了实质性突破。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探索有助于冲破现有高校管理体制的约束,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长三角地区高校整体文化圈的建立,有助于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交流项目集中于强势专业
  
  这是一个经过充分酝酿的计划,根据有关协议,各校承诺通过商讨开放有关的教学资源;各方将开放网上共享教学资源(比如部分精品课件、教学图集、讲座录像等);建立跨校导师制,为部分优秀生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
  根据《长三角六校交换生计划备忘录》,交换生均为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学期结束后返回各自学校继续学习。接收方不另收学费,负责为交换生提供修读课程的成绩单及学分,交换生回原学校后按规定可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
  据悉,该计划的交流项目主要集中于各校的强势专业:浙江大学推出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心理学、生物科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东南大学推出了建筑学、电子科学技术等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这些专业的课程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006年上半年,“交换生计划”正式启动,经过精心选拔的21名本科生开始跨校学习。其中,浙江省有14名“交换生”,获准在苏浙沪三地跨校学习。
  该计划正在向纵深发展,长三角地区包括东华大学、河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内的11所高校的长三角名校研究生联盟已经成立,研究生会主席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以助推长三角名校联盟的形成。今年7月,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又面向6所高校开设了以“创新、创业、素质提高”为主题的暑期班。经过选拔的6所高校的34名本科生在浙大聆听名师讲座、参观著名企业、与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交流、参加素质拓展训练。
  按照计划安排,长三角名校联盟今后还将推出教师跨校授课、跨校导师制等高校资源共享举措,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需求。
  
  为什么是长三角
  
  高校联盟、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新趋势。中国很多高校都提出过联盟的设想,但为什么唯独在长三角,这种设想成了现实?
  这里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个地区区域不大,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占全国人口的10.39%,但它的GDP和税收却占全国的22%,进出口额占全国的35%,利用外资占全国的40%。
  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地区,合作与一体化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如构建大交通、行业结盟、质监互认等。长三角各市纷纷举办“接轨上海论坛”、“融入大上海”等活动;苏浙沪三省市的高层领导,签订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一系列协议,并提出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正是在不断加速的一体化进程中,人才资源的培养、流动、优化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并由此引发出对长三角名校联盟的呼唤。
  长三角地区教育资源各具特色,为各校优势互补提供了前提。浙江省基础教育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而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却制约着浙江教育的整体发展;上海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很多,教学科研水平引领全国;江苏历来重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资金投入颇多。如果有效利用这三地的优势资源,不仅可为优秀学生跨校学习提供途径,而且还能在相互利用教育优势资源的同时,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长三角地区蕴含着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近150所高校,其中被列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就有22所;有国家级重点专业48个,两院院士220 人;其高等教育的结构相对合理,较高的综合化水平也为名校联盟的打造提供了便利。
  长三角还有其它地区没有的优势:广泛认同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文化传统,为推动名校联盟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认同上的基础。
  
  名校联盟能走多远
  
  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对建立名校联盟投入了很高的热情,那么,联盟的前景如何呢?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彪认为:“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展开高校合作、促进教育资源流动,其可行性是存在的,因为有合作的基础,如数据共享、重大项目的合作攻关、联合召开某一领域的国际会议、向对方和社会开放实验室等。”
  要建立名校联盟,需要有统一的市场,但现在江浙沪三省市都有各自的教育市场。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傅禄建指出,江浙沪三地高等教育要真正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教育合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破体制壁垒。有专家指出,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要学习WTO模式,即政府间的交往应更多地考虑用国际通行的规则来进行。作为区域成员,如果区域内的每个省市都能实现资源共享、人才流动、产品共用、市场相通和相互借鉴,那就符合“普惠政策”。换句话说,一个地区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应停留在单独操作上,而要推广到区域内的其他地区,使大家共同受益。
  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认为,应该在结盟的大学间建立一种长远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并就此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大学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各大学应摒弃门户之见,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在制订本校的发展规划时,把建立名校联盟列入其发展战略。其次,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从宏观上给予扶持和推动,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消除大学合作的体制性障碍。第三,鉴于目前我国大学间的合作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推动大学之间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联盟的具体做法,如成立独立的大学联盟董事会来管理联盟的日常运行事务等。第四,大学联盟组织应建立在各大学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各大学在学科专业、办学层次、资源条件、办学目标和合作需要等方面各有长短,通过建立大学联盟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势互补。
  有专家直言,美国的常春藤盟校,是通过几十乃至上百年的融合才形成的,所以长三角高校的联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美国的常春藤盟校有着成熟的交换生、教授流动机制,该联盟也没有设置准入门槛,而是一个类似俱乐部的组织。成员们走到一起,是立足于共同的文化,是为了树立共同的信誉。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庆年认为,“如果长三角地区的高校能本着这样的观念开展合作,或许常春藤就离我们不远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