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语言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语言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7:21 影响了:

  教师的语言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她像一股清泉流过沙漠,于是沙漠开始有了绿洲;她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了黎明的信息;她像阿里巴巴的神奇咒语,使知识宝藏的大门訇然洞开;她像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给人类带来文明之光,照彻上下五千年。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仅跟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习语言。教师哪怕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轻轻的话语,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需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行径,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教学就如添加了催化剂或润滑剂,达到因势利导、峰回路转的奇效。
  一.声情并茂的导语令人陶醉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应当有文采的,教师的语言尤应如此。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又含蓄的语言,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而讲究遣词造句和修辞的语言更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例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等一组写景散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几乎是无处不在。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美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一组文情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
  这段导语通过精当的词句和引用、排比、对照、夸张等修辞手段,烘托渲染了一种美的氛围,正与教材的风格相吻合。可以说,这段话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美的。无怪乎她的学生要说,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了。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
  二.循循善诱的话语发人深思
  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两个名字》一课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同学生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
  “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
  “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
  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孩子们纷纷争着和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孩子们先说,自己后答,并且这样启发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对话的难度增加了。学生们在认真地思索后,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得竖起大拇指):“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愉快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就这样,贾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三.幽默风趣的语言促人警醒
  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教师智慧的闪现。教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若能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在笑声中明辨是非,认清美丑。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这位老师走上讲台后,班长发出了“起立”的口令。可有两个同学仍猫着腰,撅着屁股,忙着写什么。老师扫视了一下同学们说:“我站得端端正正的,有的同学屁股都不舍得离开凳子,只伸了伸腰。不行,我吃亏了,咱们得重新起立一次。但这不怪我,对吧?”同学们都笑着看那两位同学,两位同学在大家批评的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又一次起立,全体同学站得恭恭敬敬,老师满意地笑了,大家也报以会心快乐的哗笑。
  这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不尊重老师,而是采用与学生“斤斤计较、不依不饶”的做法。看起来似乎可笑,实则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比起直露的语言更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四.赞美激励的言辞使人振奋
  教师的语言最忌讳“冷”、“硬”、“辣”。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的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多几分耐心,多几分爱心。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例如:
  有位后进生,学习不努力,经常翻墙逃学,虽经班主任教育,但转变小。一天他翻墙进校被领导发现送到班里,同学们议论纷纷。班主任了解是他来校迟到,当时校门口正统计各班迟到人数,他怕影响班级荣誉,又怕耽误上课,就翻墙了。这时班主任便对全班同学说:“过去王某某翻墙,今天又翻墙,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错误。过去他是向外翻,是逃避上课去玩;今天他是向里翻,是为了学习,这中间有进步。试想,这样下去,我们大家谁不相信他一定会成为好学生?”老师的话使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以后上进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不管怎么说,他总是迟到了,批评他是有理由的。可班主任却来了一番激励,话语非同一般,效果自然良好。
  五.目中有人的抚慰温暖人心
  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同样也需要心灵的关爱。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屡教不改”时,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冷静、克制,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别让“语言暴力”(有时可能是无意中的)刺伤了学生的心!
  一位老师在讲课时,解释词语“畸形”是“发育不正常的形态”。突然发现一位女生的头低了下去。动作虽小却使老师脑子里闪电般地出现了这个女学生吃力地用左手写字的形象,想起了那位家长曾介绍过,由于医生的不负责任,影响了该生右手的发育……于是老师不动声色地加了一段即兴补充,说:“有人拿别人的畸形当作笑料,这是把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极不道德的。懂事的孩子应该同情关心畸形、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这才是有高尚情操的、克服了低级趣味的好学生。”话音刚落,女学生也已抬起了头,恢复了常态。事后这位老师长吁一口气说:“我一时疏忽,差点损伤了一颗稚嫩的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只有教师多一份爱心,学生才能多一份温馨。
  六.正话反说的批评鞭策后进
  其实教师对于学生,不光是学会赞美的艺术,但当学生有错误之时,对于学生的批评和指正也同样是一门艺术。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可以起到效果,但真诚中肯的批评则更能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起到振聋发聩和深入心田的效果。
  例如,一位班主任发现不少青年学生躲着吸烟,危害极大。但不作正面指责,而是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吸烟的好处。吸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则节省衣料。咳的时间一长,最终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就惟妙惟肖,用不着化妆了。四则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
  教师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乎是一本正经的说笑话,却设置了一种心理相容的教育环境,对吸烟学生进行了耐人寻味的教育。
  当然,教师对教育对象施教,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随着科学的进步,教育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无论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程度如何之高,都替代不了教师通过讲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基本方式。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语言基本功。
  
  李映武,语文教师,现居湖南祁阳;杨小君,语文教师,现居湖南桑植。本文编校:高述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