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学前教育教育改革有感 有感于教育改革中的师德建设
 

学前教育教育改革有感 有感于教育改革中的师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9-02-02 04:11:22 影响了:

  教师的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教育理想、职业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首先,教师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道德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环境是所有人共同的希望,如何把希望变成现实,唯一的途径就是人人讲道德,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尽到自己的社会职责。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它影响全社会,而具体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热爱学生和对学生负责。托尔斯泰曾说,教师应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爱护学生和对学生诲人不倦的态度。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在学生心田,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情感,并使之升华,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社会情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中,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俗话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把耐心、爱心献给学生,就会为学的发展注入无限的动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注重个性的发展,做好正确的引导,则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再次,作为教师要心胸宽广,用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个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
  第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落到实处。基础教育改革,既需要精神动力的支持,更需要物质基础的保证,从社会角度出发,教师首先是一个社会中的人,有其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要求,无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都必须有物质基础,所以重视教育,要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就应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学校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使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为教育事业心甘情愿的去付出,去奉献。
  第三,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教改中促进教师理想人格的形成。在教学一线,我们的教师中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在三尺讲台默默更耘,他们不计较个人的贫富升迁,他们看重的是事业的荣辱和兴衰,学生的进退得失,他们是高尚的师德典范,倡导广大教师向他们学习能够使我们不断克服困,纠正缺点,踏踏实实迈出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的步子。同时以教改为契机,把教改作为教师思想素质进步的动力,通过广泛开展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参与,锐意进取,随着教研课题的制定实施以及一步步地深入,每一点收效都会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教师不断的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第四、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奖励制度,为师德建设导航。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育人工作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对于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仅凭短期效应而下结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客观地进行评价,首先,我们应坚持师德第一的原则,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而在教学工作中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危害更是不可低估,所以学校录用人才,不能仅就学历、教学分数而论,更应看到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做人,以及对学生品行和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就要建立健全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并实事求是地开展,对于教师的评价,学生的成绩是一方面,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搞问卷调查以及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师的讲课水平,同时也是激励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方法,结合各种考核制度进行岗位评估以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另外,有条件的应该建立学生的追踪档案,学校育人的最终目的不是升学率,也不是看学生们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中的人,更应看其对社会的奉献影响如何,只有从多方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在教育自我加压的情况下,使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争取做一名符合社会要求,人民需要,学生需要的优秀教师。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优秀教师首先成为大家羡慕的人,进而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