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重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认识和体会】初中语文课文朗读软件
 

【浅谈重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认识和体会】初中语文课文朗读软件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3:02 影响了: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标准又一次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重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重要性
  
  语文教学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朗读。朗读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三分文章七分读’,选入中学阶段的大量以诗歌为代表的韵文,就是供学生‘读’的佳作。”[1]《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而且出现了多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1.初中朗读教学属于智慧技能培养活动
  “心理学家加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五种结果,即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2]如果说小学生的朗读教学大致属于动作技能活动的话,那么,初中学生的朗读活动已经属于智慧技能的范畴。
  初中语文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这里的“正确”,与小学阶段的“正确”要求是有所提高的,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将一个音节读准确,发音器官动作到位,这主要从模仿而来,依赖感性认识,也主要是动作技能范畴。初中学生在朗读中需要学习的,是在每个字的音能读准以后,不读破句,读出变调,学习一套支配学生如何停连,何时变调的规则,这些规则的掌握,已经不属于动作技能,需要大量智慧技能的参与,属于智慧技能的范畴。
  朗读的“流利”,是在朗读正确基础上经过练习达到的一种状态,是技能经过大量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的结果。这里的技能自动化,既包括智慧技能的自动化,也包括言语连锁的形成。在汉语拼音和词语学习中有言语连锁的学习,在朗读的学习中,要学习更多的言语连锁。言语连锁的习得与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有感情地朗读”则是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轻、重、缓、急等方式,将作者或读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需要初中学生学习的是判断哪些词语应当重读,哪句话应当读得舒缓一些。这类判断能力的实质则是一些“如果……则……”的产生式。如:
  如果这句话表达的是悲伤的感情
  则朗读时速度要缓慢一些
  如果要突出某句话中的某个词语
  则在朗读时就重读这个词语
  如果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些产生式,而且能熟练执行,那么,在实际进行朗读时,学生就能利用已熟练的动作技能,把自己的或文章表达的感情顺利地读出来。显然,这种层次的朗读实质是智慧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只是作为正确朗读的基础和前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活动,需要“理性”的参与与帮助,有时这种弄清结构、分清层次、总结归纳等等的“理性的参与”、“理性的帮助”还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智慧技能的习得,必须要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解构成智慧技能的产生规则。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规则的理解往往要结合规则的例证来进行,即除了接触规则的言语陈述外,还要有运用这一规则的具体例子。至于例子与规则的言语陈述应当先学谁,即采用“例――规”法还是“规――例”法,要视学生水平而定。年级比较低的,宜采用“例――规”的方法,从例子中抽象出规则;年级比较高的,可以直接告知规则,再用例子说明,促进对规则的理解。
  朗读的学习除了要理解朗读的规则外,还要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实际的技能。这里的练习主要是学生对不同课文的朗读。在学习过程中,朗读这种练习兼有两种功能:一是将前一阶段学习的规则加以自动化,达到熟练的程度;二是学得和巩固一些言语连锁,即通过不断朗读,对一些美文妙段达到能够出口成诵的程度,实现流利朗读的要求。
  根据朗读的性质,语文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给学生精选优美的文章段落供学生练习。这些文章段落在用作练习材料时,要保证学生已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其中的语言应是典范的,优美的,这样可使学生在练习朗读技能的同时,积累一些言语连锁,一举两得。二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对学生朗读的情况给以回馈。如重音选择得是否正确,停顿是否适当,节奏是否适合,都要给学生提出建议和指导。只有伴随有回馈的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
  2.初中朗读教学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在以“学生中心论”逐步取代“教师中心论”的当今,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研究教学首先就必须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来思考。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人本主义学习观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立足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兴趣、爱好、价值实现的尊重。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自我的理解。教学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这一学习观点,提示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皮亚杰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因此,朗读教学是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尊重学习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该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但是,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尤其中学课堂,少了琅琅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讲解、枯燥的分析。这是为什么?完全是为了应试的需要!当代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应试教育是很难考学生朗读能力的,因而,教师理所当然将指挥棒偏向了讲解分析。其实,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积累,而积累主要靠读书,特别是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读书经验之谈,朗读使人在千百次的反复诵读中品味、体会、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将作品内化成一种知识。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并适时点拨、引导,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尽量做到多种形式朗读,创造性地利用朗读手段,使学生百读不厌,读一遍有一遍收获。
  二、重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应遵循的规律
  1.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朗读教学亦然。初中学生的身心他特点是什么呢?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高潮期。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工作意义很大。
  语文需要记忆。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的“高峰”。如果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尽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还保留有小学生的特点,识记的目的任务往往需由教师提出。但从初中二三年级起,他们能逐渐学会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材提出自己的识记任务。并逐渐自觉地、独立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选用适宜的记忆方法。
  初中学生感知能力明显提高,15岁前后,听觉感受性也可以超过成人。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兴趣的扩大和言语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份逐步增加。这在初中学生的科技活动和作文中最容易表现出来。
  2.朗读实践是朗读教学的核心
  俗话说:岸上学不好游泳,嘴里说不出庄稼。语言的实践性决定了朗读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朗读实践为核心。这就提出了另一个相关课题:如何向学生提供并保证朗读实践的时间与空间?
  当前,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朗读教学得不到实效的症结所在,因此,没有一定时空条件保证,朗读教学的理念是落不到实处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保证学生充分地读,就必须依靠科学的安排。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思想。教师的讲要有针对性,以便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读。对一些富含感情的句子,教师则要特别要求学生加强对这些语句的朗读,这是学生能否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感情的关键所在。例如《散步》一文中“我们走得慢慢地,稳稳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就是整个世界”这句,饱含感情,而教师很难把它们讲得再传情达意了,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在这里起到了桥梁的中介作用。
  3.科学指导是朗读教学成功的保证
  建构主义学习观并非学生“自由学习”,而是要求学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科学的进行。因此,朗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他需要一个“指挥者”――教师,对朗读教学予以科学、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是朗读教学成功的保证。
  比如,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去领悟语句的意蕴,经过反复朗读,句中蕴涵的感情也会在朗读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就像泉水流出泉眼。其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结合语境去体会句子的快慢、轻重、升降、停顿,从而去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思想火花。第三,指导学生要在朗读中用心去体会,与作品对话,在作品中升华思想。第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有所获,直至熟读成诵。朗读,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读,我们教师应科学地采用多形式、多层面多方位的朗读技巧,合理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多一点朗读的空间,少一些不必要的、复杂枯燥的分析讲解,用朗读撑起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片晴空。
  总之,朗读教学与现代中学语文教育、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教学,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2]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燕春.浅议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0,(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