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如何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天津市普通高中素质评价
 

[浅谈如何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天津市普通高中素质评价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8:36 影响了:

  【摘 要】普通高中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质很低,要使他们在高中三年中学有所得,保证升学率,防止缀学率,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身为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师需要下一翻功夫,透切了解他们的需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适合他们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普通高中 素质教育 语文素养
  
  语文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提高学生特别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培养普通高中学生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读的兴趣,那么普通高中的语文教育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人们要干好任何事都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思想,有的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如《边城》、《荷花淀》等;有的是对杰出人物的赞颂,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等;有的是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有的直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的呼吁》等:有的是对大自然神奇现象的描绘,如《神奇的极光》、《这个世界的音乐》等;有的是对人类美好纯洁爱情的赞美,如《孔雀东南飞》、《邶风・静女》等――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美、洋溢着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欣赏每篇文章的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身心受到感染,进入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有所得,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读课文,喜欢上语文课,并主动阅读除教材外的与语文有关的课外读本。例如学生在学文言小说《失街亭》中,就会自觉去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学《林黛玉进贾府》,就会自觉去读《红楼梦》;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会自觉去读《水浒传》等;在学小说《陈奂生上城》、《阿Q正传》、《边城》时,就会到多媒体教室看其电影作品;在学外国作品《项链》、《罗密欧与朱丽叶》、《警察与赞美诗》时,就会自觉去找莫泊桑、莎士比亚、欧・亨利相关的作品来看。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阅读兴趣。
  二、认真备课、备学生,采用丰富多彩、符合普通高中学生的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向40分钟要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然课堂教学如此重要,那就得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向课堂要质量,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备好(除备好教材内容,还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我认为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教学法,更便于为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所接受。要使课堂活跃,第一需要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有机统一,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第二教师要有很高的文化素质;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法;第四讲民主。这样,在不知不觉的40分钟内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他们感到了充实。
  三、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
  语文不仅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而且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备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如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放慢速度,采用由浅入深的启发、提问、讨论,将它解决;涉及知识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进行理解和掌握;每授一课,学生除课前预习外,还一定要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这样,学生对知识点印象大大加深,巩固了知识树的内容。在这里,必须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并不是排斥学生冒尖,而是让更多的学生都冒尖。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于丰富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科目知识,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开展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书画比赛、戏剧表演、辩论会等。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自己编辑,自己演出,老师指导,学生点评,锻炼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材料。文章,必须要有材料,就像要煮饭必须要有米一样重要。那么材料从哪里来?主要是通过观察和阅读得来。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规律。在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积累报刊等读物中简洁而又富含哲理的短文、诗句等,写成读书笔记,建立自己的材料库。
  2.注意将单元的写作知识配合到具体课文讲授中,加深学生对写作文体知识点的印象。如上到《长江三峡》讲到长江三个峡的特点各异时,可结合本单元知识点“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的“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讲;讲到作者描写景物是随“江津”号的移动而变化时,可结合“写景状物要选好观察点“中的稳步换景法来讲。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运用于自己的写景作文中。又如上到议论文《师说》、《劝学》、《六国论》等文章时,可结合议论文三要素和议论文结构放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去,学完一单元的文体就要求学生写一篇配套的文体作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文体知识的理解。
  3.多写多练。写,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每学期至少完成8―10次大作文,若干次小作文。并要求学生把日常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形成日记、周记,周一批改、总结;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抄两篇美文或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每逢开学,要求学生写暑期见闻、新学期打算;每学期三次大统考后,每人写一份“总结”。
  4.批改、讲评。批改方法一:老师采用详批、重点批、眉批、面批等,批语应中肯、委婉,以讨论的方式出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之后,集体评议,指出优点,也谈缺点;作文写得好的表扬并记下,让作者登台读文。批改方法二:老师指导,学生批改。步骤:①让课代表根据本班学生语文成绩、人数、表达、写作能力等因素分成6―7人一组,选出组长。②将写好的作文分给各组长,每组6―7篇。③各组长集中本组学生在一起,每位学生都要批改6―7篇文章,每人看完一篇文章,鼓励学生大胆地在同学的作文上批、改。④组长再次组织同学就本组改的6―7篇文章一篇一篇讨论,发表见解,形成本组的评语并给相应的文章打分。⑤组长代表本组上台总结本组改的作文情况,把每篇评语公布,读同学作文好的语句、段或整篇文章。⑥最后老师就全班作文总结。
  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属于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的一种。它同书面表达一样,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针对普通高中学生胆怯、不善言语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做法:1.课前二分钟演讲,如每一节课前二分钟演讲,学生听完同学的演讲后,发表评论。2.召开主题班会,每个学生都要围绕主题上台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我的理想”、“进高二的打算”、“高三的感受”等,通过班会,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这样同学们就敢想、敢说了。3.开展辩论会,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半,选出主辩、副主辩,各持一观点进行辩论。如开展了“中学生该不该谈恋爱”、“中学生该不该上网”等辩论题,辩论会上同学们有理有据地踊跃发言,气氛非常活跃。4.上课时结合具体课文讲到故事、人物或景物时,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5.开展演讲,这种高水平的讲话形式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第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