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需要开发学生的原动力]原动力是什么意思
 

[语文教学需要开发学生的原动力]原动力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6:15 影响了:

  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学生看着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大嚷:“我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样的文章太难读了!”作文课时,好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寻找素材,构思篇章,而是在桌上同时摊着几本所谓的作文书,从这篇文章上剪个头,再从那篇文章上裁个尾,中间东拼一句,西凑一句。看着一篇篇令人啼笑皆非的剪辑式的、令人莫名其妙的作文,笔者不禁有些酸楚,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丧失,是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退化和萎缩。
  近日,在一次月测监考中,笔者发现好多学生面对语文试题心不在焉。这正是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缺少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学生这种无所谓的、极度轻松的表现,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还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于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试着去开发学生的原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语文理想”
  
  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学语文就是为了做会几道题,考得高分。于是,刚入校门的时候,家长、教师就把各种各样的语文试题摆到了学生的面前。于是,学生被埋没到了作业堆中,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一道道试题,教师分析的是做题的套路,至于看书读报的阅读时间则是少之又少。学生就在一堆不知所云的作业中度过了本应最纯真、最充满幻想的小学时代,失去了阅读著作的大好时机。所以许多学生在初三总复习的时候面对名著即一脸迷茫,甚至连作品中的主人公也一无所知,最让人担心的是面对名著丝毫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能影响“如何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树立崇高的语文思想呢?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本,在丰富的阅读中体验语文广阔世界的乐趣,从而产生探究语文的欲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每个星期抽出三节课作为语文阅读课,向学生推荐优秀著作,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单是课本上的文章和课后的练习、试卷上的试题,而是非常丰富美丽的语文世界。
  以课本为主线,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网络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语文教师不应放弃这样的机会。笔者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对学生写作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越走越宽。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笔者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学生从课本引开,告诉学生要善于抓住时机去发现、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并及时记录整理。一个学期相互交流一次,学生的信息相互补充,这些间接经验就成了写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情感体验作文也不是照相机,而是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通过写作对象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写作的前提。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1)推荐学生阅读名人著作。让学生理解这些人成功的原因,分析人物的性格,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悟。
  2)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理解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规律,感悟名人的理想抱负,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使学生的思想丰富起来。
  3)推荐现代作品中的精品文章。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时代精神,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4)精心选题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要给学生制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要让学生自己的思想在合适的场合迸发出来,产生心灵的碰撞。这样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了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
  
  规律性的写作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写2篇结构完整的作文。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对这些文章要精心批改,部分习作要面批面改,学生反复修改,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
  捕捉式的写作引导学生要善于捕捉生活当中的特殊镜头,抓住激发灵感的瞬间。如情绪激动时、极度悲伤时、有特殊感受时,随时随地即兴写作。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视野开阔的舞台,使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大胆地、完美地去展示自己。教师要适当地引导、精心地设计、大胆地修正,使他们具有丰富的语文情感,崇高的语文理想,正确的表达方法。这样就使他们具有了很强的原动力,这种力量就会支持他们把人生之路走得更精彩。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第三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