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新课改视野下的支架式教学:师生角色调适问题探讨 新课改提倡的师生模式
 

新课改视野下的支架式教学:师生角色调适问题探讨 新课改提倡的师生模式

发布时间:2019-04-20 04:21:59 影响了:

  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导向,与新课改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正推动着学与教的新实践模式的形成。该教学范式强调参与、合作、交流、自主建构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目前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明晰该教学范式下的师生角色要求,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该教学范式的实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此外,新旧师生角色的转变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它必然面临一些调适障碍,探讨阻碍师生角色顺利转变的原因,有助于教师澄清自我观念、突破角色自我限定。最后,针对这些调适障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实现支架式教学下的师生角色顺利转型提供一些参考。
  一、变革师生角色:支架式教学的挑战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这种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取向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反而突出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教师角色与成功支架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在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合作。成功的合作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和准备。”Tolmie及其同事们通过研究得出,当支架作为成人的指导与同伴合作两者相结合时,学生的学习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师生角色定位对教学成效产生直接影响。
  1.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其开展教学的方式,从而间接限定了学生的课堂角色。对支架式教学范式下的教师角色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进行界定。
  第一,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知识传授方式上,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少地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通过为学生的思维搭建脚手架,即隐形的阶梯,使学生思维沿着这个阶梯不断向上攀登,通过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以至最后完全掌握并理解所有知识。
  第二,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对课堂的主宰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指令与服从成为传统课堂的标志。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心智与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缺少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原因。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作为一名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面对学习任务。“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任务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因此,教师更是一位合作者,而非评估者”。
  第三,教师由现成答案的讲解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传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当学生不能理解或错误理解所学知识时,教师往往先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然后再进行解释甚至不做解释。这种灌注式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协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解决疑问、克服困难。
  第四,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减少对学生的协助。支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搭建的脚手架是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而渐消的。也就是说,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暂时的。随着教学的渐次推进,教师慢慢减少对学生的帮助,逐步将学习的管理权转移给学生,最终引导学生完全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支架意味着在教师的帮助下,你能完成独自一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这样的帮助能促进你的理解,从而使你最后不再需要帮助。”
  2.对学生角色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转变时,学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准确理解学生的角色要求可帮助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行为,促进学与教的有效互动。对支架式教学下的学生角色主要有以下四项要求。
  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不同的教学范式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仅仅代表学生是学习者,承担着学习的义务,至于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学习则不予考虑。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而且是自主的学习者。他们在教学支架的帮助下,自主分析并逐步内化新知识,最终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趣味盎然地踏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旅程。这种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与教师、同学的共同交流和讨论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三,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支架式教学包含教师为学生搭建可供攀沿的脚手架这一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缩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仅为学习者提供可供支撑的概念框架,还需要学生靠自身的积极思考才能沿着脚手架向上攀登。这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并未降低,反而有所提高。学生只有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第四,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主控权。在教学初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逐步减少支架,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愈加独立。这时如果教师仍然控制学习活动的节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难以发挥。教师需要适时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地、逐步地交还给学生。同时,学生通过承担学习责任,元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到最后学生能独立管理、监控和评价学习任务。
  二、冲破调适障碍:支架式教学的基点
  正确调整和适应新的师生角色观是教师面临的一项挑战。新旧角色的调适过程必然面临一些障碍,找出障碍的症结,是确保支架式教学有效实践的基本途径。
  1.陈腐角色观作祟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绝对主控权,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21世纪的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这种传统的师生角色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然而,要转变观念谈何容易!这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型的师生角色观已在教师脑海根深蒂固。在此角色观下教师业已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且传统角色观的弊端在当前的教学评价体制下并未凸显。因此,尽管新课改一直在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角色观,但教师仍然倾向于固守业已形成的角色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