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体会课改下英语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体会课改下英语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6:51 影响了:

  当今的世界,不仅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交流合作的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公民求知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落后时代。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英语课程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有些教育专家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活力。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外语是教会的,过分强调教师的“讲”,造成“满堂灌”,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而素质教育则认为:外语是学会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不仅是教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未来是多样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要尊重他们学习的差异,因材施教。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张课桌,教师唱独角戏。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特别是面对新课改,我们这些站在课改前沿的一线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努力寻找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正如语言学家亚力山大所言:“A teacher is just a facilitator. Teachers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The student is not an empty glass that will be filled with liquid , with knowledge and with wisdom .The teacher can only facilitate, make it possible to motivate students .”
  3、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已走出“语言翻译法”转入“任务型”、“交际化”的教学时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课堂效益的提高来设计教学行为。把英语真正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把语言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英语学会、学活。
  二.创设语言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环境造就人。“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应创设“仿真”的语言实践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一是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用英语授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等教学设备,创设情景化的语言环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唱英文歌、英语朗诵、口语竞赛、英语作文竞赛等。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或难度,需要学生意志克服困难,寻求解决 问题的途径、方法;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所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善于设计问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深刻领会谚语:“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无所问者,无所获)。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3.巧激善导,精讲精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知识激增的今天,学会选择知识、活化知识要比单纯记忆知识重要得多。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应从“教会”转为“会教”,应当指导学生从“学会”转为“会学”。教师应精心设计,指导学法。所谓“精讲”而是指讲的内容要精当,抓住关键点、要点和重点;讲的方法要精巧。所谓“精练”,是指精心选择练习内容,精心设计习题形式,力求题型多样化、层次化。将个体练习、小组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力争练其重点、难点,练其迁移。总之,英语科的“交际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精心研究自己的讲,设计学生的练,把英语激活练实,努力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和自主学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