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原来这样的戏也算戏”】 影戏算条
 

【“原来这样的戏也算戏”】 影戏算条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5:29 影响了:

  去年底是意大利小剧场戏剧演出季,来自意大利4个剧团的形式各异的戏剧占据了北京东方先锋剧场。有游戏剧团的皮影戏《火鸟》,杂货剧团的“跌倒”戏《八》,也有地下小剧团送来的影像结合的《母亲与杀手》,以及马车剧团的木偶戏《白雪公主》。
  如同上世纪80年代,先锋派戏剧首次搬上中国舞台,引起人们“戏原来还可以这样演”的诧异一样,不少观众在观看此次意大利小剧场戏剧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样的戏也算戏”。的确,这四台戏剧完全区别于国内长久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戏剧,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和风格上的迥异,而是渗入到两国不同的戏剧观本质中去的不同。
  《火鸟》是最被观众称道的一个戏。剧的内容非常简单,讲一个关于火鸟如何解救被魔鬼困住的一对夫妻的故事,人们惊讶于创作者将皮影、音乐、舞蹈、灯光融合得那样天衣无缝,从未见过皮影戏居然能达到如此的震撼力和视听效果。剧中没有一句台词,它传达出的是一种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感受。
  木偶戏《白雪公主》同样精彩,一如《火鸟》,它在视觉传达上也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创作者把一个有门有窗的木房子立在台上,中间的窗口是一个展现演出场景的舞台,打上奇妙的灯光,两边的窗口里,木偶们进进出出,房子变成了充满魔幻色彩的城堡,与童话故事的神秘浑然一体。
  杂货剧团的《八》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说不清楚又实实在在存于每个人内心的感受。戏中四个人物不断地托着物品轮换上场,到台上连人带物摔倒在地,摔倒、起来、退场、进场、摔倒……不断重复。观众从见到第一个人摔倒的惊讶到第二个、第三个人摔的习以为常,他们要做的就是等待下一个出场的演员摔倒。直到戏的最后,一个人托着十来个叠放在一起的盘子摇摇晃晃进场,盘子发出震颤的声音时,观众席发出嘘声,所有人都在担忧这叠盘子摔碎后的不堪目睹。因为他们都已经习惯了演员给他们造成的“必摔”的结局。演员围绕舞台走了好几圈,大家的心被吊在嗓子眼,他还是没摔倒,直至退入幕后,正当观众为此松了一口气时,幕后却出人意料地传来盘子摔碎的声音。
  在重复中习惯,在习惯中等待,在等待中出奇不意……《八》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给人带来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既那么真实,又那么容易被人忽略。它不同于高兴、沮丧、兴奋等具体的情感,它是忽明忽暗的属于人思维逻辑上的一点火花,既是存在着的又是不易被捕捉和说明的,却被独具匠心的手段表现出来了。
  纵观意大利小剧场戏剧演出季的全部剧目,发现它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不重情节,专注感受的传达。而这些感受往往不是某个具体事件所引发的情感变化,它是说不清前因,道不明后果的一种感受,或是像《火鸟》的那种神话虚幻感,《白雪公主》的童话神秘感,《母亲与杀手》的影戏交错融合的朦胧感,或者像《八》那种细小的、转瞬即逝的零星感觉,在舞台上被扩大呈现。这些都是戏的质感、意境和不可言语的感受,与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国内戏剧有质上的不同。
  无怪乎不少观众观演后认为,这些戏情过于简单或不完整,有的没有真人扮演角色,有的没有语言,能称得上戏剧吗?我们是否太受制于“话剧”的思维模式,抱着一整套学院派的体系标准去评判它们,我们看到的国内戏剧,更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话剧,强调情节整一,戏剧性、戏剧情境、角色情感体验,特别是斯氏体系对我国戏剧观的影响,长久以来固定了我们的戏剧思维,渐渐地形成了一套国内主流化的评判原则。意大利小剧场戏剧,带给我们一些震动,引起我们对传统戏剧思维的反思,是件好事。
  戏剧本是一门融合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凡是能够适于表达戏剧内涵的形式都应为我所用。但这样说并不是鼓励用花哨的形式来掩盖苍白的实质,我们的戏剧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要么不创新,创新起来就天花乱坠,一味追求外在,无深度可言。一切戏剧形式的支撑点,在于能否传达给人心灵深处的震颤。意大利小剧场戏剧无疑是打开了国内戏剧大门的一条缝隙,它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正规戏剧外的另一片天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