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当运动员因不良行为_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分析与对策
 

当运动员因不良行为_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13 16:20:52 影响了:

  摘 要:心理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运动员的行为要受到他们在比赛中心理变化的制约,这将对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训练实践,对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提出了如何对运动员形成积极性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运动员 运动行为 心理状态 情绪控制
  
  竞技运动是运动员身心共同参与的运动项目。在激烈对抗的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不仅在技术和战术运用上有出色的发挥,同时还要有高昂的斗志与奋勇拼搏的精神。如果运动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做保证,其技术和战术的运用、发挥及创造也将失去心理依托,导致运动员情绪异常、动作变形、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常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
  心理状态是指特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特点。这些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心理过程及生理功能相联系的,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运动员心理状态是一种整体综合的东西。赛场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种:行动上的和情绪上的,前者由解决现实任务的困难性引起,后者由运动员对现实情况的态度所决定。
  
  1 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特点及原因
  
  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时间上的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空间上的情境性和活动性;内容上的现实性和具体性。
  1.1 时间上的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
  当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不良心理状态出现之后只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但也不是出现之后立即消失,总还要稳定地持续一段时间。例如: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过度的激动状态会持续十几分钟或几小时,它往往会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
  1.2 空间上的情境和活动性
  不良心理状态和其他的心理活动现象一样,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例如: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好,但一到正式比赛中就会有害羞、胆怯等过分紧张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状态是与当前的活动密切联系的。
  1.3 内容上的现实性和具体性
  不良心理状态作为特定时间内的心理活动,总是针对着现实中具体的活对象而产生的。这说明,一个人当前的心理活动状态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取决于客观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对个体心理上的影响程度。因此心理状态从内容上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的特性,反映着运动员的兴趣需要目标和决策等。
  
  2 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
  
  运动员在参加体育竞赛时由于各人对竞赛的认识及对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的不同,不良赛前心理状态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过分激动状态
  它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异常激烈而紧张,且不稳定,常常是一种情绪状态迅速地被另一种情绪状态所代替,有时会转为截然相反的情绪,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惊慌、惧怕、心神不定,对比赛失去信心;或表现出强烈地渴望胜利,然后又悲观失望;同时,还表现出注意力失调、记忆减退、判断力下降、动作忙乱等。从生理意义上讲,过分激动会引起大脑皮层抑制减弱,兴奋过高,致使大脑皮层对运动中枢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运动员对肌肉用力大小、动作节奏等的支配能力下降。运动员会付出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很容易导致疲劳。
  2.2 过分淡漠状态
  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心境不佳,体力、注意力明显减弱,失去信心,甚至不想参加比赛。这种状态与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抑制过程加强有关。从发生的原因看,多数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赛前过度训练引起的。从心理原因分析,与运动员对比赛不利因素考虑过多,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缺乏顽强拼搏精神有关。
  2.3 盲目自信状态
  它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和本队的力量。注意力强度、知觉、思维和采取决定的能力下降,动作反应也较迟缓无力。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处于劣势和碰到挫折时,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策。
  
  3 克服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对策
  
  3.1 教练员的日常的训练调控是克服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关键。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教练员已经由过去单纯注重培训运动员技术、战术,以及灌输经验为首要任务中解脱出来,而对运动员的行为态度、心理倾向等心理活动更加予以关注。研究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是教练员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也是构成竞技训练大系统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系之一。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日常训练、生活学习、比赛全过程(前、中、后)的安排等一系列的双边互动活动。运动队作为一个战斗实体,其战术思想与行为、阵容配备与调换均要按教练员的意图来安排;同时教练员要根据场上形势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提出应对策略;而且作为运动队的一员,教练员也和运动员一样担负着运动队成败的责任(甚至更大)。这种种角色和其言行、态度等使得教练员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具有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克服不良心理状态起着关键的作用。
  3.2 充分了解对手与赛程,制定合理的比赛方案。
  运动员应具体分析竞赛规程和比赛环境,充分了解对手。在参赛前,要尽可能了解所有参赛运动队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对手的心理品质、意志特点、个人特征、情绪状态以及技术、战术的特点,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再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实力、技术和心理的特点,明确比赛应达到的指标,这样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比赛,达到预想的目标。
  3.3 加强模拟训练与比赛,消除运动员的过分紧张情绪。由于比赛是激烈的体力活动,现场情况变化莫测,有时需要机体作出瞬时反应,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随时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让他们学会既能迅速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能随时调动自己的情绪。通过实际训练和比赛,逐步降低紧张程度,最后达到比赛所需的适宜状态。通过模拟心理训练,消除过分紧张情绪。即在类似于实际现场比赛时,有计划地设置运动条件,使他们的情绪处于临场状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能自我控制的水平,并且逐步学会运用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法、表象法和音乐法。
  3.4 树立运动员必胜的信心和培养运动员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
  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是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首要心理因素。信心和意志是运动员内部的精神力量,可以调动一切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充分的发挥因素。所以,信心和意志是运动员克服不良心理状态中核心的心理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信心和意志是一种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具有必胜的信心,能使运动员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并富于创造性,从而激励自己去勇敢、坚定地拼搏。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没有教练指导,完全靠自己合理运用技术、战术独立进行作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减小对外来反馈的依赖程度,要善于分析,不为他人战术制造的假象所左右,不为他人水平的发挥而动摇自己的信心。这样才能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采用有利于自己的战术和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由于在比赛时其他人运用的战术会不断带来新的情况,自己会随时处于战术上的不利地位,所以要求运动员能够及时合理、灵活改变战术。应在平时训练时就培养运动员这种灵活运用战术,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这样就不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不知所措,形成不良心理状态。
  
  4 小结
  
  4.1 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有三种:过分激动状态、过分淡漠状态和盲目自信状态。
  4.2 在平时训练中要树立运动员必胜的信心和培养运动员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教练员要增强日常的训练调控,加强模拟训练与比赛,消除运动员的过分紧张情绪;同时要充分了解对手与赛程,制定合理的比赛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新胜,顾云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7-28.
  [2]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25-328.
  [3]王桂先,程冬美,孙建华.对东北师范大学女篮参加CUBA的技术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2):122-12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