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培训工作(二):基础能力建设指哪些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培训工作(二):基础能力建设指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1:25 影响了:

  (二)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确定      通过培训课程设计将培训课程体系分为培训课程和组成课程的模块两大部分。      1、胜任能力项目的合并与排序
  首先,培训课程设计要适度合并胜任能力项目,形成若干项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进而根据这些集合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培训目标。胜任能力项目模型是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而适度合并胜任能力项目是培训课程设计的前提。
  (1)合并胜任能力项目的依据
  合并相近与相关的内容。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虽然分列于胜任能力模型中的品德、基本知识、领导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中,但有些胜任能力项目内容相近或相关,只是有的作为知识要求,有的作为能力要求。因此,将这种具有相关性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可以避免相近或相关内容在所设课程中重复。
  根据业务流程的连续与完整来合并。一项完整的业务流程由一系列的工作程序组成,这一系列工作程序涉及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要完成这一完整的业务流程,就必须同时具备这一系列不同的胜任能力。换句话说,业务流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要求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在内容的衔接上具有不可拆分性。因此,将这种具有不可拆分性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可以保证所设课程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业务流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根据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趋同性来合并。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分列于胜任能力模型中,又为不同的业务流程所必需,但这些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围绕着某一教学内容,可以用同一教学环节或过程来解决。因此,将这种可以用同一教学环节或过程来解决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胜任能力项目集合的排序
  按照上述原则,可以将高级管理人才胜任能力模型中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为若干胜任能力项目集合,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排序。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的排序依据是:
  第一,按所涉及内容的递进次序,即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涉及基础性内容的排列在前,涉及专业性内容的排列在后。
  第二,按所涉及业务流程的先后,即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涉及的业务流程在先的排列在前,涉及的业务流程在后的排列在后。
  第三,按所涉及工作的综合程度,即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属于专项性工作的排列在前,属于综合性工作的排列在后。
  
  2、课程设计
  培训课程设计是将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一般根据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设计培训课程,一项集合设计一门培训课程。
  在胜任能力项目合并和排序中,将品德、基本知识和领导力三要素中的能力项目在各自的要素内合并,将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二要素中的能力项目跨要素合并,因而形成了品德、基本知识、领导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四类能力项目集合和相应的四类课程(四类课程依次简称“CT”、“CK”、“CL”和“CP”,相应地,四类课程所含模块依次简称“MT”、“MK”、“ML”和“MP”)。
  (1)品德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改变态度、转化行为。品德类课程虽然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培训课程,但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改变态度、转化行为。为此,品德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培训内容能够得到学员认同,促使学员思考和内省,以达到使其态度和行为得到转变的培训目的。
  第二,学员要求亲历、体验和领悟的心理强烈。与其他类课程比较,学员更关注对品德类课程内容的“感同身受”。亲历直观的场景、直面典型的人物、体验触及灵魂的事例,对学员的态度改变和行为转化具有极大的震撼力、感召力和推动力。为此,品德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学员对所学内容的亲历和体验,要使学员从亲历和体验中体会、感悟、总结和提高。
  第三,体验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品德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品德类课程改变态度、转化行为的突出特点和学员亲历、体验的强烈心理,要求培训者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特别是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精心设置各种场景,甚至是实地考察,力求培训过程生动活泼,促使学员参与,引发学员共鸣。
  (2)基本知识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基本知识类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主要指胜任领导岗位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以及随着形势发展补充、更新的新知识。“基本”是这类课程的重要特点。所选课程内容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注意把握胜任领导岗位必须掌握的哪些知识,应该补充、更新哪些新知识,体现必备、够用。
  第二,基本知识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传授知识,即补充或更新学员的知识。基本知识类课程的设计要关注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第三,讲授是这类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同样需要直观、生动、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研讨式教学。即使是讲授,也应以启发式、双向交流式、发现式(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探索,并试图得出自己的结论)讲授为主。
  (3)领导力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领导力类课程的综合性。课程不仅涉及经济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经济管理类学科,还涉及心理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综合性强。
  第二,领导力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开发潜能。即把学员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领导能力的提高,通过改变观念和思维定势,更大限度地开发领导潜质。
  第三,领导行为的改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甚至与人的先天禀赋不无关系。因此,领导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砺过程。为此,领导力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这类培训课程的阶段性和时限性。
  第四,领导力类课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相互交流和实践环节等教学方式。领导行为的改变和潜能开发更强调相互交流和实践环节,突出案例和模拟环境下的实际训练项目,使学员在实际训练中获得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为此,这类课程要注意设计好专题研讨交流和分组实践活动,前者可以使学员通过交流获得改善自身领导行为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后者可以使学员通过分组实践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区别很大。为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计要注意把握不同专业课程的专业特点。
  第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 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只是所需专业技能的必备基础和必要条件。为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整合,专业知识要服从、服务于专业技能,为专业技能的提高打基础。
  第三,这类课程的教学以“能”和“会”为中心,即使学员能用会做。为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让学员“动手”操练。
  
  3、课程目标确定
  课程目标是对学员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后应当达到的标准的概括说明。课程目标确定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课程模块设置得是否恰当。课程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满足胜任能力项目集合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在教学上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可以根据每门课程所对应的胜任能力项目,确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每项课程目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根据课程目标设置相应的模块)。
  (三)模块设计与模块目标确定
  1、模块设计
  所谓模块,就是从某一相对独立的问题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将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组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
  一般而言,一门课程含有一个或若干个模块。一门课程所含模块的多少,取决于模块的相对独立程度,模块间在内容、流程、教学过程上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程度就低,这些模块就趋向于组成一门课程;反之,模块间相对独立程度高,这些模块就趋向于各成一门课程。
  模块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目标,一般地,一个模块对应于一项课程目标。
  2、模块目标确定
  模块目标是对学员经过本模块的学习后能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的详细说明,也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模块目标确定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该模块及其课程的培训效果。为此,模块目标的确定要遵循SMART原则:
  第一,具体性(Specific)原则。即模块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
  第二,可衡量性(Measurable)原则与可实现性(Attainable)原则。即模块目标要有“量”和“度”的要求,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衡量,能够通过一定的培训环节得以实现;而且,教与学要在这个“量”和“度”上达成一致,这样可以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第三,现实性(Realistic)原则与时限性(Time-bound)原则。即模块目标的确定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培训时间的限定,要力争在一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模块目标的要求。
  (四)培训模块教学内容的开发
  1、内容开发的依据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出的培训模块大致指出了模块的内容框架。为了使各培训模块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准确地确定每一培训模块的教学内容。培训模块教学内容开发的依据是培训模块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在每个模块所处的学习阶段。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获得、组织、尝试和表现四个不同阶段,对能力缺口图进行认真分析,辨别学员在每个培训模块所处的学习阶段,据此进行内容开发。
  2、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授课教师为培训而准备的书面实施计划,作为一个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设计两部分内容。培训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设计的。
  培训过程设计是教案编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培训过程的步骤设计和培训环节设计。
  培训过程的步骤设计包括:
  组织教学,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或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当天的培训内容。我们建议每次课后都要向学员布置三个永恒的作业:老师今天讲了些什么?这些与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使用这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要求学员把当天最重要的心得记在日记本上。这样,使学员巩固培训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挖掘和改造自己的工作经验。
  培训环节设计包括分解培训内容,并按内容的内在联系安排好先后顺序,分别设计相应的培训活动。
  “填鸭”式的说教,令学员反感,也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听听而已,很快遗忘,仔细去看,就能记住;亲自动手,心领神会”。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活动,如课堂研讨,教师如何创造情景,如何引导学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都要有详细安排。再如案例分析课,指导教师对案例如何揭示,如何与学员共同分析和讨论,如何总结学习收获都要有详细的预备方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