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扎点滴视频教学 《项链》教学点滴
 

扎点滴视频教学 《项链》教学点滴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8:55 影响了:

   一、开头的“也是”       《项链》开头一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初看起来令人费解。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前文已有过相同的事物或情况,后文才能用“也是”。那么这“也是”如何理解呢?其一,这“也是”背后有这样的潜台词: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本来就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她跟当时上流社会的任何一个漂亮女子相比都毫不逊色,甚至还远远超过她们。但“金钱”的围墙把她挡在了上流社会的圈外,“她没有陪嫁的资产”而无法嫁给一位“有钱的体面人”,只好与一位小职员匹配成婚,让她处于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这在作者看来,是当时的现实生活委屈了她。开篇就用了一个副词“也”字,含蓄地表明作者在整体构思中对女主人公进行批判的同时,对她的不幸遭遇还有同情的一面,首先为她鸣不平,叫不公。其二,也正因“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除社会风气对她的影响之外,这种外貌上的资本也助长了她的虚荣心,使她不安于眼前的普通生活,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总梦想着有个机会爬上去,受到上流社会中有钱有势的男子的逢迎,获得同性们的艳羡与妒忌。这种美貌所助长起来的虚荣心最终使她跌入生活的谷底,为陪项链债台高筑,为还外债十年艰辛,当年那“美丽动人”的倩影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位粗壮的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而她教会女校的同学佛来思节夫人,“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这“也”字中不又包含着作者对她的嘲讽之情、批评之意吗?其三,玛蒂尔德的遭遇是一幕悲剧,主要是畸形发展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在那个注重权势、崇拜金钱、追求享乐的社会里,尽管她“也”美丽动人,但她出身卑微,家境贫困,偏又受到当时社会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思想的影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她带来悲剧命运。这个“也”字的用法在奇特中显出巧妙,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把玛蒂尔德对不幸命运的愤愤不平,对无法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悲哀感慨,隐隐地表露出来了。而作者开篇用“也是”,既表现出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也表现出对她追求虚荣的批判,更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鞭挞。一个普通的副词“也”用在这里,一箭三雕,真可谓起句不凡。
  
   二、七个“梦想”
  
   小说中写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可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呢?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梦想”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那么,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我觉得,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追求幸福生活本身无可非议,但她不切实际,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只能仅仅是“梦想”;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三、从“恼怒”到“平静”
  
   路瓦栽得意扬扬地带回一张教育部部长的请柬,夫人却“懊恼”、“恼怒”、“不耐烦地大声说”,但很快又改成“用平静的声音回答……”她的态度和语气为什么会有如此迅速的变化呢?原来,从丈夫“结结巴巴”的安慰,“惊惶失措”的神情和“吃吃”的问候中,她看出了丈夫对这张“费了大力气弄到手”的请柬异常珍惜。对她这样一位娇美多愁、恃宠而娇的妻子十分迁就,但要做一套华贵的礼服,他又舍不得。于是她对准丈夫心理上的缺口,由正面进攻改用欲擒故纵的手腕,故意装出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不能去”,酸溜溜地要丈夫把请柬送给“妻子打扮得比我好”的同事。她的这一手腕果然奏效,路瓦栽终于给她做长衣裙。
   懊恼地丢请柬的动作,不耐烦地大声说话的声音,恼怒的眼神和滚下的泪珠,突出地表现了她渴望在夜会上以惊人的美貌和富丽来炫耀于众的强烈欲望;以退为进的“平静”,则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位受过教会女校熏陶的妇女的聪颖和教养。作者驾驭人物性格的艺术是何等的高超啊!
  
   四、“迟疑”和“有点发白”
  
   路瓦栽终于被她的眼泪征服了,答应给她做一套合适的衣服,问她要花多少钱,她“迟疑”地答道,“有四百法郎就可以办到”。这时,路瓦栽的脸色“有点发白”。
   她为什么“迟疑”?这是因为丈夫答应给她做的衣服带有“在别的场合也能穿,很朴素的”这样一个条件,而她却要把衣服做得尽可能华丽,以便使自己在夜会上与那些霓裳锦衣、珠光宝气的贵妇人相比而毫不逊色;但对提出的数目她必须权衡斟酌,以免“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她估计四百法郎的数目已经接近丈夫要惊骇的危险点了,所以有所迟疑。果然,丈夫的反应不是含笑答应,也不是气得脸色发白,而是“有点发白”。这是因为妻子开价之高固然出乎意外,但尚在自己的偿付能力之内……这个数目与自己的一笔存款恰好相吻合,自己向往已久的买猎枪打云雀的计划将成为梦幻泡影了。夫人对丈夫的了解,丈夫对娇妻的迁就都凝聚在这“有点发白”之后的应允之中了。
   再如,玛蒂尔德在佛莱思节夫人家试首饰的时候,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这里又为什么“迟疑”呢?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用商量的口吻发问,又用肯定的语气表达了要借项链的意愿。如果换成:“谁不知道你是百万富翁的夫人,借挂项链还不是牛身上拔根毫毛!”效果怎样呢?肯定不好。一是说话粗俗,不合女主人身份;二是语中含刺,会损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三是会刺伤女朋友,求借不成。她在此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因此很讲究问话“艺术”,这也足见她的聪颖。
   “迟疑”和“有点发白”看似平淡,却值得咀嚼和回味,它们贴切地体现了路瓦栽及其妻子等的心理、个性和互相关系。
   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福楼拜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玛蒂尔德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五、“三个男宾”、“冷落的小客室”
  
   当玛蒂尔德舞得“快活”、得意忘形时,他的丈夫路瓦栽先生在干什么呢?作者没有忘记这个小人物,而是这样交代:“她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那时候,这三个男宾的妻子也正舞得快活。”这句话绝非可有可无,尤其注意“冷落的小客室”、“三个”几个字。这样的舞会,主角当然不是作为小职员的路瓦栽先生,他只能睡觉。小职员终究是小职员,不会因为受部长之邀而身份立改地位陡增以至受到特殊待遇。睡也只能睡“冷落的小客室”。得到这种待遇的人也不只一个,也不只“三个”。试想教育部举办舞会的地方难道只有一间小客室吗?肯定还很多。再想下去,这些男人的妻子们不也像玛蒂尔德一样企图凭她们的所有资本寻找一个台阶来改变其命运吗?其实小说开篇就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也”字点其用意。换个角度来思考,部长及夫人邀请如此多而身份并不高的人来参加舞会,难道是投其下属们的所好(结识上流社会,寻找进一步向上爬的阶梯)给他们一个出头的机会?不是。难道是有着部长身份的他来有意做出体恤下属的高姿态?没必要。在那个社会,他们只能是部长及夫人邀请来的“玩偶”,好听一点是找的几个漂亮一点的舞伴而已,她们的丈夫则是陪伴。至此,我们不得不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剖析所折服,为作者富有远见的眼光和高度的社会概括力所倾倒。看似闲笔,实则神笔。
  
   六、“回想起当年”
  
   玛蒂尔德为了偿还赔项链的债款,经历了十年困苦,变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这是追忆逝去的青春时女人的顾影自怜。莫泊桑对女性心理把握得多么准确,写得又是多么的生动。轻轻一笔,串起了玛蒂尔德十年间截然不同的生活。对这段回想颇多争论。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段回想就认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十年前她浸泡在梦想之中流泪,十年后她挎着篮子上街;十年前她怕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而不敢出门,十年后她坦然地到极乐公园去,主动向那位已认不出自己的女友讲出真相。这里除了为生活所迫的因素之外,难道不是实实在在地说明了她爱虚荣的性格有所转变了吗?
   但我们不能走上另一个极端,认为这仅仅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一笔。短篇小说不同于长篇小说,它更讲究细节的提炼和描写的精练。为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作者可以描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在有限的篇幅中不写别的,偏偏插入这段回想呢?作者的意图显然是告诉人们,她虽然不再梦想过豪华的生活了,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根子还残留着,她对当年的舞会不是悔恨而是留恋,足见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多侧面的。她的性格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这样刻画人物,避免了简单化,显得丰满而真实。也只有这样,小说主题才更有深度。
  
   七、“你一定是认错了”
  
   佛莱思节夫人,她代表了玛蒂尔德向往的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样板。她有钱买得起真正项链,也拥有许多珠宝。但她却用一个精美的首饰盒装假项链,玛蒂尔德还项链时,佛莱节夫人带着一种不满意的神情说:“你应当早点还我,也许我早就要用它了。”莫泊桑用简笔勾勒的这个贵妇的形象意味深长:她同样有虚荣心。只是表现更隐蔽罢了。玛蒂尔德把佛莱思节夫人当作诚挚的朋友,但佛莱思节夫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现归还的项链是真的,而且十年来未曾发现朋友的生活因她出借的项链已有了很大的变故。她主动去看望过玛蒂尔德吗?玛蒂尔德主动招呼她时,她居然说“你一定是认错了”。佛莱思节夫人虚荣心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是不是深入骨髓的自私呢?作者不用直接的心理描写,却能让读者通过阅读思考领悟到那个外表美丽、说话亲切、慷慨大方的贵妇并不那么美的心灵。
   莫泊桑善于从一件似乎很偶然的平常小事,看到人的灵魂中另一个世界。在客观的叙述中让读者品味了人最本质的真面目。
  
  (作者单位:无为六洲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