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5:44 影响了:

  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我们仍然发现相当部分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脱节行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气氛沉闷,数学活动的学生参与面不广,厌学学生的数量不少,课堂效益不高。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研情况,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内化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学内容应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不等式》这节教学中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世界上相等关系是相对的,而不等关系才是绝对的。同学们来看下面例子,(1)在食品的包装袋上,都有保质期,如保质期6个月,什么意思?(2)某袋装牛奶中营养成份表中标明,蛋白质不低于2.9g,脂肪不低于3.1g;(3)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满18周岁是成年人)禁止去网吧”,未成年人的年龄能否用式子表示吗?(4)某公路旁标着限速80km/h,这意味着什么?以上是从日常生活中举出的不等式的例子,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第五课时教学中,教师通过故事引入新课。古埃及国王为了知道金字塔的高度,请了一位学者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学者通过测量有关数据从而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也能象这位学者一样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怎样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这个问题就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课堂要营造平等宽松的和谐氛围
  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有平等包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去,深入到学生中间,以真诚、积极地情绪和学生交融在一起。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激励原则,激励帮助学生。课堂上要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于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存在不足之处的学生,要肯定他们解答中正确的地方,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如“你可以往某某方向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等,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例如在《数据的代表》小结中,让学生谈谈本节课介绍了哪些统计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师生间通过轻松地谈话,情感得到了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激发。
  二、启迪学生思维,探索数学本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1.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在随堂听课中,常发现“对不对”、“是不是”、“明白了吗”等发问充斥课堂,这样的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简单,学生只要做简单的选择,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只是随声附和,达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设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学生对知识理解上可能产生困惑之处,在学生的思维的障碍处提出问题。运用问题去铺路搭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问题要有发散性,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严密。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教学中,先提出这样问题:小军在一条南北走向的跑道上行走,先走了30米,再走50米,你能确定小军最后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学生一看到这个问题很兴奋,也很困惑,因为问题中没有明确行走的方向,这样产生思维冲突,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后,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的答案包含了全部可能的情况。它们是(1)先向北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2)先向北走30米,再向南走50米;(3)先向南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4)先向南走30米,再向南走50米。我们如果规定向北为正,那么就可以转化为数学表达式,通过观察等式,探求有理数加法法则。
  2.教学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许多教师经常出现这样的困惑:题目讲得不少,但学生总停留在模仿式的解题水平上,一旦条件稍稍变化就不知所措,学生不能形成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就题论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这所以然就是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可以在知识发生和形成过程中去发现数学思想,在思维活动展开过程中暴露数学思想,在知识总结和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这样就形成特有的数学思维,当遇到问题时学生才会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分析,并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如例题: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2)O为坐标原点,设OA、AB的中点分别为C、D,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P点坐标。
  在解决第(1)问用的是待定系数法,通过列出关于和的方程组,求出和的值,实质上是用到方程函数思想。第(2)问是在已知直线上求一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问题。若这两定点在已知直线两侧,学生不难得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只要连接两定点与已知直线,所得的交点就是所求作的点。若两定点在已知直线的同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将直线同侧的两点转化为在直线异侧的两点的情形。通过作其中一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就可以达到转化的目的。在解决(2)问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三、关注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关注优秀生,提问找优生,板演找优生。相反地,对学困生关心引导不够,以至于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两极分化。教师要创造条件,在生活、学习方面关心爱护学困生,深入学困生的情感世界,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课堂上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问题和练习,让优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得了。
  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课中,练习的设计成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题
  解下面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3(x-2)+2(2)(2-x)>1
  (3)-≤1
  二是辨析题
  下面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应如何改正?
  解不等式:<1-
  解:去分母,得3(x+1)<1-2+5x
  去括号,得3x+3<1-2+5x
  移项,得3x-5x<1-2-3
  合并同类项,得-2x<-4,
  两边同除以-2,得x<2
  三是探究题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1的解都是不等式>1的解,求�的范围。
  作为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基础题,可要求中下层次的学生板演;作为以突破本节难点为目的的辨析题,可请中上层次的学生板演;以升华本节课的知识为目的的探究题具有挑战性,在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后,让优生分析思路并加以解答。本节课的知识点呈螺旋式上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积累,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为这些不同想法提供表达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就提供这样的平台。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宽松的范围下表达交流。在小组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吸纳。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富有活力,才卓有成效。
  (责任编辑:李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