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例谈外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 外国古典诗歌
 

【例谈外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 外国古典诗歌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5:44 影响了:

   内容摘要:本文从叙述者及其功能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进行分析,力图在外国古典诗歌的教学思路上开辟出一条新路,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增强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典诗歌 人文素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一课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仅精通某一领域的“专才”,而是能全面适应社会、具有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心理健康的通才。美国心理学家杰・布鲁纳提出“迁移说”,即“学校里的学习创造了一种可以迁移到以后不论在校内或离校后所遇到的活动上去的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古典诗歌教学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诗歌教学与鉴赏活动往往从意象、语言、思想情感、韵律节奏等方面出发,本文则以《叶甫根尼・奥涅金》为例,另辟蹊径,从叙述者及其功能的角度出发,给学生以鉴赏诗歌的新思路。
   《叶甫根尼・奥涅金》作为诗体小说,主观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叙述者对叙述形式和叙述内容进行了大量干预。在指点干预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呈现出类似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叙述者在叙述中常常用呼语“读者”、“亲爱的读者”或“亲爱的朋友”等词语,如“我的朋友们,在这种纪念册里,不瞒你们说,我也高兴写几句”(第四章29节),“读者啊,让我们和他分手”(第八章48节),造成一种对话的效果,在中国传统小说中也常常有“诸位看官”的说法,叙述者设定了一个叙述接受者,完成了以叙述文本为载体、从叙述者到达叙述接受者这样一个完整的叙述行为。
   在小说中叙述者的指挥功能体现得也颇为明显,与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叙述者在这里时时提醒着他的存在,指挥叙述方式,控制着整个故事的节奏与走向,并对事件加以评论。
   “……
   但这次邂逅的结果怎样,
   亲爱的朋友们,我今天
   再也没有力气给诸位详谈,
   说了这许多话,我现在应当
   休息休息,去散一会儿步;
   往后找个时间再来结束。” (第三章41节)
   在叙述中,叙述者努力证实自己叙述的可靠性,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叙述者了解一切,是个全知的叙述者,同时他又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又是奥涅金的朋友,达吉雅娜写给奥涅金的信也保存在他的手中,这样叙述者不仅证明了他的叙述的真实性,也证明了他拥有叙述者和故事中人物双重身份的合理性。
   虽然很多作家或理论家认为评论干预应当尽可能避免,但《叶甫根尼・奥涅金》的价值正在于叙述者大量的、自由的评论干预所散发的思想魅力,特别是评价式干预。“我”常对主人公进行评说,或者直接对某些现象抒发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叙述者常常暂时中断叙述流,加入整节整节的抒情和议论,或对人物和行动进行评价,或向接受者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达到对接受者施加压力,使他们集合在自己的统一价值观之下的目的。
   《叶甫根尼・奥涅金》的开头并未以古典主义的传统方式开头,在发表后便引起极大争议,而这部小说是分期发表的,所以普希金在第七章加上了这样的对古典主义“我歌唱”的程式化开头的戏拟,以表示讽刺之意。然而这段诗完全游离了主叙述流,成了叙述者自我意识的展示。类似的干预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与作品内在的意识形态层面有着更多的关联,这些干预超越了叙述中人物活动的范围,实际上包含着叙述者想要传达给接受者的信息,暴露了作品的讽刺意图。
   在《叶甫根尼・奥涅金》还有一种特殊的干预,就是每章的前面都有一个题解,这些题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点睛作用。叙述者用这种方式向接受者表明自己的价值观,控制叙述过程,指引接受方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对古典诗歌教学新思路的开拓可以让学生看到对一个文本的不同层面的解读,体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扩大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 项目名称:2010年黑龙江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古典诗歌的现代教法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佳木斯大学教研重点项目(编号:2009022)。
  
   朱秋佳,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