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班级授课制也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清晰授课需要关注什么
 

班级授课制也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清晰授课需要关注什么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8:13 影响了: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显,学生的体验多了,参与多了,互动多了,对话多了……这样活跃的课堂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活跃的背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什么模式的教学方法,要促成有效教学,从教学行为看,最本质的仍然是教师的清晰授课。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谈一谈清晰授课需要关注什么。本文的“授课”,是指能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所有教学行为。
  ● 恰当引入――驱动任务的有效开始
  引入可分为整课引入和各教学环节的引入。整课的引入,好比京剧的开场锣,引入得好让人眼前一亮,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各教学环节之间,若引入得当,则过渡自然,教学流畅。引入也是新旧知识间的纽带,引得好,有益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引入往往给应用指明方向,引入恰当,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求。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常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成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引入”,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法以“任务解决”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因此,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而驱动是否有效,关键看引入是否得当。
  除情境引入外,对比引入、问题引入也是信息课常用的方法。对比引入法可用在较难或较多内容的学习上。它的优点是可降低难度,加深印象,明确目标。例如,教学Word模块《美化文章》这个课时,可以用两篇文章进行对比,一篇只有文字,一篇用图片、艺术字标题和自选图形美化过。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来确定操作任务,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估计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解决的,可以用问题引入法。问题引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问题冲突也易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问题往往来自于应用,用问题引入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能让学生了解“我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这个”。例如,教学《软件的安装》这课可以这样引入:某同学收到一封邀请信,但打不开,怎么办?引出安装阅读软件;打开后,发现其中还有一段英文,读不懂,怎么办?引出安装翻译软件。
  ● 问题解决――突出重点的有效选择
  不管什么课型,什么教学模式,教学重点的把握、呈现及解决,一直是有效教学主要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清晰授课的关键所在。突出教学重点,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是最具价值,最有成效的。让学习内容以问题冲突、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呈现与推进,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在真实任务中来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习者较高水平的思维。
  例如,上例《软件的安装》这课,就是在实际情境中呈现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吸引过来,并激起学生迫切解决问题的需求。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并尝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较难,可考虑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只要小组中有人成功解决问题,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个体验过程,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一定能事半功倍。如果学习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可在多个环节中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例如,《软件的安装》这课,教者就用了两个环节来解决重点内容的学习,一是安装电子文本阅读软件(单个文件),二是安装英汉翻译软件(多个文件)。
  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这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 学法指导――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有专家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方法的习得是何等重要。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难点内容的学习。学无定法,但学须有法。学习方法有很多,笔者仅列举一二,来说明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来突破教学难点。
  1.分析归纳法。以《软件的安装》为例,安装由多个文件组成的软件时,如何找到安装向导文件?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软件有千千万万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去尝试;一个软件可能有上百个文件,也不可能一一打开去尝试。怎么办?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几个典型例子,归纳出一般方法。如本例,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某文件是否是安装向导文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图标、文件名和扩展名,并归纳出它们的一般特征。
  2.对比分析法。也叫比较分析法,是把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观察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用对比分析法,能降低学习难度,使认识更加直观化,加深印象。如在教授《计算机病毒》这课时,可以把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进行对比分析,来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等。
  3.举一反三法。信息技术课很多的学习内容以操作为主,尤其是应用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繁多,不可能一一教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让学生重点学习典型操作,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Photoshop滤镜的学习,软件默认的滤镜就有十几种、上百个。在一课时的学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两个典型的、带用的滤镜来学,引导学生如何查看对话框,如何设置相关参数等。然后,再找一两个呈现效果明显的滤镜让学生尝试着做,以巩固所学。
  ● 要求明确――完成任务的有效保障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强调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常用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做中学”这样的学习模式。做,即操作,用具体的操作来完成既定任务。因此,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非常重要,要求明确了,“做”才有正确的目标,任务的完成才有保障。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提要求”,一种是教师直接给出,学生按要求完成,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情况下,所提要求一定要明确,要字斟句酌,不能存在歧义,否则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另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环节是“情境导入,呈现任务”,第二环节是“分析任务,制订策略”,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第二环节。其实,这是个重要环节,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分解出具体的操作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主要策略与方法,不仅能激发学习需求,还能让学生加深对任务的理解,进一步明确要求,更主动地将任务付诸实施,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 恰当提问――促进思维的有效推手
  课堂上我们常用提问来推进教学进程,但问题设计得好坏可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小的影响。教师问得适切,则学生答得靠谱,思维是有效的;教师问得不恰当,则学生答得偏题,思维是无效的。一个问题,能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组织语言回答,就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提问是否适切,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是否适合学生的理解力和已有认知,是否适合学习内容,是否难易度恰当,是否有一定的思维内涵等。
  总之,撇去华丽的装饰,有效课堂首要关注的应是教师的清晰授课。让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与质朴,让我们用执着与认真,与学生一起成长。
  
  苍山点题
  讲课就像交谈,如果语无伦次谁能听得懂?所以,说事时,思路要清晰,叙述要有条理,观点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这样才是善言者。这也应是教师首要的必备素养。
  要讲得清晰,首先是口才,即会说话。虽然不要求像金话筒主持人那样妙语连珠,但也需要像交警一样说得对,要不就混乱了。的确有些教师,甚至领导,在上课或讲话时,重复地絮叨,都让听众讨厌呢,哪来效果?
  要讲得清晰,重要的更是知识,即有本事。虽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像专家那样学富五车,但也需要像说书的一样如数家珍,要不就糊涂了。的确有些教师,甚至老教师,对专业、对教材的知识都把握不住,对概念理解、技术把握都存在缺陷,再教给别人,不更糊涂吗?
  讲课清晰的要求还有很多,如课堂的驾驭能力、人文素养储备等,这些都是功夫在课外,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与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